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法国大选·上|极左与极右夹杀 马克龙能否让法国再次伟大
2022年4月10日,法国总统大选登场。在第一轮投票中,现任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以4%差距,险胜极右派候选人勒庞(Marine Le Pen)。两人将在24日的第二轮选举中再次对决。对此议题,台北论坛基金会于4月15日邀请到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政治学系莫内讲座教授苏宏达,以及台湾前驻法国及比利时副代表萨支远,就“法国大选、欧洲安全、欧盟未来”为题发表演讲,探讨法国未来政局,与欧洲安全前景,活动主持人为台北论坛基金会执行长杨永明。此为系列报道第一篇(共二篇)。
系列报道第二篇:洞见法国大选·下|马克龙与勒庞终极对决 欧盟可能发生三个分裂
法国的四大政治特色
苏宏达指出,若有订阅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的读者,便可发现,近两期封面主题都是“一定要赢”,前一期是乌克兰,这一期是法国的马克龙,可见世界都很关注法国选举。苏宏达引用法国人常讲的一组词,“La France dans le monde”,意指法国在世界上的位置,苏宏达表示,法国面积约有55万平方公里,是台湾的17倍,其实并不算大;从国内生产毛额(GDP)来看,法国数据约为3万亿美元,相较之下,美国数据高达20万亿美元,中国大陆有17万亿美元,德日也都在5万亿美元左右,故法国成绩并不特别突出。
但苏宏达也指出,法国有四大特色。第一,法兰西殖民帝国瓦解之后,法国仍保有许多海外领土与属地,且大多分布在印太地区及南太平洋,遍及五大洲。在欧洲诸多国当中,法国是唯一在印太地区保有领土并驻军的国家,其也屡屡强调此点,认为自己可在印太战略中扮演角色。此外,法国也是全世界专属经济区(EEZ)最大的国家,涵盖面积高达1,169万平方公里,第二名的美国约有1,135万平方公里。因为这个原因,法国在面对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时,态度异常谨慎,因其也有不少海外岛屿,南海仲裁案的判决不见得对其有利。
第二,因法国过往的殖民历史,法语集团多达29国,是非常庞大的存在。同时,法国也透过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力量的援助,领导了包括法语集团在内的多个国家,例如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West African CFA franc,又称西非法郎),便是倚仗法国的支持。上述集团在国际组织中,往往会跟随法国投票,每次大约都能贡献25票到30票的数额,增加了法国的国际政治话语权。
第三,法国的政制相当特别。在政党随时间变化,不断增生、分裂、重组的情况下,半总统制、两轮投票制的出现,维持了法国的政治稳定。如今政治学界要研究“半总统制”的可行性,往往都要引用法国的例子来佐证,若没有法国存在,恐怕“半总统制”的正当性就会锐减。
至于法国为何会发展出半总统制,苏宏达指出,法国堪称“政治制度的实验场”,各种制度都实验过,包括总统制与内阁制,但结果都功败垂成。总统制在法国的实践最后走向独裁,与美国经验不同,苏宏达补充,美国总统制能成功的关键,在于美国立国的小政府、地方分权精神,故中央行政权本来就受到限缩,没有国营企业的存在,总统权力再大,也不能凌驾社会之上;但同样实施总统制的巴西,便出现独裁问题,因为总统掌握了国营企业,此点法国亦然。
而实施内阁制时,因为多党林立的不稳定性,导致法国无法产生有力的中央政府,被许多法国人认为是导致二战战败、1958年撤出阿尔及利亚的原因之一,即内阁制下难有强大的国家,内阁制也捍卫不了国家安全,故才会有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的再回归,以及半总统制的出台。
第四,苏宏达表示,法国外交战略的设计,是“在欧洲事务上与德国并肩,在全球事务上与英美争锋”。其指出,法国自视世界大国、欧洲大国,不仅是核武俱乐部的成员,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而德国只是“复兴中”的欧洲大国,法国虽会在欧洲事务上与德国合作,包括欧盟与欧元议题,却不会在面对全球事务议题时,还把德国当作平等的合作伙伴。
苏宏达提到,法国的外交目标是成为世界一级的国家(Quest for the first rank),其内涵未必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也不一定要成为超级强权,而是要在国际事务上拥有发言权,任何重要议题,各方都必须询问法国的意见。法国政坛不分党派,皆奉此为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从戴高乐至今都没有变。这就是为何马克龙要在俄乌冲突上积极表现、展开协调的原因。
“三足鼎立”的自我定位
苏宏达进一步指出,冷战时期,法国便有一种“三足鼎立”的自我定位:我们法国与欧洲,是位处美国与非西方之间的存在。故法国对美国的态度,向来是结盟而不扈从,这也是戴高乐何以在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组织的根据,也就是法国确实需要联盟,但在平日不允许北约将领来指挥法国军队。
苏宏达提到,当时有人反问戴高乐,“若苏联红军攻打法国怎么办?”戴高乐也表示,不用担心,一来美军驻扎在德国,便是形同保护法国。戴高乐认为,最高明的战略安排,就是让盟军驻扎在别人家里,却又能保护自己,毕竟红军打来,总是要先越过德国,才能打到法国。
二来,法国拥有核子武器,且发展核武的同时,也发展中程弹道导弹,射程都是1,000公里左右,恰好就是巴黎到柏林的距离。意思就是,只要苏联从波兰或柏林出兵向西打,进入德国领土,法国便启用战术核武“保护德国”,但实际上是要一次解决2个敌人:将核武打到德国领土,既消灭红军,也把德国打哑,这就是戴高乐当时的策略。
苏宏达指出,德国前总理阿登纳(Konrad Adenauer)也曾问过戴高乐,为何法国导弹总是中程的,戴高乐当然回答:“为了保护德国。”但其目的还是想要“一石二鸟”。苏宏达也补充,法国的核武战略还有一要点,那就是“首先使用核武”,用“以小博大”的姿态来吓阻核武大国,只要红军一向西行动、进入德国,法国便会动用核武,“就赌你跟不跟”。
苏宏达进一步表示,法国“三足鼎立”的战略设计中,也包括将自己打造为美国与非西方之间的“桥梁”。过去所谓非西方,大体是指苏联,如今则是中俄。1964年法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便是希望在法苏和解前,先把中国拉入相对亲近西方的地带,也就是在敌人(苏联)的后方制造新敌人(中国),好让敌人(苏联)降低对自己的敌意。
苏宏达指出,这种概念其实跟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对德国的态度非常类似,也就是尽一切所能,避免德国的统一与坐大。苏宏达揭露,密特朗其实曾与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合作,要阻止东西德统一,后来眼见民族主义浪潮难挡,戈尔巴乔夫也权力不稳,便开始筹组创建欧盟,为的也是淡化德国在欧洲的政治角色。
极左与极右的崛起
回到法国总统第一轮选举结果,苏宏达表示,就意识形态区分,中间偏右(也有人认为其属中间偏左)的马克龙获得27.8%的选票,极右派的勒庞获得23.1%的支持,极左派的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则获得21.9%的票数。
苏宏达分享,自己曾至法国极左与极右群体的集会周遭观察。极左集会的人种组成相对多元,看到身为华裔的苏宏达,态度非常亲切,并积极游说其投给梅朗雄,把梅朗雄描述为救世主,“如果不投他,法国完蛋、欧洲完蛋,世界也没救了”;极右集会的现场氛围则较肃杀,苏宏达即便未进入会场,只在附近观察,集会者都会带有敌意的问:“你哪里来的?来这里做什么?”
苏宏达指出,梅朗雄的得票率上升,代表了传统社会党(左派)的弱化。社会党曾是法国执政党,此次却只取得1.7%的选票,从其底下分裂出去的绿党,归属左派阵营,也只取得4.6%的选票,两党相加不过6.3%;而传统戴高乐留下的共和党(右派),此次得票率也非常惨淡,只有4.8%。此次选举结果显示,法国左右两大执政党都在急速弱化,而大幅成长的极左派与极右派,此次都拿到30%左右的选票,两派皆诉诸“仇恨”与“对立”,对法国未来的政治生态将是不稳因子。
苏宏达指出,极右派动员群众仇恨的基础,是“族群”与“种族”。勒庞的父亲亦为极右领袖,阿尔及利亚战争退伍军人出身的他,曾在集会时讲出一句名言:“法国有多少失业人口?300万;法国有多少移民?300万!”台下便群情激愤高呼:“赶出去!赶出去!”这便是政治动员的典型模式,动员方给出上联,并引导被动员方自己给出下联。
苏宏达表示,当然法国也曾大力扫荡非法移民,例如出动警察包围非法移民聚居地,并将其强制遣返,但非法移民也很知道怎么应付,例如在被送到登机口时,便大声高呼“我有炸弹”,航空公司只能拒载,此外也有不少左翼法国人,会集体阻止遣返非法移民。苏宏达提到,法国极左派的动员基础,便是“阶级对立”,用台湾的例子来讲,便是“有人住帝宝吗?有”,“但为何我们没有住帝宝?”类似这种情境。
苏宏达总结,在第一轮选举中,极右派与极左派各拿下了近30%选票,两边加总起来将近6成。2017年法国大选时,马克龙拿下66.1%的选票,勒庞拿了33.9%,此次或许会接近这种结果,但极左与极右意识形态的升高是非常危险的,勒庞的父亲过往与希拉克(Jacques Chirac)对决时,只拿到了17.8%的选票,如今女儿勒庞已经能拿到30%以上的选票,未来即使马克龙连任,法国的政治恐怕也会不稳。6月法国即将举行国会大选,也就是下议院选举,目前马克龙领导的执政联盟握有过半席次,但此次可能选举后,席次可能会下滑。
马克龙的前路
苏宏达认为,马克龙在第二轮选举中出线概率较大,其也由此提出对马克龙的几点观察。
首先,苏宏达认为马克龙是“非常法国的精英”。所谓“法国精英”具有以下四大特点:第一,有“Grand Nation”情结,认为法国曾经辉煌,只是现在比较倒楣,所以才会被英美压制;第二,崇尚大计划,例如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就曾认真提出所谓“地中海联盟”,虽说在难民危机时,这个联盟一点用都没用,但萨科齐确实很认真在提;第三,具有全球事务野心;第四,不满被德国超越,毕竟欧债危机爆发前,德法在欧洲的互动向来是“法国出头,德国出力”,但现在情势颠倒;第五,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概念。
其次,苏宏达表示,马克龙是非常亲欧洲的领袖,强调欧洲必须要进一步整合,特别是国防的整合,且认为欧洲必须保持对美国的自主性,才能立足于世界。
第三,苏宏达指出,马克龙重视布局与发展,认为俄罗斯对法国而言是“某种潜在可以牵制德国的一个合作伙伴”,故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其对外表现便不如美国强硬,因为“拉俄制德”向来是法国地缘政治的重要考量。
第四,马克龙是第一位公开谈论法国1958 年以前,于阿尔及利亚殖民并犯下战争罪行的总统,此议题是法国社会的长年禁忌,但马克龙愿意提,显示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最后,苏宏达引用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对马克龙的评论,“他很聪明,但实在锋芒太露了。”
而综合上述对马克龙的人格特质分析,苏宏达总结,马克龙若连任,将会设法疏离德俄关系。其次,其将开始推动欧洲国防整合,再来则是强化法国在印太地区的作为,但当然这必须等俄乌情势缓和后,才有余力这么做。苏宏达指出,马克龙政府也在二月时宣布一项中法共同开发计划,这是第一个由欧洲国家政府公开协力,以第三方的概念提出的共同开发、共同援助的计划,经营非洲是双方合作的一大重点。故未来法国的对华政策,也非常值得关注。
原文发表于2022/4/19《多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