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令香港墮落至此?(香港電台節台左右紅藍綠發言稿)
新型冠狀病毒襲港,弄得政府手足無措,公眾怨聲載道,外媒將市民排隊輪候日用品的景況,與經常面對物資短缺的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相提並論,稱香港呈現「失敗地區」的徵狀。每一個香港人,都應該問一問:是誰令香港落得這個田地?
特區政府作為香港的行政機關,單在處理危機傳播上就顯得進退失據,訊息前後矛盾。就以口罩風波為例,在疫情持續下,當張建宗指安排三千萬個口罩供應言猶在耳(一月三十日),轉眼政府改稱採購「不很成功」(二月四日),上周政府更謂口罩儲存量只夠一個月用(二月八日);另一例衞生署早前指「在一般普通社交場合,是不需要戴口罩」(一月二十三日),先勿論此與一些傳染病專家建議「全民戴口罩」的口徑不一,不久官員在開記者會由集體不帶口罩變為全體帶口罩,特首又以節省口罩為由,要求公務員「戴咗都要除返」(二月四日),結果又要同日澄清翌日道歉(二月五日)。各位,政府最愛將自身的困難和錯誤諉過於人,或說是假消息,但上述都是政府自作的孽,完全與人無尤。
再說,危機傳播最重要是講求雙向溝通。這個不是我說了就算,這個是世界衞生組織在二零零五年發表的《 公共衛生緊急事故中的有效媒體傳播》(Effective Media Communication dur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手冊中所刊登,世衛手冊強調要與持份者雙向溝通,藉此掌握有意義的回饋。不過,非常可惜,政府的做法剛好背道而馳。醫護人員就減低入境人流要求對話的訴求,林鄭不予理會;當要在各區設立隔離中心時,政府亦不懂事先與地區代表打好招呼。這種拒絕與不同意見者接觸的手段,與政府一貫處理反送中運動的做法一脈相承。不知是政府自知理虧,還是沒有政治能力處理反對聲音,當下情不上達,只會強化公眾對官員「堅離地」的印象。
危機傳播中另一重要部份是將權威認可的訊息傳達公眾,特首亦成立專家顧問團收集建議(一月廿五日)。不過,無論就怎樣「全面封關」,還是口罩在甚麼情況之下使用,不少傳染病專家與政府的說法也有出入,令政府所餘無多的公信力盪然無存。
危機傳播的理論一直認為,公眾對風險認知往往因社會因素而不斷擴大(詳見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當政府信任破產,向公眾傳播失效,在充滿不確定的新型疫情下,公眾的風險認知失控,出現恐慌和異常行為,亦不難理解。
或許有人認為這是天災之下的人禍,我認為這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答案就是一個讓政府可以肆意閉門決策、不管香港人死活的制度,歸根究底是由已經破產的一國兩制下,由千二人選出沒有認受性政府的政制。若然這個體制死局不改,今次抗疫亂局,不幸的只會是香港成為「失敗地區」的開始。
參考資料:
Kasperson, R. E., Renn, O., Slovic, P., Brown, H. S., Emel, J., Goble, R., ... & Ratick, S. (1988). 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 A conceptual framework. Risk analysis, 8(2), 177-18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Effective media communication dur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 WHO field guide (No. WHO/CDS/2005.31 a).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