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仙洲大山
站在鄭成功觀兵奕棋處,倒影塔的下方,放眼望去的萬頃良田,不論什麼季節來造訪,都有它的獨特之美。春天薄薄的雲霧飄過,金黃麥穗的小麥田,麥穗隨著一波一波的風,恣意擺動;夏天一片晴空萬里,眺望到遠方的城市跟高山,眼前海山連成一線,白色波浪綿延;秋天高粱成熟,高粱穗結實累累的微彎低頭,桿上站著八哥、麻雀、鴿子…各種鳥類啄食穗粒;冬天寒風吹撫,連輕輕地吸上一口氣,都讓人感覺冷到骨子裡,強勁的風勢,必須小心腳步,會讓人站不穩
這座山嚴格說起來也不是山,因為海拔高度僅有253公尺,但景觀視野遼闊,爬過千萬回,但說真的對它我沒特殊有什麼感觸或佩服之處,好像就只是為爬山而爬山,達到目的了又匆忙的下山。前陣子自己狀況沒很好的時候,我試著學會跟自己獨處,聽自己的內心聲音,我一個人選擇慢慢地爬上山,靜下心來觀照自己的內心,也認真地看著四周的一草一木的景致,注意聽著四季風聲的變化,植物生長的轉變、蟲鳴鳥叫的不同。我開始對這種山有了不同的情感連結,一次參加了文化局辦的走讀系列活動,報名了冬藏走讀篇,剛好是這座山,我才更認識了這座屹立了幾百年的靈山!
想像時空穿梭回明朝的時代,一絲一絲的雲慢慢飄來,匯聚在山谷中,順著大氣跟著聚集、漂浮慢慢向上,登走在步道階梯上身邊伴著雲,感覺彷彿在充滿了仙氣仙境一般,這條登步道命了個靈氣名字:登雲梯,向上走到了步道的盡頭,身旁一顆大石頭,剛在身邊一路相伴的雲朵,盤踞在石頭上面,人在此石上休憩身旁雲霧圍繞,這石稱眠雲石,難得渡了船到此地跟幾個好友相聚,特來拜訪此靈山,見到如此特別的景致,便跟友人搭個竹梯在這石面上提個詞吧!『泉南萍跡遍群山,太武從未猶未攀。此日乾坤一俯仰,浮生身世幾間關。碧池浸月諸天靜,白石眠雲萬慮間。獨坐翠微空闊甚,夕陽吟嘯不知還。」另一首:「奇勝誰登絕徼山,嶙峋偏自愛躋攀,蒼波四面浮瓊島,青壁千重護玉關,北望五雲天闕遠,南瞻萬里海濤閒。令威舊識蓬萊路,便擬乘風駕鶴還』。再往前望去蕭蕭北風吹來,另一個石頭眠雲石相對,本屬一大岩體,後沿岩石節理進行差別風化與侵蝕,而各成特異地形,每到狂風怒號,石為之動,其旁所鐫的「鶴鳴」,更增添其意境。
夜幕將落下,山頂上有座小廟太武巖寺,先行參拜通遠仙翁,再借宿一晚好了,寺外城牆圍繞,城門上大大的盧若騰落款題字寫下海山第一,他自傲這裡是當下學子人才輩出的地方,是諸島之中的名山,無人不想來一睹它的靈跟奇。在上山路上恰巧遇見往山腰間走的僧人,他手裡掩著忽明忽滅的燭燈,正朝著倒影塔走去,這是他日復一日不論颳風下雨都得達成的使命,山腳下海水拍上激起水花,在來往商船滿載著絲綢瓷器要航向的東海上,倒影塔便夜每放火,舟人遙望以為指迷海道!
時空拉回今日倒影塔下的大海波掏洶湧的拍打著岩壁不復存在,取代的是萬頃良田的碩景,大海退後了好幾10公里以外,先民們為了開墾囤海造地,倒影塔過往功能已功成身退,景致隨著時空跟歷史改變,遺忘了這歷史的靈、奇,也無法跟當初的才子們一般將自己心靈與身邊景致融為一體去體會跟感受。當今世人造訪這座山看的是近代史,是國軍在這上頭遺留下來的痕跡,幾百年前絡繹不絕的文人雅士來看的奇景已早被遺忘。
別再直直的向山上走了,身邊多的是可以留意的奇景跟靈石,縱然物換星移,但那些存在過的,或多或少還是留下了線索,哪天如果你來了,旁邊的小小標牌、一個滄桑的石梯,別忘了拐進來探究一番,一起觀古止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