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公園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財務自由」的風險

公園仔
·
·

最近匯豐(005)被英國要求停止派息,一眾股民當然失望,昨日就有新聞報導,指有小股東組成苦主聯盟,開記者會要追討股息。

匯豐在除淨後收回股息不派,做法自然被受非議,不過記者會中有股民代表稱買匯豐是用來自製年金養老,然後更有發言者說那些股息是用來救命的,聽起來就令人感到莫明奇妙。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只靠匯豐做年金?如果要錢救命,把股票先行沽出不是更實際嗎?還聚眾開記者會?

謎底很快就解開了,蘋果幾乎同日就踢爆,那些小股東之所以叫苦連天,其實是因為借錢買匯豐,以匯豐的六厘高息,去還私人貸款或透支額(見蘋果日報製圖),靠兩者之間的息差從中套利。這種無本生利的賺錢方式,說穿了就是「套戥」,或稱「套息」。而教人這樣套戥賺錢的,據說是香港中小型業主會的創辦人Ken Sir 。

***

說到這裡先岔開一筆。話說我是近半年才花了多些時間上Youtube,一兩年前也聽過有朋友的子女說長大後的職志是Youtuber,我也覺得是個頗大的衝擊。在Youtube界紅了多年的大J,我也是在反送中後期才和道。後來便因為「走資」這個議題在Youtube上認識了Coco哥,我才懂得在Interactive Brokers兌換外幣。

Youtube是會按你看片的口味,推薦你看其他影片。自此我就看了不少教人達至「財務自由」的影片。Coco哥算不算是教人「財務自由」的Youtuber之一呢?應該不算吧。

我是比較喜歡看Coco哥講投資理財的影片,有次他就在片中植入廣告,介紹一個買英國樓收租的講座。因為有他的介紹,原本千多元的講座半價,再話Coco哥介紹就可多帶一個朋友出席。我本身有考慮過在英國置業,所以就課金去聽聽,想知多點買樓的相關程序和法規。

結果是知識方面的增長很少,期間講者Alan Sir(跟Ken Sir一樣只有名字沒有姓氏)介紹年青人就算沒有首期都可以在英國借錢買樓,租金回報足夠抵償借貸利息,息差雖然不多,只剩下一兩厘,但又是勝在無本生利。正因為無本買樓息差收益有限,講座又教大家以槓桿多買幾間,或者做劏房增加回報率。講者一直叫人不要考慮倫敦物業,一間一間買的只選有六七厘租金回報的曼城舊樓盤。

這講座就是在香港中小型業主會的會址舉行,講座期間講者多次提及Ken Sir,將其視為恩師。講座完結,推銷的是數萬元一位(不包機票)的睇樓團,首批報名的還送出與Ken Sir共進午餐的機會。我沒有參加,九日後收到短訊,說向我送出一個價值3,888港元Ken Sir親自教授3小時的香港物業投資財技心法,助我達至「時間和財務自由」。

***

「財務自由」、「被動收入」,持續收息讓你可以提早上岸退休的畫面實在令人憧憬。但Ken Sir和某些以「財自」自居的Youtuber的財技心法是甚麼呢?說白了就是做套戥,套戥賺息差還不夠,就加上槓桿(借貸,margin trading),令收入增加。那些匯豐苦主,用的就是這套心法。Ken Sir用物業、高息股做工具;「財自」Youtuber則教人用Interactive Brokers以低息(約兩厘)借入日元或其他低息貨幣,然後槓桿買入有五厘甚至更高息率的企業債券。

聽起來穩賺的心法,其實只是無視了潛在風險,或者至少淡化了這些潛在風險。首先,低息貨幣匯價下跌的風險雖然通常會比高息貸幣低,但並非不可能再下跌。早陣子日元兌港元便跌穿過七算,英鎊也曾跌低過九元;另一方面,企業要付出五厘或更高的債息,自然因為有違約的風險,這部分的風險可能不算高,但並非為零,否則市場自然會有資金買入這些債券,令孳息率降低。

世上沒有白付給股東、債主的利息,這是他們放棄放在銀行的安全保證,選擇承受企業經營風險的合理回報。利息愈高,表示風險愈大。匯豐有五六厘的高息,某程度上是市場對這家企業的實際風險評級。

巴菲特有句名言—潮退後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游泳。套戥原本是外匯交易常見的獲利方法,但與其說是獲利的手段,不如說是市場出現不對等時必然出現的自我調節。如果市場透明有效率,這種套戥的利差必然是微薄而短暫。如果利差竟然長期地存在讓你獲利,那就必然地伴隨著等價的風險,只不過是你自己沒有看到或不願意看到。現實是,樓價不一定只升不跌,匯豐不一定股息皆升,外幣匯率會波動,再大的企業(如花旗銀行、友邦保險)都可以倒下。市場逆轉時,穩賺的利差就會被蒸發,如果你是不自量力地再用上槓桿,到時就會被人看到沒穿褲子。

相關新聞:滙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記者會報導 / 【獨家】踢爆滙豐維權組織真面目 劏房「業主會」教人借私貸炒燶滙豐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