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子彈筆記》心法與方法:未來誌篇
之前已經講過,日誌、月誌,這次輪到了「未來誌」,根據作者說法,這三個主要的項目,構成了基本子彈筆記的原型。
其實,在想要寫關於未來誌的時候,發現跟之前比起來更難以下筆,因為「未來」這一詞本身代表的,就是一個還拿不準的事情。
作者對於未來誌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你可以將未來誌視為排隊的隊伍,每個工作事項都迫不及的等著被完成的那個月到來。
轉移的部分,我有些已經在月誌的裡面說明過了,而這邊我想要著重的是,到底未來誌是怎麼來的,輸入跟輸出的過程又是如何?
未來誌的來源:每天的心得
在使用子彈筆記的每一天,其實我的日誌規格都在進化,有部分是我想要嘗試 Agenda 不同功能的使用,能不能讓日誌有更多的可能。同時,每一天總是有些調整的項目。
但不變的就是,我還是把「日誌」這個概念,當作是每一天所有工作的匯總。
這也是主要未來誌的來源,每一天有不同來源的信息都收納在日誌之中,當這個事情不是在本月,也不是在下個月的時候,未來誌就是收納的地方。
以我個人為例,許多我有興趣的課程,我可能看到了,會先貼在我的日誌裡面,記得我在日誌裡面除了時間外,有設定一塊區域叫做待安排,等到做覆盤的時候,會依照時間的順序,去整理到未來誌之中。
未來誌是很難憑感覺或者當天的生活就創造出來的,在思考輸入這一點的時候,很重要的是依照時間去重新整理,相較於日誌更重視細節,月誌重視的安排,未來誌的重點是「整理」。
整理,就是把重點跟必要的資訊留下來,其他的細節應該要先刪去,也先不要在乎怎麼安排跟鋪陳。
因為,未來誌在名稱上就已經表明了,這是還「沒有來」的事項,既然未來,輸入的時候我們也只能夠知道大概的輪廓。
輸出未來誌:轉換到月誌
月誌的跟日誌不同,在月誌的時候兩大的元素是「以日期為單位的時間安排」跟「需要被安排的任務」。依照書裡面所說,未來誌排隊排到時間的時候,會被開始放到月誌之中。
一開始我會把所有未來誌的內容,都先放到月誌的任務頁當中看待,然後所設定日期,去分析該如何編排入不同的天數之中。
在這個同時,其實就是思考的過程,因為當任務的「項目」要拆解成每一天要執行的「細項」時,我會去思考二個問題:
- 這個任務的必要性,是否現在我還想要做這件事情?
- 我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單純在這個月內可以完成嗎?
有時候,想一想,這個項目最後就被刪掉了。另外一種可能,就是覺得這個項目有必要,但是發現很難安排在當個月完成,這時候其實這個未來誌的項目就應該不只是個任務,很可能是個目標。
如果當純在這個月不完成,等於從未來誌轉換出來,又要再重新分割回去未來誌當中。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流程很奇怪,認真思考,其實這一點有一點我覺得牽涉到的已經不是技巧,更多的是心法。
未來誌的「項目」跟目標不同
雖然在子彈筆記中,非常強調三個主題「日誌」、「月誌」與「未來誌」,但我自己的判斷是,這些都是關於執行項目,所以放在這三個頁面的內容要夠明確,不明確的陳述,與其稱作項目,不如說是「目標」。
而管理執行項目跟目標管理,其實根本上是兩個不同事情。
以便當製作來說,管理執行項目是我已經知道今天要做哪幾道菜,所以可以根據這些「菜色」,去採買食材(尋找資源)、洗菜、切菜、炒菜到準備好盤子,直至端上桌。這些是明確且可以列出來執行的,也是子彈筆記之所以好用的地方。
我們可以寫下要做的項目,然後一步步的跟著自己項目,透過執行完成目標。
目標的話,就像我今天宣告:「接下來我們要開始吃減脂餐。」在安排菜色之前,要針對概念、詳細的方案進行評估,是一個比較遠且還相對模糊的概念。
所以,目標並不適合放在未來誌裡面。
這邊有幾個我自己判斷是項目還是目標的方法:
- 我能不能下出明確的日期:沒有明確的日期就不算一個可執行的項目。
- 我能不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這個項目:如果超過一個月的話,那就要再細分成更細的項目,因為上面提到的輸出,就是把未來誌安排到月誌之中,所以「一個月」就是最大的分配單位。
如果經過判斷,確認這個寫出來的內容,是屬於目標的範疇,那我會把它換到目標管理的筆記去。只留下屬於可執行的項目在未來誌之中,以符合子彈筆記的核心概念:「執行」與「紀錄」。
小結:未來誌幫我們跟遙遠拉近
本來在寫未來誌的時候,我停頓了很久,一直想說其實沒有太多可以分享給大家。沒想到,也還是寫了超過一千五百字的內容,其實子彈筆記的三個大項目中,未來誌看起來是最單純的。
忽然想到,我會有一個不自覺小習慣,就是讓未來誌的時間區塊,維持在下十二個月,一方面是太久以後的事情,實在是很難規劃,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夠針對自己未來一年有所想法。
從過往教育經驗,未來總是被說離我們很遠,未來誌可以成為一個好工具,看到一個個項目的時候,不自覺得也跟那遙遠的未來慢慢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