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的1937年列寧格勒“聾啞人案”

厭然別居
·
·
IPFS
·

1937年8月,列寧格勒聾啞人協會戲劇小組的演員們忙於排練十月革命紀念日獻禮節目,劇本基於奧斯特洛夫斯基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正當排練如火如荼之際,一群陌生人突然闖入大廳,二話不說逮捕導演。不久這群殘障者被指控“參加法西斯組織”,共牽連54人,35人遭刑訊逼供後槍決。此事件無疑是“大恐怖”歷史中最荒謬的冤案之一。

1920年代,在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洛維奇大公府邸建立了列寧格勒聾啞人教育之家,很快成為殘障人士的文化活動中心,擁有電影院、圖書館、各種青工講習班與興趣小組。聾啞導演米哈伊爾·謝苗諾維奇·塔戈爾-卡利耶利領導的全國第一家聾啞人劇院也在其中。

1937年夏天,塔戈爾-卡利耶利導演突遭便衣抓捕,焦慮的演員們很快意識到他們面臨的危險。幾天後大搜查開始,就連表演用的花劍也被當做非法冷兵器沒收。接著演員們被安全部門從家中帶走,在內務人民委員局大樓通過手語翻譯接受審訊。威逼恐嚇之下,列寧格勒“聾啞人案”像雪球般越滾越大,短短數月就逮捕了五十多人。

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其實都是全俄聾啞人協會列寧格勒分會主席埃里克·托季米亞寧告密的犧牲者。埃里克·托季米亞寧是地方名人,曾經為殘障群體辦了不少實事,直到他聽說有聾啞人在火車站和列車上兜售手工明信片。也許他天真地認為這是一種“投機倒把”行為,也許他僅僅因為沒從中分得好處,總之,他立即向打擊盜竊社會主義財產和投機倒把局(ОБХСС)提交舉報信,聲稱明信片可能包含反革命材料。

來自民警部門的ОБХСС局長揚·克勞澤發現可以把這樁案子誇大成政治案件,藉以邀功請賞。搜查期間在涉事者亞歷山大·斯塔德尼科夫公寓內意外繳獲一張印有希特拉形象的小卡片,又發現德國政治移民、德國共產主義者、縫紉車間工人阿爾伯特·布呂姆(聾啞)住在相鄰房間。

實際上,那張所謂的“希特拉照片”是阿爾伯特·布呂姆從家鄉帶來的香煙盒裡面的宣傳品,斯塔德尼科夫可能是順手拿走的,也可能是布呂姆贈送或賣給他的。結果阿爾伯特·布呂姆被定性為“蓋世太保間諜”,他的朋友都作為同謀逮捕,其中包括雕塑家/市執委會成員托佳明諾夫、夜校老師明茨洛娃、藝術學校攝影員布良采夫,以及企業先進工人、生產負責人、全俄聾啞人運動會獲獎者等。他們全部被指控組建了一個跟德國領事館有直接聯繫的法西斯恐怖組織,企圖對黨的領導人發動恐怖襲擊。

審訊中,凡不肯老實配合警察的聾啞人均遭酷刑對待,而警方出具的案卷材料根本令人難以置信。例如,筆錄顯示已發現的阿道夫·希特拉照片竟達1400張!一名37歲殘障攝影師尼森鮑姆則“供稱”他準備殺害約瑟夫·史達林。

調查人員急於快速結案,配合審訊的手語翻譯十幾個小時連軸轉,沒有午餐休息,被迫目睹毆打辱罵殘障者全過程。當他們心理崩潰開始哭泣時,就被威脅如果不合作,將被帶進大房間的地下室(譯註:槍斃)。

順便一提,假如此案發生在兩年之後,即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簽署、蘇德建立表面友誼的情況下,一切都將完全不同。被捕者很可能訓斥恫嚇一通了事,最多給予輕微程度的懲罰。但在1937年,按照逮捕並消滅“人民公敵”的現行指令,安全部門不會手下留情。

最終,根據“公正調查”之結論,認為全俄聾啞人協會的“法西斯恐怖分子”在軍工廠從事間諜活動,並計劃於1936年5月1日、11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1937年1月在列寧格勒斯莫爾尼宮廣場發動恐怖襲擊(但未解釋上述襲擊為何沒出現)。特別“三人小組”據此決定對本案34名被告執行死刑,最年輕者22歲,最年長者64歲,其中包括聾協的埃里克·托季米亞寧(多麼諷刺)——歷史學家А.拉祖莫夫相信調查人員也羅織了這位告密者的“罪狀”,甚至他那封舉報信就是計劃的一部分。他們是:

А.Г.阿古列耶夫、Я.М.安特爾、Н.А.布良采夫、Н.А.瓦西里耶夫、А.М.瓦西里耶娃、Н.И.溫特爾、А.В.維希克耶維奇、А.А.戈洛溫娜、Э.М.戈爾豐克利、М.И. 格里戈利耶夫、Н.Я.古爾耶維奇、Н.Г.德沃依諾夫、Н.Л.捷布涅爾、В.Г.多羅茨基、Б.В.熱爾科夫斯基、В.И.扎克斯、Г.С.佐洛特尼茨基、Е.И.克魯舍甫斯卡婭、П.И.庫姆耶、Т.В.庫爾恰溫、В.С.盧岑科、М.С.馬爾科維奇、М.С.明茨洛娃、А.В.涅克拉索夫、И.М.尼森鮑姆、А.К.巴甫洛維奇、А.А.彼得羅夫、Е.Ф.波戈爾熱利斯卡婭、В.В.列濟科、А.С.斯塔德尼科夫、М.С.塔戈爾-卡利耶利、Э.М.托季米亞寧、М.Д.喬索娃、И.И.切爾溫斯基,以上人員1937年12月24日處決。另有一名德米特里·巴夫洛維奇·霍林1938年1月處決。

其他19名被告分別判處在卡拉干達和摩爾多瓦勞改營服刑十年,他們是:

薩穆伊爾·坦列耶維奇·阿布拉姆宗、列昂尼德·埃米利耶維奇·博恩、彼得·瓦西里耶維奇·瓦西里耶夫、彼得·特羅菲莫維奇·維什克維奇、格奧爾基·伊萬諾維奇·格沃茲傑夫、馬克·約瑟夫維奇·古特金、羅斯季斯拉夫·謝爾蓋耶維奇·祖布科夫斯基、奧斯卡·季諾維耶維奇·凱塞爾、維亞切斯拉夫·伊萬諾維奇·庫茲明、弗拉基米爾·阿爾謝尼耶維奇·利亞林、謝爾蓋·阿法納西耶維奇·米丘科夫、帕維爾·伊萬諾維奇·莫洛佐夫、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普希金斯基、瓦西里·伊利伊奇·羅曼諾夫、米哈伊爾·謝苗諾維奇·羅斯金、費奧多爾·瓦西里耶維奇·斯維亞琴科、伊茨霍克·門捷列耶維奇·所羅門諾夫、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維奇·斯捷潘諾夫、邊齊安·阿克克羅維奇·愛倫堡。

ОБХСС局長揚·克勞澤未能獲得他期望的晉陞。隨著貝利亞取代葉若夫執掌內務人民委員部,1939年3月克勞澤與其下屬被立案調查,1940年因工作中的偽造欺詐行為和“嚴重違反社會主義法制”槍斃,“克勞澤主義”變成罵人話。勞改營服刑者同年獲釋。冤死者1955年平反昭雪,在埋葬他們遺體的列瓦紹夫斯基墓地,2008年落成一座紀念碑,碑刻手語五指張開,意為“尋求援助”。

走出勞改營的兩個聾啞人:薩穆伊爾·阿布拉姆宗和格奧爾基·格沃茲傑夫曾表示,他們從未交代任何“罪行”,卻被手槍把擊打後腦,看都沒看就在口供上籤了字。Г.С.佐洛特尼茨基遇害時女兒僅三個月大。


本文最初發表於我的個人博客,有修改。更多內容請點擊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厭然別居欲覽更多內容,請至我的博客:https://sanlier.blog 此處只做備份之用
  • Author
  • More

安德烈·維辛斯基的另一面

索洛烏欣筆下的蘇聯七十年代社會

KGB怎樣糾纏沙卡洛夫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