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Chin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地下沙龍,再談散文的非虛構必要

Chin
·
·
地下沙龍二次線上會

2022年10月28日,台北/北京/馬來西亞標準時間22點整,來自五城、三國的創作者開啟各自的設備,參與《地下》文學舉第二次的線上文學沙龍,輪到我本人擔任發起人。

在議程中分為三部分:

  1. 文學作品討論:事前推薦的波特萊爾散文〈愛神、財神、榮耀〉和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一個文官之死》
  2. 散文是否應為真實?
  3. 《地下》文學的內部事務

一、文學作品討論

要在一個文學創作者組成的團體中討論文學是身為會議發起人壓力最大的部分,每位創作者皆有自己閱讀的喜好與審美,很明顯的挑選波特萊爾和契訶夫的作品純粹是個人愛好,而此事對我而言尤其困難是由於我並非文學專業,所有作品在我眼中都只是文藝欣賞,無法深入探討結構性,於是先在開頭提到大家無須拘泥於每一個名詞的象徵,波特萊爾的創作是屬於個人色彩強烈的浪漫主義,我們只要無壓力地說自己的感受即可。

推薦波特萊爾也是@寧想白 的建議,她對此作品已有一定的喜好,她認為意象很具體,也非常明確的表示「名聲、財富、愛情」,只是意識上的追求。

榮耀:只關乎自身,就算鋃鐺入獄 ,也只注視關注於本身。
「拖著幾節被砸爛的金鎖鏈,當祂因此而被迫低頭時,祂就揚揚得意地注視著自己像是經過精心雕琢、寶石一樣閃亮光滑的腳趾甲。」

財神:壓榨他人,好讓自己滿足於無所事事的財富。
「各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都這樣。」

愛神:波特萊爾都差點淪陷的愛神,讓人沉迷的風流!
「祂用這把銅號吹著我的名字,那聲音就像萬鈞雷霆怒吼,響徹雲霄,從最遠的星球傳來。 「天哪!吹得真好!」我差點被征服了。」

對於美感的喜惡是沒有對錯的。 @Jennifer話很多 也認為〈愛神、財神、榮耀〉是意象很清楚的散文詩,即使不斟酌每個名詞的象徵依然是一篇很完整的作品,詩人對於這三種虛榮的描述極為細節(例如財富所代表的是一個肥胖的人)值得玩味,我認為波特來爾文字中的黑暗是反映現實的真實,兩百年後的人依然能產生共鳴。

@安叄 提到《巴黎的憂鬱》中的〈狗與香水瓶〉,「啊!可憐的狗,要是我拿一包糞便給你,你會高高興性的去嗅它,也許還會吞下去呢。所以,我這悲慘人生中的卑微夥伴,你多像那些讀者啊!絕不能給他們高級香水,這會激怒他們,應該給他們精心挑選的垃圾。」或許當時詩人對於大眾品味的感受就是如此吧?

另外,@Shawn 分享「契訶夫被稱為是『說不盡的契訶夫』。極致的諷刺正是藝術需要的效果,或藝術只能以誇張的形式呈現。契訶夫幽默到極致,讓人覺得不真實。」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地下》的線上討論,聽到其他創作者對於文學的認知、對作品不同的解讀是很有趣的,創作者們或許因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習慣對作品產生各自的反應,這些回饋也都能化為自己創作的養分。

二、散文是否應為真實?

本月沙龍討論的文學議題是呼應上個月設定的「小說一定要啟動虛構裝置嗎?」,剛好新出爐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是以「自小說」為創作寫法,我大概也在上個月看到文訊的粉絲頁討論散文是否一定要真實——其實一直有文在討論此議題——看到一種說法是內容可以虛構但情感要真實。

@安叄 提到一位馬來西亞創作者獲得文學獎,作品中以自述角度寫愛滋病的發病過程,但該名創作者並非愛滋病患者,那他是否因為該敘述讓評審動容?得獎散文的真實性即受到質疑

@Jennifer話很多 強調並非學術觀點,他認為在華文世界強調散文的真實性或許是一種歸納法,早期的散文家們從魯迅、周作人、臺靜農、汪曾祺到林文月和董橋皆為真實性的散文創作,而近幾年出現了較多似乎不完全真實的散文作家,學術界也開始討論散文的真實是否必要性?而台灣的非虛構(non-fiction)創作也是近期流行的,過去在文學院中沒有討論到該創作形式。

本月推薦閱讀的《巴黎的憂鬱》被稱為是散文創作,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實,是波特萊爾自身對巴黎的感受,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創作,可以稱為是感受性的真實。關於這點,@Shawn 則認為散文即為Non-fiction而小說是Fiction,根據英文的定義兩者的非虛構、虛構屬性是很明瞭的。

而以我身為讀者的感受,認為許多人談論的散文或小說已經是從文體上作為區分了,我創作的「巴黎誤會」極短篇集亦是由個人經驗的小說創作,在題材上又可歸為散文。在華文創作中較缺少自小說體或剖析自我的私小說,這也可能是導致讀者們造成混淆的原因。


🌿我們是誰?

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的我們,在Matters相遇,受《後綴》假掰文青誌啟發,期待能透過彼此,寫出更自信的文學作品,出版與更多讀者見面。

🌿我們想要做什麼?

理想上,我們相信文學作品先於作者,作者先於團體。

實務上,我們藉由團體活動,精進創作,發展每個人獨到的審美,出版最自信的作品。

我們仍在實驗最合適的的團體模式,以舉薦或邀請的方式尋找同伴,我們不追求審美共識,不定位成寫作團體,不定位成出版社團,以最慢的方式,磨出最好的作品。

🌿年度自選

成員將自選作品,出版成電子書。

《2023 年度自選》預計於明年四月上架,目前累積2篇散文及5篇短篇小說,約5萬6千字,粗估進度50%。

🌿訂閱圍爐,支持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理念,歡迎訂閱此圍爐

我們期待每一季在圍爐內更新資金的使用狀況,如有疑問,請隨時於眾聊中詢問。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