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玉的人格之死:独立女性们在《都挺好》中的节节败退

新媒体女性
·
·
IPFS

作者 / 白鱼Fiasili

编辑 / 瑞雪

首发 / 新媒体女性


导语: 作者、编剧和部分观众们,竟然都相信,一个从小没有得到任何关爱的人,心里仍然能生发出“爱“和“孝道“。这真是一个强盗逻辑。也是社会对女性特别核心的期待,什么都不给你,却要求女性贤良淑德并乐于付出爱。最终,明玉从一个独立女性复仇女神,做回了一个乖女儿。


作者和编剧对女性的潜在恶意:

“你成为了你暴虐的母亲”

电视剧“都挺好”已经完结了一阵子了。最开始的20集里,一方面是一个复仇女神般的爽片,一方面是传统家庭和重男轻女下的爱恨情仇,加上视效、服化道都制作精良,逐渐成为国民热议剧。最初大家对苏明玉的同情、欣赏和钦佩几乎非常一致,这个仅仅因为是女孩,而被剥夺了家庭能够供给的上升机会的女孩,靠着自己的独立和坚定,获得了自由、财富、地位。她人情寡淡,靠公平、道理、契约精神和财产私有制的逻辑处理家事,处理得又漂亮又让人说不出什么。

最初,明玉人设清晰,一个出走的女儿,因为离开有毒的家庭而幸福美满。这其实是万千中国女性非常喜欢的角色设置。因为明玉完成了她们不敢也没有条件实现的出走,而且成为了一个有边界、讲道理、处变不惊的真正的成年人。她无所畏惧,又拥有一切。

但是,她事事处理得利落,被亲哥哥说“歹毒”“不怀好意”,被爸爸恐惧,被男友说“强势”。如果她才是家里的“大哥”,他做的一切事情只会被夸“一碗水端平”“会持家”“有风度”。从母亲的葬礼开始,明玉被重新卷入了这个没有道理且不停牺牲女性的家庭中。从一个算计的清楚的“经济人“,被拉扯到传统家庭叙事中。

再到20集左右的家暴事件,全家没有一个人有正常的法律常识,即使是兄妹或者夫妻,家暴都是在权力和身体能力不对等情形下进行的有意图的暴力犯罪。明玉最开始的处理就是最正确的,让性别暴力受到应有的惩罚。谁关心这个打人的渣男的后半辈子怎么过呢,他出手之前为什么不想一想。但是每个人都在劝和,每个人都在充当这场犯罪的帮凶。家暴是一个公共领域犯罪,每个人都想把它拉回私领域解决,这本身就是对全体女性的不公。但明玉竟然选择了放手。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朱丽。一个独生女,怎么也可以被归顺成一个依附男人的角色呢。

朱丽的爸爸十分敏感,在得知明玉的伤情之后,他立刻私下询问朱丽,苏明成有没有跟她动过手,这是非常明智的一个问询,和女人动手这种毛病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它是一个贯彻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软弱叠加起来,转向了对女性的暴力,朱丽信誓旦旦的说不会,但没过多久就被打了。这才明白明玉的选择,又加上明玉给她解决了工作,才和明玉和解。因此有人说《都挺好》的看点在女性的团结,这是胡说了,如果女性真的能团结,丽丽、非非加上明玉,应该携手离开,而不是以各种方式被拉扯回清朝。

明玉开始管家里事情之后,就面临了更多的双标和暴力。一直管得不错,却名声上捞不着好,在他爸爸不断作妖的时候,她怒骂“苏大强你真是一个窝囊废”,苏大强气晕过去,明玉竟然开始自我反思:我怎么变成我妈了。这个反思根本不像是明玉自己会想到的部分,因为她怒骂的时候,用的是一个成年社会的逻辑,去指责苏大强,本没有什么暴力的成分在。

“明玉,你没变成你妈啊。你骂这些男人窝囊废的时候,他们真的是窝囊废,你不是在情绪宣泄,你是在说事实啊!”

我国电视剧中,其实尚未出现,也不会出现一个真正的独立女性角色。我们并无讨论独立女性的空间,只要我们的关注点还在,“她还是需要一个男人来保护她”“,女人最终还是看重感情,看重亲情,愿意原谅”“女强人都有内心的脆弱”云云,我们就不曾看到一个独立的“人”的形象。而是基于性别的刻板去讨论女性的命运和选择。而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写作,如果一直绕不开不停地原谅和处理周围的败家男人,那这个角色永远也没有自我。

从剧中处处暗示苏明玉变成了自己妈妈的设置中,我看到了潜在的对女性的不公平。它混淆了行事逻辑和情感线,它强行把女性的行为作为“女性化”的行为去处理了。明玉如此别扭的反思,完全是编剧在替人物做决定,想去掉独立女性身上的决断、责任、成熟,去掉她的“戾气“,但这同时就是在去掉”人格“本身。因为这些人格独立、有思考有决断的女性的“戾气”本就是一种正常的愤怒而已。明玉因为一些极端事件导致的特别正常的愤怒、决断、爽快,都变成了一个复活的她妈妈一样的怨妇的形象。这完全是偷换概念。

男性的暴力可以用“冲动”“幼稚”“不成熟”不断地被开脱,而女性,在正常的情感逻辑中的愤怒和不满的表达,却被贴上暴虐、怨妇的标签。这是复制了社会中的双重标准。这都指向了一个全社会企图建立的女性形象:一个愿打愿挨,无休止付出的傻白甜女人。

这个人剧中也有,就是朱丽。


国民媳妇儿和三好暖男的毒性:

从观众的喜好避雷

朱丽这个角色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她甚至帮助演员李念,在我国这种充满偏见的讨论空间里,洗去了小三“海藻”的坏印象,直接成为“全中国男人最想娶的女人”。国民媳妇听起来不错,但这真不是什么褒奖。

大家想娶朱丽因为什么呢。家庭条件比男方好,勇于下嫁,知书达理,小鸟依人,对男方的老人态度也特别好,然后知道自己花了男方老家儿的钱,还要还账。还有什么呢。她能原谅一个家暴男,她能一次一次的相信一个妈宝男有一天会长大。简单地讲就是,独生女,被家里过度保护,没见过大风大浪,不会选择男人,又年轻又漂亮又傻,她能爱上一个又没能力又没钱,只会甜言蜜语的男人。

男性观众就不喜欢大嫂吴非,觉得吴非每天失望来失望去,特别伤害大哥的男性气概和面子。或者说,其实观众就不喜欢任何不任劳任怨的“母亲”形象。因为他们潜在还是觉得,照顾家庭就是女性的责任,觉得女人又上班又带孩子很正常,没什么可抱怨的。

朱丽的形象,就像是一个幽灵,不停地升腾在每个女性心里,好像做不到她这样,自己就不配成为一个“媳妇”。但问题是,没有一个女性生下来是为了被挑选和被宠爱的。我们本就不该有成为国民媳妇的那种愿景。更应该警惕喜欢朱丽这个形象的男人,他们就是想空手套白狼。

还有石天冬这个角色,令人匪夷所思,他哪里配得上明玉,别用什么浪漫爱情的鬼话来骗人了。他最开始就是我们霸道女总裁的一个猎艳对象,靠贴心、厨艺和活儿好,就能建立亲密关系了吗。

给明玉配这种不够智能的男性,实在是一种侮辱,这种设置强化了一种刻板印象——女强人再强也只是外面强,仍然需要男人呵护才能正常生活。

石天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他没钱,能在一二线城市开私房菜馆、随时能因为女孩的事情关店的男孩,保守估计家里也是中上层。再听听他之前的情感经历,每一段都刻骨铭心,什么人才能天天有时间谈恋爱呢,有成本的人。即使从电视剧给的信息里,也基本上能估计出来石天冬是一个少爷了。选择开饭馆,是他自动选择的阶层下滑。

他最大的问题是不知边界,他不是一个成熟的爱人,两个细节可以给这个男人判死刑,第一个是送明玉回家,把明玉桌子上的小房子拼上了。第二是背着明玉把苏大强放在洗浴中心。小石这个人是一个完全没有明确边界的人,他能在交往初期尽忠职守、无比贴心,就是他对这个关系有非常多自己投射的,多余的想法。

最开始明玉根本不想建立关系,他伺机而动的等待,实际上还是一场狩猎。他付出他自我感动的情感,给明玉提供的却根本不是什么有效的帮助。这一点上他还不如小蒙知趣。他天然的觉得自己可以给建议,天然的觉得自己可以插手“明玉,要不是你太强势,你和家里绝对不是这样”,这只是在交往初期哦,还没有建立关系的时候,后来几次吵架基本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根本不了解明玉,也无法安抚明玉,他只是一个拙劣的陪伴者而已,他们每次复合得都非常蹊跷。

明玉根本不需要一个能帮他兜底的男人。他们对生活的预期也是不一样的。明玉想要事业、钱带来的安全感。小石要诗和远方。最后他们走到一起,仿佛明玉所有关于自己人生的假设在遇到这个男人之前都是无效的。仿佛明玉身上的事业狼性,都只是她的保护色。这真的是对女性的矮化。

女人凭什么不能在恋爱关系里也保持理智、拥有边界、甚至有些冷漠呢?

真正的新女性们需要更好的亲密关系,需要知冷暖也知分寸的爱人。

像明玉和安迪甚至樊胜美这样的角色,其实没法和有阶层隔离的男性相处,中上层的男性因为受到特定阶层的教育,会尊重女性、会照顾家庭、会分担家务,但是他们并不懂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女性到底在面临什么。她们每一步都在随时可能垮塌的冰面上行走。

对于明玉们来说,这样的男人其实是低配的,即使外在条件再好。因为这些男人的身上并无伤痕,也就并不知世事无常,也不知关系的复杂性,他们可能很暖,但很难真的交心,也就很难了解这样的女孩的珍贵之处。她们在原生家庭里被掠夺、被忽视、被伤害,她们需要更缓慢的进入关系,需要这个人不那么急着索取、确定和对她们产生期待。她们需要是超越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那种爱。有边界、知分寸、有情感的深度抚慰,同时又尊重她们作为“人”的行动、意志、情感的人。

没人配得上明玉。如果她选择单身,也是挺好的选择。真正独立的女性,当然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关系形态,想单身,想交往,想结婚都没问题,但是她们不会选择一个没有任何精神契合和相互理解基础的人,不会选择一个无用的暖男。


作为第三胎的女儿的仇恨:

明玉的人设崩塌

苏大强在和大儿子交心的时候。提到了一个他理解的自己老婆记恨明玉的理由:当时怀孕,一破坏了她离开苏州去上海的阶层上升渠道,二呢,抓计划生育很严格,两个人都受到了处罚,影响了事业。最近《地久天长》在上映,也是讲计划生育带来的时代创伤的。

很多人说《都挺好》贩恶,真的是何不食肉糜。90年代有多少女婴被杀,多少妇女一次次堕胎只是为了给家族续男丁。明玉的这场复仇,本该是所有被剥夺、被戕害、被忽略的女孩们的复仇。

我们生活在大城市,又是独生子女,完全感觉不到作为家里的其中一个女儿的无助。因而也更也无法共情这些暴虐的母亲们为何存在,她们的结构性的抑郁和暴躁。她们对孩子的那种怀恨,是因为她们的命运从来都不曾掌握在自己手里。她们又愤怒又伤心,是因为她们失去了她们本来理应得到的公平和正义,原著里母亲是被家里出卖给苏家换取弟弟前程的,她也是被牺牲的女儿,她才会无所顾忌的把仇恨发泄到自己的女儿身上,她的愤怒,是对女性身份的厌恶和可恐。如果明玉有一天能够与母亲和解,这和解也必须是站在全体女性的悲惨共同命运之上的,而不是这微弱的亲情的补充。

结尾明玉回到她早已买下的老宅,幻想自己儿时得到母亲的爱,微笑。就真的十分不合理。明玉缺失的并不是单纯的母爱,不是她母亲穿越回去给她爱就可以了。就像是这些女性彼此再理解对方,再同情对方,也无法改变彼此的命运一样。明玉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和一个更好的讨论空间。无论是明玉、丽丽、非非,在据理力争的时候,或被当作某种女气的“闺怨”,或被当作某种仇恨作祟的“歹毒”,或被当作某种娇气和孱弱。可恐的是,她们争取的都只是自己在生活中、关系中、婚姻中的正常权利而已。

回到老宅的微笑那一幕太惊悚了。因为它无比虚假,却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

没有人能弥补一个被忽略被剥夺被暴力伤害的童年。明玉自己就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权利不和家庭和解”。而最后明玉辞职照顾苏大强的举动,更是独立女性人格意义上的人设崩塌。

没有人应该用牺牲自己的生活、事业,去换取本来就理应得到的尊重和爱。

我们被就该被爱,我们本不需要争取。

爱能战胜一切,是既得利益者们才会说的谎言。

最后苏大强生病,明玉两个哥哥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回到了生活正轨,明玉却放弃了事业照顾父亲,一切感天动地泣鬼神。这就是中国观众喜欢的谎言:都挺好。

因为这种感天动地也根治在每个中国人习惯的自我怜悯里,他们平时就是这样自我安慰的,我牺牲了这么多,但是我道德高洁,我享受天伦之乐,但天伦没有乐,一切都尚未结局,大家只是共谋谎言而已。亲情可以弥补所有的利益损害吗,醒一醒吧,大家能不能不自我欺骗,在任何关系中都做一个经济人呢。


抛弃家庭,建立新的家园

别有任何道德负担

如果说《都挺好》能给各位新时代独立女性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它铺陈了所有你独立路上的阻碍:原生家庭的不公和暴虐、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浪漫爱带来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人格的损耗,以及你们应该尽快的远离一切吸血的男性。

如果原来的家庭本就是伤害的话,我们没有义务重建它。抛下,去找自己新的家,没有任何错。女性在不公平的社会中,本就很难稳固自己的社会资源和财富,不要让这些虚假的感情蒙蔽自己。被剥夺的女性们,你们完全可以放弃泥沼式的亲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就可以了。

明玉在处理家庭事务的同时,公司也在出事情,苏明玉对自己师父是非常重情重义,对待公司事务又机敏又勇敢。而老蒙作为一个所谓的替代性父亲,也非常优秀,提供了好的教导、公平的发展平台和近乎亲情的爱,在明玉年轻时候给公司捅娄子,老蒙爱之深责之切,连教训明玉,企图打她,都垫着自己的手,那是怎么样的温情。

苏明玉,老蒙才是你爸爸啊。

最后苏明玉竟然放弃了这个更好的爸爸和众城这个更牢靠的家。重新回到那个令她破碎不堪的家(而且这个家并没有给她任何爱,仅仅是因为血缘吗难道,太不合理了),成为了一个洗手作羹汤的照顾者和陪伴者,而她大哥和二哥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小家也顾好了,工作也找到了,出去闯荡事业。她这一刻才重新成为了她的母亲。从一个反抗者,回到了这个下沉的家中度日。

作者、编剧和部分观众们,竟然都相信,一个从小没有得到任何关爱的人,心里仍然能生发出“爱“和“孝道“。这真是一个强盗逻辑。也是社会对女性特别核心的期待,什么都不给你,却要求女性贤良淑德并乐于付出爱。最终,明玉从一个独立女性复仇女神,做回了一个乖女儿。

说到底,这种生发出来的爱,不就是一个自我捆绑的牢笼吗,这样的幸福,建立在一切谎言和对女性的盘剥身上,因此这个结局,根本不是大团圆,而是全体女性的悲剧。如果我们遇到“苏明玉式困局“,最好的办法就是破除掉心里那个幻觉一般的爱的假象,把爱种植和投资在自己身上就好了,这才是自由的开始。


本文为新媒体女性原创稿件,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