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阿信 ahshun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考察:土瓜灣牛棚藝術村

阿信 ahshun
·
·
建於 1908年,位於香港九龍馬頭角馬頭角道 63號的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毗鄰十三街舊樓群,乃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於 1999年 8月停業,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由油街藝術村遷出的本地藝團和藝術創作家,演變成牛棚藝術村。由紅磚建成的馬頭角牛房,很有西方 20世紀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僅存的此類歷史建築群,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2009年 12月 18日改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牛棚藝術村正門入口
//…牛棚藝術村因"半新不舊的落後感"和參觀人數稀少而帶來的邊緣性…//

//但在藝術資本被大機構大畫廊壟斷的時代,我們就只能接受"短命即獨立"的命運?//

//反展覽形式參與式藝術…
今天的獨立空間不再單單是為了展覽,新一代的藝術家、策展人正以跨媒界創作、駐留項目、工作坊等連結空間和群眾。與此同時,面對着後資本世代面對的藝術民主化現象,香港的另類藝術空間在近年發生了一個明顯的轉向:更多實踐者實踐體制外的創作,他們万按傳統博物館 的外展教學方法,也不按正規社工訓練的模式接觸社群,新身實驗。//

在後西九藝博會時代(即若 2013年後),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少年」藝術家、商業畫廊和博物館及反展覽形式參與式藝術。以傳統展示模式的獨立藝術空間在香港數目雖然減少,但經營近廿年的仍然存在,例如:1aSpace和 Para/Site。若商業畫廊及博物館展示的機會大多給予新秀藝術家,富邊緣性的牛棚藝術村會否是一個給予獨立藝術家展示其近作的好地方?

牛棚藝術村

//有趣的是其中一幅插了未來藝術村的情況──已修葺好的古跡建築物及新建的觀景塔樓,有露天咖啡座,為遊客繪畫人像的攤檔,四處有色彩斑爛的幡旗、藍白相間的帳篷及太陽傘,各式各樣的遊人,一個像巴黎蒙馬特廣場的藝墟,又或者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的嘉年華。//

歷史

1998年,香港出現了一條享負盛名的藝術村–油街藝術村。得益於九七金融風暴後經濟低靡的境況,政府產業署將北角油街的舊政府物料供應處以廉價招租,藝術工作者如獲至寶,紛紛進駐。惜翌年收地,被逼遷出。


建於 1908年,位於香港九龍馬頭角馬頭角道 63號的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毗鄰十三街舊樓群,乃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於 1999年 8月停業,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由油街藝術村遷出的本地藝團和藝術創作家,演變成牛棚藝術村。由紅磚建成的馬頭角牛房,很有西方 20世紀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僅存的此類歷史建築群,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2009年 12月 18日改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2009年 12月 18日改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2015年,九龍城區議會利用政府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的一次性一億元撥款,將藝術村東南方近新山道一邊佔地 6000平方米的土地,活化和發展為牛棚藝術公園,在 2019年 9月 8日開幕。

展望

1.隨着"藝術公社"的結束,1aspace是唯一村內的另類藝術空間(independent art space),節目除了當代視覺藝術展,亦有舉辦"社區藝術”活動及展覽。牛棚工作室 1和 2號,除了是藝術家工作室,同時提供工作坊及展覽予一般大眾市民參與。而村後的牛棚藝術公園的建成,是否令藝術村更進一步邁向社區?這又是否政府一直規劃下來的藍圖?


2.社區並不止於牛棚藝術村對面十三街舊社區,還有附近近年落成的私人屋苑和啟德正發展的地區。新屋苑附近開設了一些新型咖啡店、餐廳和酒吧,他們的消費層多為年輕的中產人仕。所以除了原有的老年人、草根和小數族裔區民,將有大量中產或以上的家庭進駐。


3.牛棚藝術村除了成為九龍城區議會將其與對面十三街一同劃成的旅遊步行路線,計劃將於 2023年結束。之後牛棚藝術村又會否為該區負起其他使命?

,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