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木老師》
目前還在書本的餘韻當中,自覺還沒能完全接收作者的意圖,關於小說的一些部分也還未想明白,想再給自己一個禮拜的時間獨自思考,也因此現在還不敢點開其他人對於這本書的討論,怕被點破了謎底——所以這篇心得中可能有一些問題別人其實已經解答過了、或者別人提出更好的答案,我錯得離譜。都可能會發生。但這就是我現階段的想法。之後收到正式書、再想過一輪、蒐集其他人的想法後,會再整理出一篇心得。
因為這個月要跑讀墨的書馬,這本書稿遲遲未打開。眼看截止期限就要到了,又不想在最後一刻抱佛腳,於是特地選了最有餘裕的星期四下午開始,然後就欲罷不能地、克制不住地讀到最後。這就是這本書最直白的魅力。我無比感謝自己選了一個能讓我真的把它看完的時間打開這本書,不是這樣的話讀這本書的感覺可能就會不同。
欲罷不能、翻開就不想放下,並不代表這本書「很好看」。不是說它不好看,但這本書的好看,不是容易、輕鬆就能讀的那種。相反,看這本小說的心情其實不是那麼愉快。首先,這本書的角色都不怎麼討喜。每一個人都有很明顯的缺陷。注意,「缺陷」這個詞本身就包含一定程度上的價值觀判斷,但每個人行事的出發角度都全然是為了讓自己好過——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別人怎樣我都不會在乎。這或許沒有錯,只是現實了一點,但基本上代表這本書沒有主流小說那些真善美,或是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人物。每個角色都讓人厭惡。(或許也是我的自我保護吧。這種排斥,並不代表我真的唾棄這種行為,而是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贊同這種行為。)我想起我曾在某一天自顧自地下了個結論,一個成功的故事必然包含讓人喜歡的人物,假如讓讀者覺得「他好可愛」,那這個故事就成功了。從這個角度檢視,整本書最接近讓我喜歡這種情緒的角色是二木老師,但也沒有真的多喜歡,更接近覺得他可憐。不過這本書就是能在每一個人你都不喜歡的情形下抓住你的心,所以是我必須修正過去自己的話。
第二則是因為我本身很能理解作為敘事者、第一主角的廣一。看到他的內心想法,彷彿就看到一部分過去幼稚的自己。已經過去了嗎?或許無法那麼自信地說。並非全部的面向,因為廣一他走到了極端,但廣一和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那種無法被人理解的茫然失措、為了不被別人傷害只能武裝自己,卻無法掩蓋真實的空虛和寂寞,我都能夠理解。這種理解本身就像是揭開自己不那麼光彩的一面,所以會讓我感到很不自在。
我自己在讀之前沒怎麼細看書本簡介(甚至腦中不知為何一直有種這是一本推理小說的印象,導致我前半還一直想著哪裡可能是謎題開始的地方),但也因此沒什麼預設立場,讀完也就自己想自己的,現在看書本簡介反而覺得有些奇妙。就我而言,這本書的結局一點也沒有讓我感到解脫,更沒有獲得救贖。截然相反,我覺得更痛苦了。或許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每個讀者看完之後的心得和想法會依據自身的價值觀而有所不同。光這點可能就是這本書所要營造的衝突之一。我們就是故事本身的一部份。二木老師的秘密,我在關鍵字一出現時就猜到了,但那些許的驕傲感讀著讀著就逐漸散去了,我開始覺得不確定。思考這本書究竟想要寫什麼。作者想要寫怎樣的故事。其實讀到最後我都還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真的讀懂了這本書,我有沒有接收到作者想要傳遞的訊息?這本書到底想說什麼?
這本書想說什麼?或許真的就是書中所呈現的那些——怪人身處在這個社會中的掙扎、社會對於怪人的不理解和霸凌、這個社會的醜惡之處。要我說,這本書最可怕的既不是被蓋章有問題的主角或是二木老師,而是這本書出現的其他人。但他們卻是「正常人」。這是這本書想講的嗎?
我自己對於結局是感到惆悵的,當一切都無法挽回時,我哭了。從開頭就一直壓抑的情緒在那個節點終於找到突破口。我沒有猜到結局是這樣帶有自我毀滅式的方式來收尾。可能我心中是認同老師的吧,會覺得不需要到那個地步,或者說我希望不要走到那個地步。真的一定得這樣嗎?
原來一定得這樣。我在騎腳踏車時突然想到,廣一第二次去找二木老師評價作品、那本要投稿文學獎的作品、那個讓他無法滿意的結局。那時候有著這樣的對話:最後的部分、針鋒相對的兩人和好、不自然、卡住是因為人物的心理描寫出現矛盾、的確有種硬凹的感覺;小說最後要怎麼辦、「兩人直到最後,都在以彼此的方式互相碰撞,不也很好嗎?」或許是我想太多,但我覺得這個部分和本書的結尾異常契合。或許作者在這時候其實就已經暗示結局不會圓滿,而是「砰」地一聲全部爆炸。不過就像我先前所說的,「不圓滿」也許就是我本身價值觀判斷的結果,對別人來說不一定是這樣。不論如何,每次讀到劇中劇都很有趣,常常故事之間就會彼此映射,或許就在哪處埋下伏筆。
接受歸接受,那種接受更像是確定了作者的意圖,但對於這個結尾我還是感覺到一股空虛。不過書的結尾或許不是結尾。真正的結尾是你如何看待這個結尾、你如何解讀它。
我在想,這本書想講的並不只是這個結局,重要的是構成這整本書的一切。這本小說的敘事方法偏散,感覺作者想要探討、想要說的很多,都藏在字裡行間、藏在發生的每個事件中——所以常常突然就出現那麼一句讓你的心神為之震顫、而每個事件不僅僅是推動劇情,本身就是需要思考的一部份;簡介說是雙主角,但我覺得出現的每個有名字的人物都很有意思,他們都有著自己的難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都代表著一種立場。在此種意義之上,這可能是一本讀完後會讓人變得不同的那種書。當你讀完,你就不是原來的那個你了。當然,每一秒鐘的你都是不同的你,但這本書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一直和那些陰暗的、讓人厭棄的東西奮鬥糾纏,那些討人厭的感覺會一直附在你身上,直到你自己想清楚想明白才能把它們撕下、或者讓它們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你得自己進去那個脈絡。這本小說的意義在於過程,或許不在結果。至於我,我可能是讓它們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吧。
雖然一直說我不怎麼喜歡這本書的人物,但其實他們還是有許多亮點,有值得讓人喜歡的地方。比起讓人喜歡,或許說「讓人理解」更為精確。我不喜歡,但我理解他。
我也在想為什麼這本書名會選擇《二木老師》。固然他的「秘密」、他的選擇,是這本書的核心,但二木老師在這本書從頭到尾其實都略顯被動,他本身更像是非自願地捲進這些事情中。這樣足以讓他超越廣一的重量成為書名嗎?他不一定要是最重要的才能被當作書名,但是選擇他肯定會有某種原因,我在思考的就是這個選擇背後可能的原因。——那隻貓。少了 N 的呀啊啊啊。書本最後,公關貓因為得到了 N,所以變成了普通的貓。或許,二木老師就是廣一的那個「N」吧。廣一因為二木老師,終於變成了普通人。
我還是感覺自己還沒完全讀懂結尾。
不知道是何時開始養成的習慣,看小說時我總是將它視為一帖戰書,把它當作推理小說,會不由自主地猜測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哪裡又可能是伏筆。這本在讀的時候亦然。因為是試讀稿,所以可以很放心地劃記。我用螢光筆將在意的句子畫下來,內心想到什麼也會用鉛筆直接在空白處寫下來。讀這本書的時候因此很痛快,畫了好多「有靈魂」的句子。這本書的精妙的確是需要親身讀了之後才能體會。想到這本書是出道作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個故事一點都不典型,選用的題材和人物設定寫起來都很棘手,一不小心就會寫得讓人討厭—雖然的確不怎麼喜歡裡面的人—但我喜歡這本書,歸功於作者的筆力能夠駕馭得住人性的「惡」。期待作者接下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