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鹿知心|成為自己內在的英雄─殉道者

迷鹿知心
·
·
IPFS
·
正因為我們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和另一個人連在一起,這個人也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這種關係與愛無關─佛洛姆
  • 主要特徵:擁抱痛苦、犧牲、奉獻、付出,愛的表現
  • 主導情緒:自我犧牲和空乏(無力和自我消融的空虛)
  • 正面表現:捨棄自我,犧牲奉獻,實現愛與尊嚴
  • 黑暗面貌:以助人來抬高自尊及重要感,病態的拯救者,失衡的照顧者
  • 卡關課題:沒有界限的關愛行為,掩飾空虛感的拯救

目前主導你的人格原型是殉道者,你可能會有自我犧牲的態度,以使命感自我要求,要自己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也可能投身社會救助運動,或是成為宗教團體的奉獻者、傳道者,又或是家庭中或是感情關係中的關懷者、照顧者。你們樂於行善,對生活抱持著希望,也能夠為了自己想要提供幸福生活的對象而自我犧牲,有時候也會將他人擺在自己前面,遺忘了自我。


原型表現:受苦,來獲得自我滿足

「殉道者」的內在狀態是:真誠奉獻生命,以使世界更好,透過搭己救人的心意和行為,體現到「施比受更有福」。然而,僵化在「殉道者」人格原型能量而動彈不得的人,可能執迷於透過受苦及犧牲,來自我滿足,獲得他們需要的自尊和驕傲。他們可能會投入很多救助行動、自願助人工作或關係中的拯救者,將時間和精神填滿,以此獲得生命的價值感和意義感。基本上,此人格原型是為了讓我們體悟「施比受更有福」沒錯,但若你的內在是空洞的自我,以及匱乏的價值感,即使是助人行為,也可能成癮。

我們需從這些我們自願犧牲的事物中,更多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可為和不可為,以及你所能付出的部分和應該設限的部分是什麼(界線)。有智慧地助人,以及有能力地付出,在這個人格原型階段同樣地重要。出於真誠的犧牲,是具有轉化功能的,當你感受到付出和奉獻,能讓你成長,讓雙方互惠,這便是合宜的付出。


自我覺察引導:你只能將自己有的給出去

不要一直去製造別人「需要」你,而以為別人是愛你、重視你。「需要」是很利益的。因為「需要」你而和你有關係的人,有一天「不需要」你了,自然就會淘汰你或割捨你,和丟棄廢物、清理東西一樣。

愛,不是這樣的,愛是來自感受,是來自相互理解和欣賞,是來自尊敬和重視,是來自一種對生命本身的情感交流,是來自存在與存在之間彼此的情感連結和真誠。這些都不是建立在「需要」上。因為「愛」存在,我們可以相互適度依賴,卻也可以各自獨立和自我負責。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自我價值,不等於「可利用價值」。生命的存在即是價值,縱然我們能為所愛的人奉獻自己的生命、犧牲自己的擁有,但那不是為了獲取生存的價值,而是單單因為愛的緣故,我們願意且樂意。剛起步的殉道者以為,付出和助人是一件單純的事,因此願意去受苦、去背負、去扛,用自己的痛苦換取別人的快樂。失衡的付出,其實是一種交換行為,用自己的受苦和犧牲換取別人的快樂,也換取自己高貴的靈魂昇華。

「殉道者」需要知道及了悟的是:每一個人都值得體會平靜和喜悦,不需要有人一定要被犧牲、一定必須受苦受難,這世界才得以拯救。我們能夠在付出中,保有內心的喜樂和充實,不為付出而感到匱乏及不平衡,這需要來自於你對生命「擁有」的體會是豐富而足夠的,我們所給出和奉獻,就不是消耗,而是分享和共好。


在完成殉道者的修練之路上,有三個進程的任務需要通透、學習:

任務1:覺察自己付出的意義

殉道者首要學習的是:為自己的付出負責,而不是將自己的過度付出,歸咎於其他人的濫用或予取予求。你需要了解,若沒有你的同意和給出,那些人是沒有權力要求你及損害你的。如果,一個殉道者不學習正確思考,及正確地辨識情境,以抉擇出適當的幫助或付出是什麼,卻在自己力有未逮或是感覺承受不了時,怪罪別人,那就是讓自己從拯救者陷入受害者的情境,沒有為自己的付出負起責任。殉道者如果誤認自己為救世主,無疑是在誇大自己的影響力,也在弱化他人的能力。無法清楚覺察自己付出的潛意識的設定,就無法釐清自己付出的真偽,徒然讓自己的能量耗竭在無意義的犧牲中。

任務2:有界限地為這世界付出

善加管理好生命的能量和資源,不造成這世界的問題及困擾,也是我們為這世界付出的一份心力。修練「殉道者」的能量時,你可能是一位助人者、行善者、教育者、正在育兒或照顧家人的個體。你需要練就保護自己的能量,不過度消耗及揮霍,也不陷入強迫性地付出,以致自己失衡,或是累倒、病倒。
殉道者修練的必要功課:「界限課題」。無法建立界限,就無法為自己維護好的空間和時間,無法修復及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能量,也就等於無盡地被消耗。
讓自己先有充實的價值感和自尊,這樣你所付出的關懷,是出於你對社會責任所做出的選擇。然後,因為有建立界限,當你付出自己一份力時,也是貢獻及回饋給世界,而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也不是滿足他人的依賴感

任務3:真正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別人

當殉道者將為他人犧牲奉獻所獲得的成就感,凌駕於照應自己的需求之上,殉道者會無止境地掏空自己,甚至刻意漠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只為了支撐自己能夠持續為他人提供幫助及付出,然而,當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長期匱乏和受到忽視,最終殉道者將感受到一種無以為繼的枯竭。如果殉道者願意暫停下來,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回應與照顧自己的需求及感受,將會發現自己能夠連結內在力量的源頭,為自己想要實現的理想世界提供更多的給予和付出。殉道者重要的功課:珍視自己的存在與價值。自我價值感不應建以在成為他人的拯救者,甚至是無可取代的「工具人」。
惟有當殉道者把自己納入值得自己奉獻、照顧的首要目標,當自己受到最妥善照顧時,才能真正擁有豐沛而真實的能量,去完成幫助他人的理想和心志。沒有好的自己,則沒有健康的關係,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懂得「量力而為,即是負責任」的成熟態度。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才能給出尊重的幫助;而被尊重善待的受助者,也會回饋敬重給付出者。這才是一種雙方都能共同提升、受益的愛的流動。

【心靈提醒】你不需要以善良無私做為自己的假面,害怕自己落入「自私者」的批判。社會運作的根本,就是建立在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照顧好、保護好,而不是把自己弄壞了、破碎了,才是無私的善良者。停止以偏頗及不合理的觀點來束縛及虐待自己。你真正透過自己活得好,才有能力和能量讓別人因你得福。你真的成為一個內外富足的人(不代表有錢)才可能建立良好的關係。否則就可能造成彼此共依存的關係,或是偽裝掩飾自己的怯弱罷了

相關內容截自《成為自己內在的英雄,蘇絢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