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书摘: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读到博友的《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看到查理·芒格老头子的一些言论,感觉有点意思。虽然之前他对一些新生事物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但这本书里包含着他一生的人生智慧——尤其是关于投资方面,我个人十分认同。
正如他所说:
我们不投资高科技企业的原因是我们缺乏那个领域的特殊才能。
中国读者认为,查理·芒格是一个完全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这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讲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例子。他的成功完全靠投资,而投资的成功又完全靠自我修养和学习,这与我们在当今社会上所看到的权钱交易、潜规则、商业欺诈、造假等毫无关系。
查理·芒格的出生日期是1924年1月1日,他现在已经99岁了,他确实是一位非常长寿的投资界传奇人物,长寿本身也为他的投资策略增加了更多的信誉。
特将他的一些精彩言论和观点摘录如下。
“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
我什么都读:企业年报、10-K报表、10-Q报表、传记、历史书,每天还要读五份报纸。在飞机上,我会阅读座椅后背的安全指南。阅读是很重要的。这么多年来,是阅读让我致富。——巴菲特
翻读你的文章,如果遇到一段你认为特别漂亮的文字,就把它划出来。
拿沃伦·巴菲特来说。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你们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他把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你必须不停地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富兰克林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性格——尤其是他勤奋工作的劲头,还有他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和从容不迫的行为方式。
最著名的芒格特征之一:不要非常频繁地进行买卖。
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
你必须了解赔率,要训练你自己,在赔率有利于你时才下赌注。
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你问起(你是否超出了能力圈),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圈子之外了。
你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并不取决于大家是否同意你。你是正确的,是因为你的资料和推理是正确的。
他们花在学习和思考上的时间,比花在行动上的时间要多。
客观和理性的态度需要独立思考。
投资就像打棒球,你要让记分牌上的得分增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盯着记分牌。
历史证明,一家公司能够长期以一种让它的拥有者满意的方式保留下来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随大流只会让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获得中等的业绩)。
谦虚——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
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要朝前想、往后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配置——正确地配置资本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
机会来临的次数不多,所以当它来临时,抓住它。
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投资就是这样的游戏。
记住,声誉和正直是你最有价值的财产——而且能够在瞬间化为乌有。
“就确定未来而言,没有比历史更好的老师……一本30美元的历史书里隐藏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答案。”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
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能力会让你到达巅峰,但只有品德才能让你留在那里。”
在我们看来,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对的。他并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
说真话,你将无须记住你的谎言。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概念。
查理明白要找到真正好的东西很难。所以,就算你90%的时间都在说“不”,你也不会错失太多的东西。
我们的游戏是,当好项目出现时,我们必须能够认出来,因为好项目并不会经常出现。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我们的投资规矩是等待好球的出现。
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基本上只用自己的钱来做投资。
沃伦和我总是认为市场是不可知的。
问:为了理解宏观的经济环境,你通常关注哪些宏观的统计数据呢?或者说你觉得哪些数据比较有用呢?答:我觉得都没有用。
我们对金融风险特别敏感。当金融机构想努力表现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
在工程领域,人们拥有很大的安全边际。但在金融界,人们根本不考虑安全。
拥有常识不但意味着有能力辨认智慧,也意味着有能力拒绝愚蠢。如果排除了许多事情,你就不会把自己搞得一团糟。
学科各自孤立的情况是致命的。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跨学科的方法组织起来的。
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
你看见某个有钱的老头,然后问他:“我要怎样才能变得像你一样呢?”
每个行业真正的大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纪律和耐心的混合物:一种绝不妥协的“把手上的牌打好”的决心。就像世界级的桥牌大师理查德·萨克豪瑟那样,查理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是否能赢牌,而是是否能把手上的牌打好。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
你不需要很多物质的商品。
正如你想要从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一样,你在跟别人交流沟通时,也应该把原因讲清楚。
动物在合适生长的地方能够繁衍,同样地,那些在商业世界中专注于某个领域——并且由于专注而变得非常优秀——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们无法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良好经济回报。
改变是社会的朋友。但一般来说,不改变才是投资者的朋友。
当新的行业出现时,先行者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如果你是先行者,你会遇到一种我称之为“冲浪”的模型——当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停留在那里,他能够冲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但如果他没冲上去,就会被海浪吞没。
在漫长的人生中,你只要培养自己的智慧,抓住一两次这样的好机会,就能够赚许许多多的钱。
碰到好机会就下重注,其他时间则按兵不动。就是这么简单。
光有好机会是不够的,它们必须处在我们能看明白的领域,所以得在我们能看明白的领域出现定错价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会经常出现。
但它不需要经常出现,如果你们等待好机会,并有勇气和力量在它出现的时候好好把握,你们需要多少个呢?以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成功的10个投资项目为例。我们就算不投资其他项目,也会非常富裕——那些钱两辈子都花不完。
你需要看准多少次呢?我认为你们一生中不需要看准很多次。只要看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及其累积起来的数千亿美元就知道了,那些钱大部分是由十个最好的机会带来的。
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会非常狡猾地歪曲信息,用来误导人们。所以跟管理人员交谈是很困难的。当然,现在仍然如此——人性就是这样的。
好好把握少数几个看准的机会比永远假装什么都懂好得多。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学科,不管这个学科是多么有趣,都会把人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之内。
人类发明了一种东西,以便弥补我们天生不擅长处理数字的缺陷,这种东西叫做图表。
如果你们年轻时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然后开始传播这种意识形态,那么你们无异于将你们的大脑禁锢在一种非常不幸的模式之中。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大多数教授用一个假定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不能用实验来证明它,它就是不存在的。”然而,他们的假定明显是愚蠢的。如果有些东西非常重要,但由于道德约束,你们无法完美而准确地证明它,那么你们也不应该把它当作是不存在的。你们必须尽力而为,利用现有的证据去证明它。
对我们来说,低科技企业的优势在于,我们认为我们对它的理解很充分。对高科技企业则不是这样的。我们宁愿与我们熟悉的企业打交道。
我们怎么会放弃一种我们有很大优势的游戏,而去玩一种竞争激烈而我们又毫无优势,甚至可能处于劣势地位的游戏呢?
你们每个人都必须搞清楚你们有哪方面的才能。你们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如果你们想在较不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那你们的生活可能会过得一团糟。
你们可以通过学习,比其他人少犯一些错误。
既要过上富足的生活又不犯很多错误是不可能的。
生活有时候就像扑克游戏,有时候你们即使拿到一把非常喜欢的牌,但也必须学会放弃。
爱因斯坦曾经很好地总结过这一点:“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
“真理追求者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过程终于获得了成功,而不是因为他们终于拥有了真理。”
“如果说我曾发现什么有价值的原理,那应该归功于我的耐心观察,而非其他才能。”
“圆滑是一门表达观点而又不树敌的艺术。”
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大人物也说过,他的成就取决于四个因素,首先是自我批评,然后才是好奇心、专注和毅力。
我通常率性而为,如果有人看不惯我的作风,那就随便咯,我又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我们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
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出色,那么你们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
最重要的管理原则就是,“制定正确的激励机制。”
祖母的规矩就是要求孩子在吃甜点之前先把他们的胡萝卜吃掉。把它应用到商界,就是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强迫他们自己先完成他们不喜欢然而必要的任务,再奖励他们自己去处理那些他们喜欢的任务。
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
人类的大脑是有限和不完美的,它很容易满足于容易得到的东西。
别只是因为一样事实或者一种观念容易得到,就觉得它更为重要。
在生活中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
所有技能都会因为不用而退化。
明智的人会终身操练他全部有用然而很少用得上的、大多数来自其他学科的技能,并把这当作是一种自我提高的责任。
许多技能唯有天天练习,才能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人们只要勤奋就能降低不用就忘倾向的影响。
带着快乐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延缓不可避免的衰退过程。
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
庄严的仪式能够强化好的关系,也能够强化坏的关系。
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本是费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时他想得到某个重要人物的垂青,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忙,比如说借一本书给他之类的。从那以后,那个大人物就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因为一个不值得欣赏、不值得信任的富兰克林与他借书给富兰克林的行为中暗示的赞许并不一致。
哺乳动物天生就具有好奇心,但在所有非人类的哺乳动物里面,好奇心最强烈的是猿类和猴类。
“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
富兰克林提议:“结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我喜欢一种更难做到的办法:“实事求是地看清现实,可还是去爱。”
避免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做蠢事的正确对策是:(1)谨慎地审视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这些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这些因素误导,从而夸大了计划中的新行动取得成功的概率;(2)看看新的行动将会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没有出现的危险因素。
化解过激的敌意的标准方法是,人们可以延迟自己的反应。“如果你觉得骂人是很好的主意,你可以留到明天再骂。”
伯克希尔有一条普遍的规矩:“有坏消息要立刻向我们汇报。只有好消息是我们可以等待的。”
现实太过痛苦,令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以承受。
人们应该避免任何有可能养成化学物质依赖性的行为。由于这种依赖性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哪怕只有很少的概率会染上,也应该坚决避免。
人们一旦拥有某件物品之后,对该物品的价值评估就会比他们尚未拥有该物品之前对其的价值评估要高。这种过度高估自己的私人物品的现象在心理学里面有个名称:“禀赋效应”。
自视过高的倾向往往会使人们偏爱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避免因为自视过高而做傻事的最佳方法是,当你评价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你的财产和你过去未来的行动的价值时,强迫自己要更加客观。
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得多。
人们在失去——或者有可能失去——财产、爱情、友谊、势力范围、机会、身份或者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时,通常会做出不理性的激烈反应,哪怕只失去一点点时也是如此。
轻度的压力能够轻微地改善人们的表现,比如说在考试中;而沉重的压力则会引发彻底失调。
人类社会被正式组织成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这些结构的文化则增强了人类天生就有的追随领袖的倾向。
选择将权力交给谁时要很谨慎,因为权威人物一旦上台,将会得到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的帮助,那就很难被推翻。
人们只有一丝不苟地把某个想法的原因都摆出来,这个想法才最容易被接受。
人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难题,非常棘手的难题。我认为有三点有助于应付这些困难:期望别太高;拥有幽默感;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爱之中。
“无论你们多么聪明,总有一些更聪明的人,如果他们真的想骗你们,你们就会上当。所以,要确定与你们共事的聪明人值得你们信赖。”
查理·芒格推荐书目:
- [英]约翰·格里宾:《深奥的简洁》
- [美]弗兰克·帕特诺伊:《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
- [美] 阿瑟·赫尔曼:《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
- [美]赫伯特·A. 西蒙:《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赫伯特·西蒙自传》
- [美]吉诺·塞格雷:《迷人的温度:温度计里的人类、地球和宇宙史》
-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 [美]贾雷德·戴蒙德:《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
- [美]罗伯特·B. 西奥迪尼:《影响力》
-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
- [美]加勒特·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
- [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 [美]荣·切尔诺:《洛克菲勒传:全球首富的创富秘诀》
- [美]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
- [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掌握集中投资战略的秘诀》
- [美]马特·里德利:《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
- [美]罗杰·费希尔、威廉·尤里、布鲁斯·巴顿:《谈判力》
- [美]安迪·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