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謀殺案》評價:孤獨可以帶給人的禮物
一種不逃避的孤獨
《沼澤謀殺案》的故事安排在一開始就讓人出乎意料,在父親長年的家暴之下,母親與兄弟姐妹都選擇悄悄地離開這個家,但一個5-6歲的女孩,卻反常地繼續留在這片自己的生長地-沼澤。成長期間,除了無限的孤獨陪伴以外,她更要想辦法活下來,當面對所謂「正常環境」裡的人群投來的歧視與孤立時,她依舊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活著,這過程需要多強大的心理韌性才能完成?在許多物資較為缺乏的國家紀錄片裡,經常會提到許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必須堅強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不忍之餘也讓我反思了一下:從小在比較不缺的環境裡成長,是不是相對少了一些鍛鍊心智的機會?
離群索居的生活,讓她能自然而然地開啟動物本能保護自己,以一種原始的獸性姿態應對離群時的威脅,同時讓自己能有足夠的食物能維繫生命,奇雅因此必須透過以物易物的原始生活方式,給予別人有需求的物品來交換自己所需要的食物,交換過程中,她不得不開始與雜貨店老闆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撇除狼的孩子那種特殊案例不說,這部電影基本上也暗示了人是無法完全脫離人群生活的一種動物。
關於普世教育與初戀
隨著年紀的增長,在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外,情感上的需求讓她漸漸對經常來示好的泰德萌生情愫並敞開心扉,泰德教會奇雅讀書寫字,為她開啟另一個新的世界後,同時也開啟她的自我學習模式,片中奇雅的學習成果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所謂「非正統教育」帶給人的可能性,從個體有興趣的項目延伸學習脈絡,比起被預設好的集體教育內容,會不會更有效率呢?
泰德深信只要奇雅願意走出沼澤,憑藉著她對自然的觀察與紀錄,透過出版的方式將可以為她帶來實質上的金錢收入,所以在決定離開沼澤前留給她幾位出版商的名字與聯絡方式。「遺世獨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若說受教育、體驗不同環境與生活、出版書籍等等這些是泰德很入世的想法,但在與人群產生關聯並利用人群的資源活下去為前提,這些世俗的內容卻是必經的途徑。如何在人群與自我中取得一個平衡點,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利用入世的手段為自己賺取收入,又何嘗不是許多人的夢想、一筆雙贏的交易?可惜這時候的奇雅並沒有意願跨出這一步,在泰德離開後,她再次選擇留在沼澤裡孤獨地生活著。
第二段戀情
柴斯的出現為奇雅點燃一盞難以控制的火苗,也為後來的《沼澤謀殺案》埋下禍根。柴斯似乎只是想證明自己可以接近這位特異獨行的沼澤女孩而編造許多謊言,一種男性的征服慾處處顯露在他們的相處之間,柴斯表面上的尊重只是被用來接近女性的手段,在真實的心態下是傲慢、鄙夷與征服,並非出自於愛;另一方面,奇雅對柴斯的愛明顯處於被動與防禦,和柴斯發生的一切都是認知世界裡的成長歷程。奇雅並沒有逃避後來柴斯對她的粗暴行為,反而能因此明白母親當時出走時的心情,這段巧妙的連結,讓她與母親拉出鮮明的對比,選擇獨自在沼澤長大的奇雅,特殊成長歷程早已為她植入靈敏的觀察力、判斷力與聰慧沈著的反脆弱性格,有別於母親的逃避,強韌的心理素質讓她能勇敢應對眼前危機,進化後的動物本能在此刻再次展露無遺。
何謂真愛?這兩段戀情,讓奇雅看見了愛的本質,也為整段故事增添了豐富性。現實裡,女性在愛情中的觀察、妥協、懷疑與自我保護時所陷入的困境,都是化育堅韌性格的最佳催化劑,如尼采所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在這裡,我想很多女性朋友,或許多少都會在這兩段愛情裡看見自己的影子。
一場偏見的官司
生活所逼,奇雅必須用金錢來保住自己的房子,她意識到自己不得不開始「賺錢」後,翻找出多年前泰德寫給她的出版商名單,然後寫信自薦,很快地就受到其中一位出版商青睞,為她出版第一本圖文書,賺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也帶來重新連結失去親人的契機。
而貫穿這場《沼澤謀殺案》的主軸、這場殺人的裁判正是在這段期間發生的。對於擁有特殊成長背景的「沼澤女孩會殺人」的判決官司,在透過完全沒跟奇雅相處過的柴斯母親,與社會大眾先入為主的觀點,對比真正有跟奇雅相處過的雜貨店老闆、出版商等人眼中的奇雅後,出現極大落差與偏見;有趣的是,奇雅的辯護律師在過程中為了釐清這些偏見,重新給予一段奇雅會殺人的「不合理之處」推理,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社會對於一名弱女子的偏見呢?
細細咀嚼,整部電影非常緊湊沒有多餘贅述,《沼澤謀殺案》所有橋段都踩著一定的節奏前進,其中奇雅對於自然界昆蟲與植物的描繪場景,也是這部影片的一個亮點,讓人驚艷。在現在這個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連社交都可以透過網絡完成的世界裡,人非常容易就會處於孤獨的狀態,但許多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卻也都需要在獨處中才能完成,能長時間處於孤獨之中自我成長、不自亂陣腳還真的是各憑本事,不論你現在是否正處於孤獨的身理或心理狀態,我想這部影片應該都會為你帶來一些不同的想法,美麗的沼澤女孩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