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日誌 3/19:如何建立分布式的版權生態?

刘果 | Guo Liu
·
·
IPFS
·

Matters目前使用的部分技術棧。編輯器通過Quill搭建,其他前端邏輯與渲染通過React開發,SSR與路由則由Next.js負責;GraphQL負責前後端耦合;Knex為SQL語句提供查詢構造,接入PostgreSQL數據庫;ElasticSearch提供搜索與推薦服務,調用由Spark訓練的推薦模型;IPFS節點提供文章的分布式存儲功能。


平台更新

在過去一年的內測中,Matters通過原型產品開始了內容發現與金流體系的探索。同時,我們也觸到了原型的瓶頸,所以在過去的四個月內,Matters一邊重組技術團隊,一邊對網站進行了重寫,准備處理更大規模的用戶與流量,與更快速的迭代與探索。

在UI/UX方面,我們重新思考了產品邏輯,給網站賦予了全新的面貌,成為你現在看到的界面。但新的界面意味著新的棱角和問題,需要我們一起重新打磨與試錯。

在系統性能方面,服務器數據庫一直是Matters原型的瓶頸。在這一層,我們從適合原型開發的MongoDB數據庫遷移到了高性能的PostgreSQL數據庫,存儲模型也從半結構化數據(semi-structured)遷移到了關系模型數據(relational model),為日後的擴展打下基礎。 

在內容發現方面,除了主頁中兼顧用戶動態與運營篩選的瀑布流外,我們也通過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模型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文章推薦引擎,在每篇文章之後為讀者推薦類似的文章。和推薦功能一起,搜索功能也遷移到了ElasticSearch引擎,提供更快更精確的搜索結果。

在推薦引擎與內容搜索的背後,是Matters後台開始搭建的數據管道。數據管道每日調用Spark集群重新訓練推薦引擎,適應平台不斷更新的內容和讀者不斷變化的興趣。同時,數據管道為Matters的數據工程師打開了窗口,得以了解用戶習慣、優化產品、並探索發現內容的新方式。

但在內容發現中,技術是把雙刃劍:協同過濾這樣的發現機制既能為讀者找到感興趣的文章,也能造成同溫層的固化和假新聞的傳播。在利用技術協助內容發現的同時,Matters也會展開產品與社區層面的探索,引入策展人(curator)角色,為內容發現的過程加入人性,也為媒體口碑的建立和注意力經濟的分潤提供新的模式。

全新的API

在發現機制與數據隱私方面,我們需要用戶與我們共同試驗與反思。這個試驗的重要部分,也許是數據和算法的使用規則。在說明文檔齊全之後,Matters將會開放我們全新的GraphQL API,方便感興趣的用戶調取公共內容,一同探索公開與隱私的權衡。

新版的代碼結構中另一個重要改變便是查詢語言GraphQL的引入。UI的快速迭代需要一個穩定的數據模式,從15年逐步流行開來的GraphQL正好提供了前後端之間的查詢語言和類型系統,為UI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模式定義。

更重要的是,相比傳統的RESTful的API風格,GraphQL不依據HTTP或某個特定傳輸協議設計,更適合傳輸方式多樣的分布式系統。同時,因為大量分布式項目都基於有向無環圖(Directed Acyclic Graph)數據結構,基於圖(graph)的GraphQL非常適合從分布式網絡調取數據。類似於The Graph這樣的工具項目在快速成熟中,讓開發者直接向IPFS、以太坊等分布式資源發起GraphQL請求,進一步簡化了開發流程。

GraphQL也讓Matters得以逐步遷移為分布式應用。當Matters部分功能有了成熟的分布式實現後,前端可以通過模式拼接(schema stitching)的方式復寫HTTP部分的邏輯。存儲於IPFS或以太坊的Matters內容數據也可以由此成為公共資源開放使用,協助生態系統成長。

從網站平台到分布式網絡

Matters平台雖然經歷了重新設計與開發,但是產品邏輯並未改變。平台仍是一個傳統的網頁,用戶仍需經由域名服務器查找到Matters服務器IP,再與服務器之間通過HTTP建立連接。盡管每一篇文章都已經發布至IPFS,囿於網頁形式,用戶仍然受制於中心化服務,用戶信息和金流體系也都還存儲在中心數據庫中。

但在重構的過程中,我們開始了分布式網絡的准備與鋪墊。Matters網站會持續作為內容發現的中心化窗口, 探索不同的內容發現與分潤的方式;與此同時,這個窗口會通向更大的網絡,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建立自己的窗口與社區、擁有自己的數據與回報。

接入一個分布式的網絡,意味著用戶需要下載一個客戶端,不管是以桌面程序還是手機App的形式。對於互聯網,這是網頁瀏覽器;BitTorrent或者eDonkey網絡,這是迅雷、電騾、快播等客戶端;對於比特幣或者以太坊,這是電子錢包。

對於Matters,這個客戶端需要讓用戶能夠不經中心節點交易、瀏覽多媒體網頁,讓創作者自主創作、打包、定價、分發與分潤。通過分布式賬本技術,我們能夠將創作者與讀者直接相連,既能像BitTorrent一樣高效地分發數據,又能像Amazon等中心化的服務一樣維持一個良性的版權生態。長遠來看,這個客戶端也需要和諸多快速興起的分布式內容庫聯通,讓用戶能夠隨時調取屬於全人類的共同知識庫,不管是維基百科科研數據還是研究論文

在Matters網站繼續進行迭代的同時,Matters工程團隊將會著手試驗這樣一個客戶端,從桌面版開始。盡管具體的產品邏輯和形態還在討論之中,技術層面已經有了不少線索。分布式存儲功能會由目前已經投入試驗的IPFS提供,而分布式賬本功能則會是目前相對成熟的區塊鏈形式(與合作伙伴Likecoin聯手)。同時,我們在原型階段會采用Electron.js平台,以便復用網站平台中成熟的UI與業務邏輯代碼。

新版上線之前,我們已經將Matters所有文章重新發布至IPFS,一方面調整了版式,另一方面對圖片也進行了分布式存儲。同時,我們也重新設計了文章鏈接:文章鏈接末尾長度為49的字符串,是文章元數據在IPFS中的哈希值,包含文章的作者、發布平台、文章指紋等信息。例如,用戶可以復制文章的元數據哈希值,替換到以下鏈接(或者任何IPFS節點)中並打開 ”https://ipfs.io/api/v0/dag/get?arg=${哈希值}/author”,就可以看到作者的相關信息。這意味著,我們設想的桌面版本可以不經服務器,直接打開Matters文章的鏈接,調取作者與內容數據。


Matters設想中的分布式客戶端架構。綠色部分是分布式的核心功能,黃色部分是中心化的附加功能。客客戶端通過IPFS與以太坊實現核心功能,而搜索、推薦等本質上中心化的功能則作為附屬,依舊由Matters服務器提供。GraphQL負責整合遠程與本地模式,讓應用在能夠在連接服務器與斷開服務器之間切換。


不過,這裡的構想僅僅是大致脈絡,產品邏輯也還在探討之中。一個能夠支持版權的分布式網絡是一種嶄新的交互形態,技術與設計層面都有許多未知需要摸索。我們希望與用戶一起來定義這種全新的交互,為中文網絡世界提供更可靠的傳播工具和更合理的游戲規則。

盡管分布式網絡有潛力帶來一個更加穩定、開放與公平的賽博空間,對於能夠選擇中心化服務的單個用戶,分布式應用並不一定帶來體驗的提升,這是分布式應用項目的難題。但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中,分布式網絡是不可替代的工具,正如跨境轉賬之於比特幣、文件共享之於BitTorrent、物聯網之於無線網狀網絡

Matters設想的內容與作者的分布式網絡,甚至在全球互聯網割裂為國家局域網時,仍能正常運作;但在網絡信息相對自由的今天,我們的產品不僅要解決技術問題,更要有新穎的商業模式和多樣的應用場景,才能與傳統互聯網產品競爭。

這些問題需要更大範圍的論證與不同領域的思路,問題的答案也該由社區共同決定。所以,Matters的產品與工程團隊會在開發之余,以這樣日志的方式向大家同步最新想法,希望以此激起討論和暢想,更希望獲得社區中各路高手的協助。既關乎技術路線,也關乎產品形態。

在你的想像中,這樣一個分布式網絡需要什麼樣的工具,又有什麼樣合適的應用場景?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刘果 | Guo Liu“To change something, build a new model that makes the existing model obsolete.”
  • Author
  • More

从伍德斯托克,到整体瑜伽中心

ZuSocial: notes and reflections

纽约诸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