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观众|匙羹
奔着潘泰铭去的。好心痛,为什么他也开始演传统的男性形象了。
看了他不少长发时期的作品,以为香港话剧团的强烈的传统男性气质会因为他的到来有所改变,但是目前看下来是没有。
再一次,好心痛。
在场刊中编剧提到这部剧写于疫情期间,第一版名为“平面设计师之死”,想要致敬经典之作“推销员之死”,针砭时弊,批判香港的现实。同时编剧也提到,这部戏剧来自于他自己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长期以来对于各种外行人的指指点点的愤怒,对于浑水摸鱼的同行的愤怒,或者说对不合理的工作文化的不认同。
简单来说,匙羹讲述了一个杀人项目被层层外包的故事。作为链条最底端的两人,也就是两位男主角,是曾经的大学好友,而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他们在短暂的交锋后决定合作制造一场假死来交差,在任务死线过期后,重重压力下的长期失眠的杀手在街边永久地睡着了。
在二人的互动中穿插讲述了这个杀人链条的上游,有看似光鲜的前同事,有嚣张跋扈的老板,有深不可测的瑜伽女,每个人都处于“为钱所困”的境地中,却又在这样的情况下疯狂压榨下一个层级的人。
即使推销员之死在结构上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但是作为故事的基底仍然完满且逻辑清晰。相较起来,匙羹则在故事逻辑上有硬伤。
第一个问题是,最上层的人是谁?Ta为什么要杀掉作为最底层的细明?
第二个问题是,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被困在相似却不同的境地中,但似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需要选择接下杀人这种项目来维持生计,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被绑在了这个链条上呢?
这两个疑问一直缠绕着我,让我没办法认真享受整个故事,自然也没能深切体会到编剧想要批判的香港现实。
说完故事,我们来说说舞台设计。
此次的演出场地是香港的上环黑盒剧场。这是我最喜欢的剧场之一。黑盒剧场的自由度使得创作者们总是能够给人出其不意的惊喜。
匙羹的舞台设计了一个四面台,舞台中央设黑色的正方形两层台面。很简约的舞台,在开场之前我忍不住开始想象,是会做出比较禅意的简洁舞台呢,还是做出结构性很强的空间感呢?
演出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开场,演员在四方形的舞台上穿行,每个人都只看着自己的路,不曾给一丝余光到其他人,勾勒出了风格强烈的香港都市氛围。
在此之后的每次换场都是类似的设计,一段节奏感强的电子音乐,超脱现实的灯光,和physical theatre一样的肢体动作。
乍一听好像是很偷懒地每次换场都耍同一招,但其实每次换场的设计我都很喜欢,有两个原因,一是音乐,灯光,肢体三方面配合得很好,二是设计得很贴故事,有时候暗示时间流逝,有时候以给人视觉冲击的方式让事件顺流而下。
舞台设计四星!
总体的感受是一般。
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是很有趣的,我没想到这么一个故事都能写出漏洞,更何况我觉得这类型的剧应当是香港话剧团最擅长的题材之一。真的有点震惊。
舞台设计虽然好看,但是也是中规中矩,没有超出想象的部分。
最后,许愿潘泰铭留回长发。
PS. 不排除我当天看困了之后广东话水准由proficient退化到了advanced的原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