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裡的素養課》我們用心灌溉,孩子就會看見屬於自己的風景。
從民國108年開始施行的108課綱中,主要是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根據108課程資訊網的定義,「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108課綱上路三年多來,身為小學生的媽媽尚未深切體會到108課綱帶來的衝擊,對於上述的定義仍覺得抽象並難以具體地操作,或是有系統的應用於生活中。但直到我看完了顏安秀老師的《家庭裡的素養課》,才明白自己太過拘泥於理解「素養」是什麼?其實我們平常生活中孩子從零開始學習的任何事物,拋開學校的分科教導,生活中所面對的各種問題,需要怎麼思考?如何統整歸納並執行?碰到錯誤或失敗該以什麼態度面對?這些一連串的發想,其實就是核心素養的養成。比起學校標準化的學習與評量,反而家庭是更適合培養素養的場所,而父母就是孩子最適合的教師。
我自己的母親沒有太多機會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因為窮困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所以過往年代的記憶,透過母親帶到了我身上,母親不斷耳提面命的提醒著,唯有讀書,唯有學歷,才能為自己的人生取得一個相對好的起跑點,而在當時的環境,只有好成績才能讓別人看見自己,汲汲營營在分數上,就是當時的我所認為的「學習」。
當我也為人母,看不見孩子在考試上得到好成績,我也著急了,擔心她是否跟不上?是否學習態度不佳?還是學習找不到方法?我分分鐘的盯著,要求她寫自修,寫測驗卷,寫錯了就氣急敗壞的責備,再三確認還有哪裡不懂?漸漸的我發現孩子並不在意自己懂不懂,而是在意自己有沒有寫錯。害怕錯誤,成了孩子學習路上最大的盲點。
當教育方針與環境快速變遷,當分數已經不是唯一的評價方式,我卻帶著舊思維來教導自己的孩子,我從分數來判斷孩子的學習效果,而不是直接觀察孩子在學校過得如何?下課和朋友玩什麼?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我明白素養絕不是用分數與數字體現,但面對孩子仍然被這粗暴的評價綁架了,只想快速的得到效果,卻忽略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絕非大量的習題可以養成。
我和孩子一起檢視放學後可以運用的時間,討論出重要和必須作的事情有哪些,讓孩子自己安排,也讓孩子明白,學習永遠都是自己的事情,學的會的,都是妳未來面對社會,任何人也帶不走的基礎能力。學習的路上必然會面對許多的失敗和挫折,但家長過分在意分數的成果,只會讓孩子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害怕面對挑戰成為分數至上的產物。
老師在書中提到,她的大女兒在小學一年級時,應老師邀約,向全班同學介紹她剛看完的一套書籍,小學一年級的組織表達能力,一定有再進步的空間,但重點是孩子鼓起勇氣,去做一件她原本不敢做的事,這對於她信心的養成,以及日後面對困難的態度,都是強化她的內在能力,但這無法用分數來衡量,這些無法量化的累積與能量,反而更是養成素養的核心能力。
我深刻的被光陰教育了,因為家庭裡真正有價值的是:讓孩子能愛自己、能愛他人、對學習有興趣,也保持看待世界的好奇心。--P.101<父母的等待,是最好的愛>
當父母能真正領略閱讀的美好,孩子便能靜下心咀嚼著文字;當家長能從旅遊中拾得旅行的樂趣,孩子們更能樂在其中的準備、規劃和盡情體驗世界帶給我們的感知。我看著那五花八門的素養課程,和越出越繁瑣、複雜的素養題型,仔細研究後,發現那盡是生活中發生在我們四周的事,只要我們多和孩子分享,討論,花點時間和孩子們述說一點點,我們喜歡閱讀的,喜歡聆聽的,哪些是對我們重要的,我們也每天花點時間聽著孩子們的回饋,聽著他們每天的喜怒哀樂,陪著他們面對挑戰,孩子就會在無形之中,長成他們獨一無二的樣子。
《家庭裡的素養課》裡提到了許多在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思考、統整、歸納的能力,書中說明了許多實用的方法,幫助家長如何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思考,引導孩子有組織的完成自己想作的事情。「素養」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我們用心灌溉,孩子就會看見屬於自己的風景。
*資料來源:108課程資訊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