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 竊取中國機密,改變世界供應鏈的英國商業間諜
記得第一次去英國玩時,是在大學的暑假,與好友一同參觀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與溫莎城堡等景點,確實是令人大開眼界,固然英國的有著秀麗的風景,優美的文化建築,然而英國食物卻也是如傳聞中的難吃,本來已經不對英國的食物有任何幻想,直到走進了約克(York)街道上的一間英式下午茶館
才頓時發現了新天地,點心擺放在精緻的三層架上,倒入一杯大吉嶺紅茶,先聞一聞茶香,啜飲一小口紅茶,再加入鮮奶,品嘗檸檬塔與紅茶的組合,驚為天人,原來英國人把料理的天賦都用在下午茶上了,英式下午茶著實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茶樹原產於中國,但今日於世界各地皆有種植,無論台灣最熟悉的高山烏龍,來自中國雲南的普洱,到享譽國際的阿薩姆紅茶,茶是綽手可得的日常飲品,然而在至今100多年前,茶是不易取得的奢侈品,原本只有中國人才有製茶的能力。
那茶是如何像今日般遍及全球呢?
這便是本書的主角福均(Robert Fortune),一連串鋌而走險的冒險故事,一名英國人如何深入清朝的內陸地區,面對不同的風土民情,加上可能遭受當地人的蒙騙風險下,也要完成任務,取得中國人製茶的秘密,並將茶樹移植印度,使大英帝國在貿易上不再受清朝的制衡,維繫日不落帝國的霸權。
背景簡介:
鴉片戰爭後,雖然大英帝國能合法販售鴉片,但是清朝為了避免白銀的大量流失,決定自行栽種鴉片,自產自銷,經濟上便不再受制於英國,英國備感威脅,如此又會回到鴉片戰爭前,不斷進口茶葉的逆差循環,為了一勞永逸地的解決茶的需求,英國打算將中國的茶栽種於印度喜馬拉雅山,以擺脫中國對茶的壟斷,派遣福均前往中國,想方設法盜取茶的技術,使英國人也能自行種茶。
茶盜之旅:
雖然鴉片戰爭中英國大敗清朝,使得英國人能在沿海的通商口岸自由行動,但是茶樹是栽種於內陸地區,以外國人的身分進入著實不易,面對不熟悉的語言,甚至是來自當地居民的敵意,可謂是困難重重。
福均進入中國竊取茶業的過程,宛如FBI特工執行一項機密任務,從植物學家的身分搖身一變為商業間諜,喬裝成來自新疆地區的官員,所以容貌較為不同,以不讓當地人起疑,並聘請在地響導,一路深入直搗武夷山,探究製茶的秘密。取得茶樹後運回上海,並招募中國茶農帶回印度山區,協助英國的進行移植大計。
茶樹本身非常敏感的植物,生存在特定溫度與濕度的環境,如何將茶樹安然無恙運送至印度便成一大難題,從上海一路航行至加爾各答,需跨越不同的溫度,再從港口運送至山上的過程中,也容易受損,在當時的時空背景相當不容易。
在沒有任何恆溫設施的時空背景下,解決方案是一個不起眼的透明玻璃箱,所謂的華德箱(Wardian case),將植物種植於一個封閉的玻璃箱中,水分在裏頭蒸發凝結,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密閉環境,避免茶樹與外界接觸而受損,進而完成長途運輸的任務。
結果影響:
茶盜之旅除了讓大英帝國成為茶業輸出國外,也刷新了英國人的三觀:
- 英國人發現中國人為了讓綠茶的賣相更好,添加染料讓茶色更加鮮豔,哄抬價格再賣給外國人,自此英國嚇的再也不喝綠茶,紅茶取代綠茶,開始了西方的紅茶文化,英國人也決定自行種植茶樹,確保英國有穩定且安全的茶葉來源,
- 福均的經歷,使英國人了解到,綠茶紅茶其實是來自同樣的茶種,只是發酵程度與工序的不同罷了,所以才有不同的色澤與風味。起初中國茶種不適應印度炎熱的氣候,但經歷不斷的試驗後,中國與印度的當地混種茶樹誕生,阿薩姆正式成為中國以外的產茶地區。
- 清朝不再壟斷茶後,大英帝國減少了貿易逆差,茶樹開始於世界各地栽種,諸如緬甸、錫蘭與非洲東部等地,茶也從奢侈品轉變成人人可負擔的消費品,相較於歐陸地區以啤酒作為便宜的熱量來源,英國人以茶代酒,並於紅茶中添加糖與牛奶,成為平民的熱量來源,而英國人的下午茶文化也漸漸普及,
讀後感:
現代社會的高科技產品,諸如汽車、化學原料、電子產品、醫藥品等等,主要來自歐美先進國家,東方國家生產的原物料與一級農產品,反而是利潤較低的商品。
但僅僅不過200多年前,兩邊的立場卻是完全相反,西方世界渴望東方的茶、絲綢與瓷器,東方人卻對西方產品興致缺缺,反而是西方人要偷東方人的技術,古往今來,實在是相當強烈的對比。
鴉片戰爭起源於中英兩國間的貿易逆差,於是英國以武力打開清朝的閉關大門,清朝開始正式與世界接壤,這是大家都再也熟悉不過的歷史事件。然而鴉片與茶之後的發展,卻就這麼被世人所遺忘了。
清朝試圖種植鴉片,與其白銀落入外國人手中,還不如自己賺;英國知道後,擔憂商業利益受損,為了突破清朝對茶的壟斷,才展開一連串的盜茶行動,就此改寫了世界的貿易史。
現代人早餐人手一杯咖啡,或是待在星巴克享用喝咖啡的體驗,咖啡比起茶反而更加盛行於今日社會,不過英國人仍保有喝茶的習慣,無論於早餐茶還是下午茶,紅茶與鮮奶的組合依舊歷久不衰,融合為英國人基因中的一部分,大家有機會,不妨去體驗英國下午茶,了解為何英國人對茶情有獨鍾。
實體書連結: 博客來
電子書連結: 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