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諾之旅─ 不禁止殺人之國家》── 在內心深處列明的禁止行為
《奇諾之旅》是日本作家時雨澤惠一的輕小說作品。作品曾於2003年與2017年兩度電視動畫化,2003年版已於4月至7月播映,共13集。2017年版已於10月至12月播映,共12集。故事圍繞著奇諾和她的機車漢密斯到不同的國家遊歷。這部動漫在剪接、劇情、特效等等各方面都十分出色,劇情十分飽滿,在短短二十多分鐘中並沒有浪費一分一秒,故筆者每每看完後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若讀者們尚未看過的話,不妨一看,這部動漫在主題和片段間的處理手法都很優秀。筆者這次為大家介紹《奇諾之旅》動畫版第一集─《可殺人之國家》的劇情及內容分析。
故事一開始,奇諾在森林中講解她旅行的原因。翌日,她和漢密斯在前往下一個國家的路上遇上一位旅人,交談中奇諾表示她正要前往的國家是一個具紳士風度的國家,旅人則表示那是一個可以殺人的國家。旅人說他因喜歡打鬥,但他原來的國家治安太好了,故他想找一個適合他的地方居住。在臨走前,旅人在奇諾走前再問奇諾是否願意幫助他拿行李,奇諾拒絕了。
奇諾進入境內,意外地發現這是個平靜,普通且治安很好的國家。但奇諾並不放心,她在睡覺前,把手槍放在胸上,並且加強訓練。翌日,奇諾和漢密斯到處走走。在買生活用品時,奇諾留意到店中放著把槍,她問了問雜貨店老闆那把槍是否為了預防搶劫,雜貨店老闆表示店中從未被搶劫過,那把槍是為了殺人,但他並不知道甚麼時候才用得到那把槍。離開店後,奇諾到了一間餐廳,在店員的推薦下點了一道招牌甜點。奇諾在吃甜點時,遇到一群剛跳完舞的老人家,雖然他們十分休閒,但大家的手袋裡都放著手槍。
在離開這個國家之前,奇諾跟昨天邀請她一起吃早餐的老伯伯吃了招牌甜點,奇諾在飯桌上被老伯伯邀請移民到這個國家,因為老伯伯覺得奇諾看起來是一個可以殺人的人,但奇諾拒絕了。享用完早餐後,奇諾準備離去。正要騎上機車時,奇諾被一開始在路上遇到的旅人纏上,那個旅人已成為這國家的國民。他想要搶劫奇諾的行李,而奇諾並沒打算用她的行李來換取逃命的機會,於是雙方展開爭奪。這時,街上的路人都紛回到家中躲避。在奇諾躲避旅人的攻擊時,旅人被其他國民攻擊了。旅人十分意外,並對國民的行為十分不解。這時,與奇諾一起吃早餐的老伯伯出來,表示這是不可以做的事情,故國民才出來阻止。老伯伯在這時揭開這個國家的「真相」。這個國家的確不禁止殺人,不過殺人者會被國民殺死,老伯伯更指不禁止殺人並不代表允許殺人。結果,旅人被國民處決了,而奇諾平安地離開這個國家。
奇諾離開那個國家的路上,她又遇到一個旅人。旅人表示他想要找到一個可安心居住的國家,因為他出於治安糟糕的國家,他曾為了生存不得不殺人,故希望找到安全的國家。一番交談過後,奇諾認為他十分適合居住那個不禁止殺人的國家,並在旅人的目送下離去,前往下一個國家。
- 法律
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法律,在部分國家,甚至不同州份已經有不同的條例。在奇諾的故事中,那個國家不禁止殺人,相信不少人都覺得十分奇怪,因為殺人是嚴重的犯罪行為。為甚麼這個國家要這樣立法則呢?筆者認為這個設定顯示了兩種法則:human law及divine law。前者為人定下的法律,後者則是神立下的法規。
在現今社會,大部分地方都是由立法機構商議後立下不同的條例,用意是保障人們的財產,可以說是在資本主義下,變得更加完善的保護措施。觀望全球,法律都是保護人的資本、自由的條文。這種法律便是前者,human law。而後者則並非人定下的法律,具體地說明,這更像是人的道德觀和良知。這樣解釋或許不太清晰,故筆者在此為大家介紹一個希臘悲劇故事,借此說明一二。
- 兩種法則
筆者以下為大家介紹一個悲劇故事-《安蒂岡妮》。《安蒂岡妮》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一部悲劇作品,是戲劇史上十分著名的作品之一。故事講述伊底帕斯王退位,他兩個兒子波呂尼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為了王位發起戰爭,結果二人在戰爭中戰死。故克瑞翁成為政權代理人,下令禁止埋葬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克斯。因此,波呂尼刻斯的屍骨只可在城邦之外,無人安葬。伊底帕斯王的女兒安蒂岡妮,認為親情遠比城邦的法令重要,於是她不顧克瑞翁國王立下的城邦禁令,私下安葬了哥哥。東窗事發後,安蒂岡妮因違反城邦法令被關在山洞中,最後在山洞中死去。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法則,城邦的禁令是human law,而安蒂岡妮遵守的是divine law。在奇諾的故事中,國家的法律是「不禁止殺人」,但每個人心中都遵循著他們的良知,且這種道德觀是所有國民的共識──不可以殺人。所以,在旅人打算殺害奇諾時,人人都挺身而出,為的是保護國家的安寧與和平。然而許多時候,法律上的條文並不包括人們認為是「惡」的行為。例如,成年人在小孩子的面前說髒話,或是吸煙、酗酒等,這些行為在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禁止,但人們在倫理及道德上都會盡量避免。所以,在那個國家,雖說法律並不禁止殺人,但「不可殺人」這項法令早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 惡的不同層次
不過有些時候,我們會包容這種「惡」的行為,例如奇諾遇見的第二個旅人。他內心善良,但為了生存不得不傷害別人。為甚麼我們會對這種行為展露出較高的包容度?筆者認為是內心的善惡不一。奇諾遇到的第一個旅人,他有著壞心腸,做出惡劣的行為。第二個旅人,他做了壞事而心存內疚。同樣是做了壞事,卻有著不一樣的待遇。
但若兩人在現今社會,都需要負上法律責任。可是只依靠刑法是否有效地教化人們呢?筆者認為刑法就如父母面對頑皮的孩子,用責罵或責罰的方式去讓孩子知道那是不可做的事,然而孩子未必在這過程中理解其原因,只明白到他們不可以再做,因為做了便會被父母責備。因此,法律只有阻嚇的作用,最重要還是要從內心上改變人們的良知和道德觀。我們在內心審視自己的行動,再去判斷是否做了「惡」的行為,這樣的約束力遠比法律的有效。而我們應該以另一個看法去理解法律,我們不犯法並不是因為我們怕犯罪而不去做那些事,而是因為我們認為那些是「惡」的行為,一旦做了就會違反我們的良知。當然,每個人的良知和道德觀都不一樣,如上述的吸煙或酗酒等行為,不同人會持有不一樣的看法。假若想要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道德觀,這便會變成一種道德綁架。
至於為何這個國家的法律不許人偷盜,而不禁止人殺人,筆者認為偷盜所取之物是身外物,雖然亦是「惡」的行為,人在道德上會對這行為有厭惡之情,但這並非人的道德最底線,而殺人則相反。殺人是取走了人的所有,是一個極壞的行為,所以人們都會有共識地不去做。當然這不一定是正確的猜想,不同人觀看完這一集後都會有不同的見解。總括之言,《奇諾之旅》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筆者十分推薦各位去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