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昕頤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書-第四天 胃的美食認同?

昕頤
·
·
沒有身分認同的問題,我的胃也是

江湖上流傳,台灣人到日本旅遊或定居在食物方面幾乎可以無縫接軌,因為台灣日料餐廳的發達,幾乎與這個社會融合在一起,成為日常的一部分;而近年來韓國料理也隨著影視流行文化的傳播大舉進入台灣,不定時吃個韓式洋釀炸雞或是包著生菜的豬五花烤肉,佐上一杯燒酒,似乎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更不用說早在1984年進入台灣的金拱門帶來的美式速食風潮,至今屹立不搖在台北民生東路上。後起的料理還有印度料理、土耳其料理、越南菜、泰國菜、中國各地方菜系料理,以及逛完IKEA必吃的瑞典肉丸等等,還有更多我不知道的,認真盤點起來根本就是美食聯合國。

這些料理獵奇嚐鮮,偶而吃之當然非常美味,但對於我的胃而言,似乎沒有身分認同的問題,因此「如果你的胃有不必然和你相同的身分認同」對我來說是個無效議題,我的胃喜愛醬油、油蔥酥、紅蔥頭。

最能代表的是這道:豬五花汆燙去腥後,再將肉切成肉丁,加入少許油將肉丁炒香,依序加入醬油、冰糖或獨門配方,然後加入靈魂人物紅蔥頭,細細燉煮上兩三個小時,這時帶著油亮光澤的滷肉就完成了。油亮膠質的滷肉必然的靈魂伴侶是一鍋優秀的白飯,而煮這白飯也是需要講究的;據台灣頗知名的滷肉飯大王表示,好吃的米飯必須使用台梗8號及台南11號,以3:7的黃金比例烹煮,熱騰騰的白飯煮好後,將滷肉澆到晶瑩剔透的米飯上,混著米香、醬香的優秀滷肉飯就此誕生,當然別忘了再加上一片黃黃的醃漬蘿蔔。

如果說泰式料理離不開魚露、日式料理要有鰹魚、中式料理喜愛放料酒、韓國料理離不開泡菜,那麼多元混合的台式料理似乎離不開醬醬油、香油、麻油、蔥、薑、蒜、紅蔥頭等等,有了這些味,才能真正地對我胃。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