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怕水的多莉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大學生活|在/不在校園

怕水的多莉魚
·
·

距離大學畢業過了7個月,時常在談話中提及的依然是「大學的時候....」,那是一段不遠的時光,出了社會卻像是踏出了洞穴,有許多東西保留在洞中,同時也帶走了需要與之並行的技能,然後在另個洞穴裡闖蕩。

回應@灰太的胡言亂語 前兩個問題我想應該可以另開一篇文章好好的讓更多人對於學校及科系有全面的理解,所以另外選了其中的幾個題目回答。

▲你平常除了學習以外,還會做甚麼?

大二的時候,加入了學校的一個獨立雜誌(已停刊)、短暫的加入過咖啡研究社,此外也在校棒擔任球經,說來好像零零總總有了不少的經歷。但真正有持續下去而且占了我多半時間的無非兩件事,其一是中午及晚上的打工,其二則是自己辦了一份刊物,後者幾乎把我的大學生活填滿,儘管有半數時間都是在拖稿與自我糾結中度過,卻改變了我某種程度的人生。

會投入刊物的製作完全是因為沒什麼其他技能,好像稍微會寫點字,喜歡拍照,對於排版也稍微有點概念,所以當時在學校首屆推出的神祕跨領域課程的推波助瀾下生出了這份刊物的雛型,且先讓我不公布刊物名,繼續講述這個又平淡又深刻的故事。

這份刊物的核心概念一直到我畢業離開的此時仍然在混沌之中,中途參與的人來來去去,過程當中花了好些時間試圖想理清作為一個大學生製作這樣的出版品究竟有何目的,討論與思考並沒有導向一個清晰又具體的目標,第一刊發刊後我還是持續投入其中,直到畢業前共發行了3刊,等於是一年一刊的進度。因為內容製作的需求,需要頻繁地往外跑,說是為了採訪取材,許多時間並不在校園,從學校出發騎車到訪問地點至少要半個小時,初期時常有無功而返的時候,譬如題材的設定改變或無法大膽搭訕受訪者,一直到第二刊做完才好像抓到了一點訣竅。

刊物名稱是「耕新報」,乍聽之下應該無法猜測這在寫什麼,老實說要從頭說起這份刊物挺冗長的,那麼就把他的簡介丟出來意會一下:

以桃園新屋為據點的在地刊物,期望透過在地書寫對地方有所擾動,持續關注在地的人事物,嘗試透過各種模式認識不同面向的新屋,秉著對人與土地的關懷,期望這份關懷不止於文字而深耕於心。

簡言之她是一份在地刊物,以特定區域為主軸,書寫的內容多圍繞著這個區域,像是「02 微市場」談的是市場內的種種有趣攤販跟生態,「03水土不服」則是講一個多數人不太關心但是重要的農地與灌溉的議題。他目前是一份免費刊物,有興趣索取的話可以留下聯絡方式,不過郵資需要自付。

01和02刊有上傳到issuu可供試閱:https://issuu.com/sowreapd327,也可以搜尋臉書喔!目前是由學妹在支撐著這個一直以來搖搖欲墜的組織。

嘔心瀝血之作
畢業代表作

▼ 你覺得大學的經歷對你出來社會工作有幫助嗎?

不管是系上所學還是課外的投入其實都間接促成了現在在從事的工作。當然我覺得還是端看你怎麼去看待所謂工作上的幫助,他可以細分為實質的技能以及抽象的心態和觀念,在教育商品化的現代如何拿捏尺度總是讓人困惑。我想把這個問題暫時保留,在另一篇介紹科系的文章裡再來深究。

單就我的刊物編輯經驗來說,因為有過經驗一定會在下次遇到時相對更清楚如何應對,很多魔鬼都是藏在細節當中,做中學、錯中學是求學時最大的幸運了,出了社會可以犯錯的容忍度就大幅地降低,有了以往經驗的加持,我對於第一份工作上手的速度相對快速,儘管還是有許多新知得慢慢累積學習,也有許多我一直以來逃避的東西終究得面對。

▲ 你在大學生活最開心的事是甚麼?

沒辦法只有一個最。很多事都很開心,打開了新視野、認識了不同的人、遇見認真教學的教授、擁有好室友(而且四年都有宿舍住)、晚餐後在校園裡散步、打工的店餐點超好吃,回想起來平淡可是又過的很開心。

▲ 你有後悔沒有在大學時做的事嗎?

學日文,或者該說希望早一點開始做的事。大肆上學期才開始上課的我遇到了非常認真教學的日文老師,但跟他的緣分也非常短暫,我自覺是非常需要激勵跟監督的學習者,那位老師真的為我的日文學習打下蠻好的基礎,如果早些開始上課,我現在程度會大幅躍進吧!(目前因為自學所以懶散到不行)

▲ 你喜歡高中還是大學?

毫無疑問是大學。高中的生活有點過分單純,單純到我偶爾會不知道那三年究竟做了什麼、學到什麼。(除了社團)

▲ 如果讓你給現在的大學生說幾句話,你會說甚麼?

多多的發掘自己,跟自己多一點時間相處,可以察覺自己不想要什麼,比起想要做什麼、成為什麼樣子好像容易一點。

感謝@灰太的胡言亂語 的活動讓我可以提筆分享,在這邊祝福你大學生活順利。如果我有順利戰勝懶蟲的話還會有下一篇文章。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