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NechoYan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乔布斯 vs. 盖茨

NechoYan
·
·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去世后其作品才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在创作之时,这些艺术家就知道这将是改变世界的创作。伟大的人都是怀着使命感的,并愿意牺牲,奉献和等待的。那些疯狂到认为他们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那些改变世界的人。

在个人电脑的发展历程中,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就如同相伴相生的双子星系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了个人电脑的发展。有趣的是,乔布斯辞世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二人都处于对立状态。乔布斯认为盖茨狭隘,欠缺品味和风格,想象力与创造力匮乏,其创造的 Windows 系统是一款设计糟糕的剽窃产品;盖茨则认为乔布斯根本不懂技术,只是个销售,性格古怪,无礼。今天分享一下两人的故事。

争执

1983年11月,盖茨宣布微软计划为 IBM 的 PC 开发具有图形界面的新操作系统,具有窗口,图标和基于鼠标的系统控制,并称其为“Windows”。乔布斯知道后,异常愤怒。在过去的几年间,乔布斯经常邀请盖茨来苹果,为盖茨演示苹果的操作系统,并想以此来劝说盖茨来为苹果开发具有图形界面的 Word 等办公软件。后来盖茨决定微软为苹果系统开发之后,便经常到苹果公司。当时的苹果工程师 Andy,注意到微软的工程师在详细询问苹果操作系统的细节时,将微软可能会克隆苹果操作系统的担忧告诉了乔布斯。于是乔布斯和微软签订了一个合同,要求微软同意直到苹果电脑发布,也就是1983年1月,一年之后,才可以为其它公司开发具有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可惜的是,苹果电脑直到1984年才发布。乔布斯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因为当时的约定已经过期。但还是让人把盖茨叫到了苹果公司。对着相当冷静的盖茨,乔布斯爆发了:“你这是剽窃。过去我相信你,现在你却在偷我们的东西。” 当时的盖茨,冷冷的坐着,眼睛看着乔布斯,用他 Squeaky 吱吱的惯常说话声,平静的说出了后来成为硅谷经典反驳台词的那句话——“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后来甚至30年之后,乔布斯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还会指责盖茨的剽窃,并说盖茨毫无廉耻。面对这样两个在个人电脑领域的风云人物,很难作出一个确定的评价。但应该说,乔布斯真正的将计算机图形界面实现了商用,其系统的优雅,多年之后的 Windows 仍然无法匹敌。这里附上当年施乐之星,苹果,以及 windows 1.0的图形界面。

这是施乐之星的用户界面。


1984年Mac发布时的图形界面。


下图1985年11月20日Windows 1.0发布的图形界面。当时Windows的应用窗口还无法重叠,只能平铺。

相同与不同

乔布斯与盖茨均生于1955年,两人都在大学中途辍学创业。1975年,盖茨创建微软,不到1年后,乔布斯创建苹果。迄今为止,二者仍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两家科技公司。

不可否认乔布斯很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合作。当年的Wozniak Steve和乔布斯两人就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走到了一起,后来被戏谑为 Steve 夫妇。后来苹果建立,乔布斯寻找公司的运营伙伴,邀请当时百事公司副总裁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后者也是看中了当时年轻的乔布斯和自己的诸多相似之处。斯卡利在他的备忘录中这样写道:

…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在看一部由乔布斯扮演我的电影。我们之间的相似是如此不可思议,…

但乔布斯和盖茨的合作却非出于两人的相似。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个性,和经营公司的方式。乔布斯在他的演讲中说过,他自己被遗弃过两次。第一次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第二次是当时准备领养的养父母在得知出生的是男孩之后,这对想要女孩的 “养父母”临时放弃。福利院半夜打给了候选的养父母。乔布斯的养父母是没有读过大学的家庭,在承诺一定将资助乔布斯读完大学之后,才被接受。乔布斯一直是一个反叛的人,也一直在精神上追求灵性。

盖茨的父亲则是西雅图的一名著名律师,他的母亲玛丽-盖茨是一位身兼数职且德高望重的女商人。盖茨是当地最好的私校的技术极客。但盖茨从来不是一个像乔布斯一样的反叛者,嬉皮士,精神探索者,灵性追寻者,也不是反主流文化人士。他没有做过“蓝盒子”去盗用电话线路,而是为学校编写排课程序。在这个程序的帮助下,盖茨得以和自己心仪的女孩上同样的课程;他还为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编写了一个车辆计数程序。进入哈佛大学之后不久,盖茨决定辍学,但并非因为要跟随印度灵性导师寻求启蒙,而是为了创立自己的软件公司。

在个性上来说,乔布斯和盖茨都可能做出粗鲁无礼的举动。但盖茨的无礼刻薄通常并不针对个人,更多的是出于对技术的深刻理解,而非情感上的麻木不仁。乔布斯会用能灼伤人的眼神盯着对方,而年轻的盖茨有时会无法与人进行眼神接触,但他很富有人情味儿。

抄袭 vs. 借鉴

乔布斯与盖茨两人个性的差异,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们所创立的公司之间的差异。当然乔布斯对苹果的影响更加深入。与乔布斯不同,盖茨懂计算机编程,他更像是一个工程师。他更务实、更有原则,且拥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盖茨创立的微软也一样,善于将一件事情先做出来,然后逐渐完善。Windows 1.0 出来之前。为了缓和与乔布斯之间关于抄袭的争执,盖茨邀请乔布斯来看 Demo 。看完之后,乔布斯没有说剽窃,反倒说,

“Oh, it’s actually a piece of shit. 这真的和一坨屎一样。”

但微软一步一步将 Windows优化,改进,一直走到了今天。但是工程师思维,就更容易借鉴别人,也往往很难摆脱对原创性驱动公司的抄袭嫌疑。GUI 用户界面的创新是个人计算的很关键一部分,但可惜的是,在界面设计上面的知识产权却很难获得法律的保护。除了1984年的 Macintosh,后来2006年,乔布斯在发布 Mac OS X Leopard 的时候,又用了大量篇幅,列举微软即将发布的 Windows Vista 对苹果界面的抄袭。从工程师角度来看,借鉴一个成熟的方案,是最有效的策略。但往往抄袭和借鉴的界限很难把握。在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学生毕业典礼上那篇关于“求知若饥,虑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演讲,又一次提起了 Windows 的抄袭。他说,正是由于苹果公司的创新,今天不仅苹果电脑用户,微软电脑用户也得以用上更易用的电脑界面。今天来看这句话,我深以为然。如果再加上后期乔布斯在 iPhone 上的界面创新和引领,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乔布斯,今天各位的手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形态,但一定不会如今天这么易用。一个完全没有用过苹果手机的人,一样也受益于苹果手机的创新。

当然盖茨作为成功者,绝对有其过人之处。盖茨看过乔布斯的苹果电脑后,也认为图形界面是未来的趋势。和乔布斯对软件和硬件的绝对控制不同,盖茨开放了 Windows 的兼容性,所有的硬件都可以运行 Windows 系统。盖茨敏锐的看到了软件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盖茨带领的微软从与苹果合作,为苹果开发Word,Excel 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到1986年的时候,微软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工程师的思维,更容易实现从 100 到 10000 的成功,因为他剥除了个人影响,能够有效的规模化,实现协作。做一个这样的工程师,不需要使命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就可以。

反过来像乔布斯,他更相信直觉,更浪漫,并且在技术实用化、设计愉悦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着更高的天分。乔布斯狂热地追求完美,以致他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领袖魅力和四溢的激情。在 Mac 的设计过程中,其中窗口和文件上的标题栏,乔布斯也非常关注。当时负责设计的 Atkinson 和 Kare 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超过20个版本之后,乔布斯才满意。他们抱怨乔布斯让他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细节上,没法完成那些更重要的事。乔布斯吼道:

”你能想象每天看到都要看到标题栏么?这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是一定要做对的事情。“

今天如果你仔细看图二中的标题栏,你能感受到这是经过设计的东西,而且很难再改进。乔布斯敏锐的直觉,使他能够看到一件事情未来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他有种使命感。今天我们去看 2007 年发布的首款 iPhone,和最近的 iPhone 13 相比,他们无论交互,界面等等,再没有革新性的变化,我们还能看出他们的相似性。对于乔布斯,他善于做到从 0 到 100 的突破。当年苹果电脑发布后,有记者问他,推出苹果电脑之前,你做过市场调查么?乔布斯说,人们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是的,乔布斯所做的东西,以前市场上是没有的。Mac,iPod,iPhone,iPad 这些革新性的设计出现之前,人们是不知道自己想要这些东西的。但这些东西推出之后,这个世界就因之而发生改变。

总结

乔布斯是怀有一种使命感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不同,也知道自己就是要来改变世界的。他的直觉和他的激情,共同促成了他的成功。当他做每个产品时,他都带着要用这个产品影响世界的使命感去做。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去世后其作品才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在创作之时,这些艺术家就知道这将是改变世界的创作。伟大的人都是怀着使命感的,并愿意牺牲,奉献和等待的。相比一个可以不断完善的工程师,乔布斯这样具有反叛精神的人,更有可能革命性的改变世界。但从世俗定义的成功来看,一个能够取各家之长,到100做到10000的人,更容易成功。和乔布斯一样反叛的人,失败的将是大多数,但正是这些不满足于现状的创造者,在改变着世界。

1999年到2002年重返苹果的乔布斯推出了新的宣传广告:Think Different. 本来乔布斯要去为该广告念稿,担心人们会觉得广告是说乔布斯,不是苹果,所以请人为视频配了旁白。作为这篇的结尾,向那些改变世界的 “疯子”,致敬。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为那些疯狂的人干杯。

The misfits.

不合群的人。

The rebels.

反叛者。

The troublemakers.

麻烦制造者。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方孔中的圆钉子。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那些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的人。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他们不喜欢规则,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而且他们不尊重现状。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不相信他们,颂扬或诋毁他们。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唯一你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忽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事物。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病。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鼓舞人心。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他们推动人类前进。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也许他们必须是疯狂的。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否则,你怎么能盯着一块空画布而看到一件艺术品?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或者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一首从未写过的歌?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或者凝视着一个红色的星球,看到一个轮子上的实验室?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我们为这些人制造工具。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他们是疯狂的人,但我们看到的是天才。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因为那些疯狂到认为他们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那些改变世界的人。

CC BY-NC-ND 2.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