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談大局觀:以「宰魚」事件為引

查老好人
·
·
IPFS
·
立法院黨團會議室 大一參訪立法院時攝

記得大概是15年底或16年初(民國104/5年)還在台灣念大學的時候,同三位好友(二台一港)就當下“自由land”大統領的選舉討論了一二。當時,因為不久前的「服貿太陽花」以及「臨時換『柱』」,加上八年略顯平淡的執政,再加上曾經威權統治的「原罪」,再再加上鬥爭水平明顯更精的台灣DPP不懈捅刀,中國KMT的形象,至少在當時,大概是不能再差的了。因此當我問到覺得誰會贏。毫無疑問,回答自然是DPP。如今看來,結果也確實如此,而且至少在那個land的範圍裡,DPP至今一直在「贏」。看到這次的結果,明白理所當然的同時,也讓我不禁想起了這個往事。

之所以能一直記得這件往事,自然是因為這是美好友情裡一個算得上是具有「建設性」的片段。但更主要的,說來羞愧,卻是因為作為一個來自「Mainland」的陸生,當時指點江山且紙上談兵地提出了一個不揣淺陋的觀點。具體的遣詞已不能想起,但大意當如下:

「我覺得這大概是考驗台灣人民政治智慧的時候了,選KMT,沒錯,是很爛。但人民能夠控制得住,因為輿論會反復強調她的原罪。而且在野也會有個戰鬥力更強的政治勢力時刻盯住她,就像台灣人民手裡的一把刀。就算是掌握國家權力,她也會戰戰兢兢。但如果選了DPP,那就等於是把「當家做主」的權力全部交給一個控制不住的勢力了。所以就看台灣人民的政治智慧如何了。」

如今看來,想必以我現在的水平,或許是能把這段話變得更加完滿的。但竊以為即使是原本的這段話,放在如今,也仍是足以令人唏噓喟歎的吧。另外,也不曉得如今已「物不是,人亦非」的情況下,我曾經的三位友人還是否記得我的這段話。

當然,這段話只是當時一個受業於台灣、關心台灣、心懷兩岸局勢、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的粗淺看法。而關於現實選舉中極端繁複並充滿不確定性的各種因素,肯定是無法全然涉及到的。在此,我也無意討論具體的某人、某派、某黨、某地、某國的是非對錯。僅是經過半年來或主動或被動地獲取信息,並且甚至參與其中,藉著這次某些人口中所謂的「民主的勝利」,想要一吐為快而已。同時,也狂妄地想要以大陸溫和派吃瓜群眾的立場、結合曾經在台灣的四年淺薄經驗,提出一個較為中正平和的看法。 

充滿民國情懷的正襟危坐(笑

【失信的魚】

大概是因為此魚崛起時,我已不在台灣。因此對於一些人口中所說的「韓流」,以及某些「韓粉」的狂熱和其附帶的某些出格的舉動,大抵是無法親身體會的。所以,對於某些因親身經歷而對「韓粉」乃至對此魚所產生的由衷厭惡,自然也無法盡體。而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並且是大陸局外人的角度,只能說,關於不同立場下部分極端群體的行為,無論是島內的幾方,兩岸的雙方,抑或是世界各國不同立場的群體,在引以為誡的同時,亦應避免陷入「寬於律己,嚴於待人」的情形。哪裡都會有狂熱的人,五十步笑百步的事,總不能因為表現形式的不同,更fashion就是好的,old school就是壞的;更implicit就是好的,explicit就是壞的;更western就是好的,eastern就是壞的;更universal就是好的,special就是壞的吧。

不善養平衡,凡事皆非黑即白,大概任何一種體制或環境,都無法基於此而得良性發展吧。

從此魚崛起,到這次跌落。仍舊從局外人的角度看,公里公道地說,肯定不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優秀,但應當也不至於就像另一些人所說的那樣不堪、那樣齷齪(不談也不知道什麼陰謀論,僅以公開行為論)。比他強的政治人物肯定不在少數,而比他差的,或者更苛刻些地說,跟他一樣水平的必定也是大有人在。何以就只有這隻魚被宰了呢?

以我個人認知裡的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觀點來看,無論是他的大喊口號也好,去中聯辦也好,到大陸各地參訪也好,還是大統領選舉中的許多策略也好,大多都是可以理解的。

喊口號的畫餅大抵是許多政治人物都會做的,只不過做得到的是政治家,做不到的是政客而已;到大陸各地行銷,有人會說是去賣自由land舔mainland,有人會說是來騙錢騙關係。對於政治人物來說,腦子怎麼變、嘴巴怎麼說、屁股怎麼坐,大多應該都是靈活的,只要利益不變就好。就算要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論,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而且夫子反正是不背這個鍋的;至於騙錢騙關係,惠而不費的事,真要計較就太狹隘了些。

而關於選舉中的策略。僅從幾場辯論來看,「赤身肉搏」、不留情面地攻訐,也是相當「庶民式」的快意恩仇了。這或許是種策略,或許是其風格,亦或者是其本身的格局。而政論中提到的一些政見,雖然不見得一定踏實可行,但其能描摹的如此具體和篤定,至少相對於其他人的溫吞水和模棱兩可,也是頗為難得,也頗為大膽的了。

不過,大抵是因為現實局勢以及選情的考量,大義名分除了發大財的經濟層面,其餘的不敢或不知道該怎麼談。如果是不敢,那麼就無怪乎在辯論中,只能略顯刻薄的一味攻擊DPP(儘管攻擊的點多少都有依據。然而在這樣一個更看重風度與面皮的場合,點到即止或許更佳)不過,或許以當時「芒果乾」的輿論環境,也只能像這樣奮力一拼,以圖以「毀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來喚醒民眾之前對DPP執政的不滿吧;而如果是不知道怎麼談,比如自由land的現狀、前途和破局之道等。除了發大財就沒有其他,那被罵是「沒風度、沒水準的草包」,也就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總而言之,僅從一個局外人的立場,較為平和的看,此魚當屬異類。若不論結果,其表現應該無甚大錯(當然也可以說是沒時間給他犯大錯。當然,強要說是因為一些人及時清醒、及時止損倒也不是不行吧),而且多少還是頗為搶眼且能讓人心生一絲期待的。

然而,有一點則確實難以辯駁。同時,也稍顯無奈與兩難。即違背承諾、放下市政去競選大統領。無論是當時反對派的攻擊,還是如今事後諸葛的分析,這一點失信於民,都是繞不過去的點。而這大概也是後來被窮追猛打,以及造成「粉轉路」、「路轉黑」的最大原因吧。

僅以我各人論,在如今自由land政壇「矬子裡拔將軍」的現狀下,每當試圖對此魚產生期待時,心中總會「道德感」氾濫,想起他的失信,從而覺得唏噓不已。不過心裡也會試圖加以理解。畢竟以中國KMT的情勢,在「芒果乾」已經成勢的當下,平衡各方,能夠對DPP形成實質威脅的,也就是風頭正勁、話題性極強的魚了。至於某商業巨鱷,且不論更易操作的「仇富」心理,媽祖娘娘都能請出來,莫非是真的覺得「有錢也能使神站台」?

總而言之,經由失信這一「蟻穴」,對於反對者和路人來說,裂縫只會越發加深加大吧。更遑論他的大堤建成也並不久、也並不堅實。

幾個月前,經由瀏覽到某位陸生同學分享的fb貼文,開始關注「沈政男」先進的貼文,從分析疫情到一些政治事件,雖並不盡皆讚同,但大多都覺中肯。而關於這次件事,其的分析也有許多可取之處。茲引用部分片段如下:

「……韓國瑜能選上高雄市長,全因2018年底,選民對蔡政府的不滿,而這樣的不滿,甚至讓他們願意支持韓國瑜選總統。罷韓理由說是韓國瑜去選總統,問題是在2019年3月到5月,民調顯示,韓國瑜的總統支持度遠遠超過蔡英文,甚至也贏過柯文哲。而這些支持韓國瑜選總統的人,包括四成的年輕選民,與四成的高屏選民。選民是健忘的,媒體也是,而政治人物更是容易曲解,但民調數字現在都還斑斑可考。所以說,是誰選出韓國瑜當高雄市長?又是誰拱他半途出來選總統?不就是今晚投票罷免他的人之中的一部分嗎?

……民主如果光靠民調與選舉,就能進步,那每天都來做民調與辦選舉就好了。高雄罷免案的通過,必須放在高雄其實浪費了一年半到兩年這樣的觀點來看,仔細反省原因,而不是一味諂媚選民,只要票數開出就說這是民主的勝利。

……平心而論,韓國瑜一下子要來當高雄市長,甚至選總統,能力與準備都有不足,但因為民意風向把他捧上了天,於是不選也不可能。試問,哪一個在總統民調獨占鰲頭的人,不會選總統?賴清德都敢冒著大不諱挑戰蔡英文了,韓國瑜又豈能拒絕民調數字的誘惑?韓國瑜在當選高雄市長後,如果能夠急起直追,把自己升級到市長或總統格局,頗有一搏的機會,可惜他做不到,於是南柯一夢醒來,只能被重重摔到地上。」

(如有興趣瀏覽完整貼文,他也有就罷免行為的司法性質層面討論的貼文。可移步fb自行搜索,或點此鏈接跳轉:https://www.facebook.com/thetimerover/posts/3275957645851982。以上引用之智慧產權皆歸「沈政男」先進。)


 【大局觀】

KMT的爛,可以是爛在內鬥。在這一點上,兩岸許多網友倒是意見相當統一。但竊以為,內鬥固然是其之痼疾。但有人必有爭鬥,從古至今哪一黨哪一派都少不了。區別只不過是有的能達到平衡,有的卻鬥得親者痛,仇者快。

可內鬥總有根源,或為門戶之爭,或為政見不合,或為利益糾葛,或為戀棧權位等等。而愚以為,最核心者,當為沒有明確的路線、目標、綱領,即沒有方向。且這個方向至少應當看起來可行、可操作。

縱向來說,這個方向越明確、持久、可持續性越好,就越容易平衡內部爭鬥,將內耗降低到至少不會太嚴重地影響整體利益的程度;而橫向來說,只要能比對手明確、持久,就能更容易地團結力量,吸引路人。

而放在當下來看,對於中國KMT,親mainland的方向似已被堵死;東施效顰、學DPP的方向,則無異於數典忘祖,且自不量力;而若是維持現狀,既不能與時俱進、切准時代需要,又不能減輕內耗、統整力量。那麼,就只能等著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將來想要做一塊遮羞布都顯勉強。

目前看來,KMT選擇的是東施效顰。比如組建自己的網軍企圖迎合青年,但骨子裡卻又不諳此道,加之本錢太少。跟對方耕耘幾十年、既迎合又帶領的成熟手段相比,簡直貽笑大方。

而在具體的政務監督上,也是脫離不了舊的意識形態。而且估計其對於自己的施政,也同樣沒有足夠的底氣。意識形態上鬥不過,具體的專業性工作又靜不下心做好。而且還把自己放在被壓迫者的狹隘境地,不僅改變不了黔驢技窮的局面,也把自己限縮在只能招架、沒有主見的弱者心態裡。

因此,若想「百年老店」不倒。當務之急,大抵還是要找到方向才對。

此魚當初有他的方向,即發大財。一開始是城市發大財,後來是全land發大財。只可惜沒有機會,沒有時間,沒有資源,沒有實力,也沒有運氣。大環境都不景氣,又加上疫情。沒有核心競爭力,也沒有上面的支持,僅以不成規模的農業產品出口,對於打開一個城市的局面來說,必然是杯水車薪。

他常提到國際化。受限於「芒果乾」的氛圍,不好提mainland。因此提了歐盟、提了東南亞等等。可光有方向大概也不行,還需要有大局觀來衡量這個方向的可行性,甚至是重新調整這個方向。以現實世界大局論,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較快較穩定的地區是哪裡?若不能考慮,那其他地區和自己的供需關係如何?有無互補?有無競爭力?捨近求遠,無視現實,慕虛名而處實禍,為了維持方向而虛應故事,捨棄專業和理性,那方向再好也難逃「假大空」。

當然,慕虛名而處實禍的人不止他一個,DPP大抵也如此。只不過他的這種慕虛名反而還能加強他所秉持方向的根基。即,以自由land意識為旗幟,在內以標榜普世價值、「曾參殺人」為手段,對外則渾水摸魚、適度碰瓷。內外相輔相成,短期以維持執政為目的,長期則寄望於以拖待變。

因此,對於DPP而言,慕「不畏強權」、「捍衛民主自由」、「對抗『邪惡勢力』急先鋒」等的虛名,至少在形勢明朗、最終結果出現之前,無疑是有益於其方向的。只要「梧桐」的大棒還未落下,「實禍」倒也可以當作是不存在的東西。或許曾經在自由land裡,在野的DPP就是靠這個方向走到了今天。而如今,面對更為龐然的mainland,無非是繼續堅持一種別樣的「在野」的路線罷了。

只不過,曾經威權後的KMT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對內「梧桐」。DPP只要以拖待變,就能以年輕人的改變來轉換力量的對比。而對於現在的mainland,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膽量「梧桐」,在其發生之前沒有人能知道。可若寄望於以拖待變,孰不知別人根本沒把你當對手。除了「曾參殺人」和適度碰瓷,以及期待其他勢力來主持所謂的公道。換來的不過仍舊是同室操戈的「支那」與「島蛙」,以及「支那滅亡」和「留島不留人」罷了。至於公道,國際政治若真有公道,可能也不會有今日的同室操戈了吧。

前幾天,此魚被宰後,相關話題竟然能一度衝上mainland微博熱搜第三,實在令我感到意外。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評論裡大多竟是一片叫好聲。也不知如果讓「島民」們看到了,會否也覺得驚疑不定。

評論裡有談失信的,有談KMT「百年爛黨」的,還有的則是罵「韓四靠」的。

關於失信,前言已略表,不再贅言。而關於「百年爛黨」,只能說「成王敗寇」之下,留些口德,多些溫和吧。

而關於「韓四靠」,起初不知其意。去查了下,才知原來是此魚曾經說過:「國防靠美國,技術靠日本,市場靠大陸,努力靠自己。」思來想去,或可有兩種解釋。其一,這大概是為了選情的常規操作。只不過這個投名狀表面上不只是納給大陸,而是也想納給美日。但想必他真正想要納給的,大概還是島內的選民而已。至於能否一石多鳥,或許他自己也不知道。其二,或許就是真的只是口號而已吧。(不過出來混的,應該也不至於此。)

從評論來看,mainland網友對於這種三心二意的想法大概是覺得很受傷的。我待之以誠,人卻只想我錢,實在傷感情。但且不論這大抵確是一種選舉策略與話術,從我們的角度雖覺薄情,其實無可厚非。只說至少人家還是明白吃飯問題得靠大陸的。對於我們惠而不費的事情,就算是從加深聯繫和影響力、扎下釘子的投資角度來說,也沒必要如此受傷或玻璃心。而且也總好過另一邊,明明吃著你的,卻不僅不認,而且還棄若敝履。因此,就算是從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角度,也不應該如此幸災樂禍吧?!若有大局觀,反而更應該藉此分析其背後的邏輯,島內目前的情勢,甚至是這一事件所反應的民主體制的吊詭性才對。否則,也只會寒了潛在想要親我之人的心。

當然了,或許網友們要麼壓根就是吃瓜,要麼就是根本沒把這當回事兒。別說此魚,就是DPP也沒放在眼裡,心裡想的只是「梧桐」和「留島不留人」。而若是作如是想,那自然另當別論。一切不投誠的或三心二意的就都是敵人,就算有價值也會爛泥扶不上墻。這大概也是一種俯視的心態在作祟吧。

然而以我個人而言,因為曾經的經歷,自然是不認同武力的。武力從來都不應是單純的軍事考量,而應該涉及到方方面面,道義、政治、經濟、文化認同等等。尤其是同室操戈,如何消弭鴻溝,以及之後的善後才是更應著眼的地方。

因此,若果是以不用武力的立場。那麼除了努力加強自身、以期構建文化認同外,對於可以交流溝通、未來可作為突破口的人或團體,還是應該保持善意和支持吧。親者痛,仇者快。不雪中送炭,也不要落井下石。既然以「大」自居,那就更該構建大局觀,尋求「以正合」的穩健,而不是「以奇勝」的嘲諷和蔑視。

善意、溫和、豁達、開明、不動如山的形象,總是會更吸引人一些的。逞匹夫之勇,只會授人以「以大欺小」的口實。

在此可以舉一個例子,或許可以不甚恰當地呼應以上論述。即,疫情期間自由land的應對。記得疫情之初,mainland艱難支撐,人心惶惶的時候。自由land的諸多騷操作實在是「高明」的不能再「高明」。

首先是「禁止口罩出口」,私人的遞運也不被允許。這個操作確實損人不利己。就算真要如此,低調的施行也就是了,竟然還大張旗鼓的生怕他人不知。如此昏招,殊為不解。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為了其自身的防疫安全。雖然多少讓人覺得齒冷,但也能算是合理。

但接下來的各種騷操作,只能說,在魔幻的這個層面上,兩邊決然高度「統一」。先是堅持「武漢肺炎」的命名;然後是新增「每日一粒」;然後又是牽強附會的「提前通知」;再然後是號稱民主自由、權力被關在籠子裡的land,竟然對政治人物生出了「偶像」般的崇拜(果然更implicit就是牛逼)。可是,這樣豈不是與獨裁政府「同流合污」?;再然後最魔幻的,是等到本土連續零新增,「口罩國家隊」也「高產似母豬」了,最騷的操作又來了:大家忍一忍,口罩不夠可以拿電鍋「蒸一蒸」,不會我們還可以手把手示範給你看。世界人民水深火熱,世界民主自由之光的我們,不援助點口罩還是人麼?於是,就世界人民齊聲讚頌「南波灣」了。可這最後的操作都不是雙標了,可能虛偽也兜不住,只能是無恥了。非要說對敵人無恥無可厚非,那對自己的民眾都能如此無恥,就真的是無恥之尤了。

不過,若硬要分析以上每一個騷操作,其實都能勉強找到其中合理的層面。一開始不捐口罩,可以是因為大家都對病毒不了解,非要無情地自掃門前雪也說得過去。畢竟「服務」對象不同;其次,堅持叫「武漢肺炎」,也是「曾參殺人」和適度碰瓷的常規操作與政治正確而已;再到「每日一粒」,一例就一例吧,畢竟世界人民都齊聲讚頌「南波灣」。況且以悲天憫人的心態來看,沒爆發當然是好的。而且相信當地防疫人員也同樣是在以命相搏,不管真假,還是應該一視同仁地尊重的;至於「偶像崇拜」。以此建立信心,構建權威,策略也不能說是不對。除了有些兒戲外,用親民也能說得過去;就算是最後這個最最騷的操作,人家非要刷存在感,非要「南波灣」,非要「人道主義雪中送炭」,順帶惡心惡心你。反正自由land的民眾也「願意」克服困難,願意「上下同欲」,我們也不好因為之前沒被「人道援助」就否認這一策略部分的成功。

但也就像前面說的,這些操作雖然都可以找到合理的依據。以他們目前的立場,除了「精緻的利己主義」了一點外,其實多少算是成功的。但就像是「以奇勝」,總會有「勝之不武」的感覺。大概對於有一定閱歷並且沒有特定立場的人來說,這種合理還是略顯「狹隘」和「小氣」的吧。

每一項都能合理,但或許都合理而不合情。夫子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如果在他們目前的立場上,mainland是「怨」。那麼既合理、又合情、還合法、比較「懷德」的以「直」又該如何?

比如,在保障足夠應付初步情況的口罩前提下,官方可以不主動援助,但似也不應禁止,乃至煽動攻擊民間的自發捐助行為?;疫情延燒,相對於到處刷存在感、樹偶像、帶風向、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等,不如積極參與研究、尊重專業,對內維持不破口,對外保障存量後,開放市場經濟下的部分出口,才更是對內和對世界的負責吧。

在前幾個月,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問的是「為什麼新冠疫情還未在台灣地區爆發?」有許多答主說是蓋牌;有的說讓子彈再飛一會兒;還有的說跟大陸其他省份相比,其實表現一般。答案不一而足。但大多都是不相信與質疑。再到後來,不管是蓋得好還是真的沒爆發,明面上確實沒有失控。於是又有一些答主諷刺之前那些說蓋牌的回答。

其實沒必要如此。一開始不願相信的答主,或許更多的,只是對自由land合理而不合情行為的一種厭惡情緒。諷刺的人,也無法擺脫其或合理、卻不合情的狹隘。大概多數人也並不希望真的爆發,大家都不爆發其實最好。

再舉一例作為類比。起初疫情爆發,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或華人華僑,有許多都在積極的購買防疫物資。或自用,或寄回給家人,或有組織地捐贈回國。不論這個力量是大是小,客觀上都是心繫祖國,也為國內的防疫出了力所能及的一份力。

誠然,到後來國外迎來疫情,有部分歸國留學生或華人華僑的行為確實不妥。但也有很多表示暫不回國,不給祖國添亂的理智群體。且在「五個一」政策實行之初,也能表示理解。

但當世界各地防疫情況變得不同,國內也漸漸復工。「五個一」政策的無差別延續,就顯得不近人情,自毀長城了。

雖然如今已有稍稍放開,但一開始「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無助,尤其是留學生簽證到期,房間到期的窘境、惶恐和無助,應該得到關注,而不該是事不關己的嘲諷。

對自己人都失卻溫情,都不能團結,更遑論攜手星辰大海了。

就如同會覺得上一個例子,對面的操作令人齒冷。那這時到了算是要「以德報德」的時候,又為何一樣地說出了令人齒冷之言、做出了令人齒冷之事呢?

真想回去的相信大多都是真的不得不回的,畢竟面對天價機票、自費隔離、行李被丟的風險,沒有誰是腦子抽風非要回去的。專程想要回去為「大國崛起」添堵的肯定也是極少數。

倘若這崛起的「大國」,連這樣一個都算不上是困難的事務都處理不好。崛起的國民連這樣對自己人的同理心都無法建立,連這樣團結的大局觀都不能具備。那麼離「以德服人」的真正「大國」境界,也是真的「任重而道遠」了吧。

也無怪乎,人家拼著無恥,也要惡心我們一把了。


 【尾言】

從「宰魚」的事,扯回過去,又扯到現在。沒有理論的支撐,沒有數據的收集,也沒有事實的考證。說了一大堆,大概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應還是難以勝數的。從立場而言,也不敢說是公平、公正。前面說到試圖要中正平和,也只能說至少立意上是如此吧。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藉著這半年多來的旁觀與體會,結合這魔幻般2020的半年,聊聊前面提到的【大局觀】。

至少以我個人的觀點,要培養大局觀其實並不甚困難。拾前時牙慧,其實就在我個人對「經世之道」的討論裡:

「保持開放的心態,盡量不好高騖遠,有足以自豪的東西加以堅持,也同時保持開明,講究一顆誠心、公心,做好自己,這就是經世之道。」

大多數時候,對於新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信息的匱乏都是不可避免的。沒有餘力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不必主動去搜集或了解,畢竟術業有專攻,捨本逐末總是要不得的。那麼這時,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就尤為重要了。

不了解不要緊,說錯了不要緊,一開始有誤解也不要緊。只要當遇到了不同的人、聽到了不同的聲音、看到了不同的觀點、了解到了不同的立場等等情況的時候,不要馬上「怒髮衝冠」、「匹夫之勇」的「拔劍而起」,而是嘗試去理解、去考察。找其相同、找其不同、找其中矛盾、找雙方立場、找字裡行間的修辭等等。

如果是對某件事的討論,那就求同存異;如果是對個人的意見,那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君子和而不同,即使對方態度惡劣,「以直報怨」也就是了。切記核心是吸收有益的東西,以構建個人的大局觀。有益的東西可以是新的知識、是新的觀點、也可以是新的思路等等。「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終究比「同溫層」和「閉關鎖國」來的更有可持續性一些。

認知的擴充帶來「心靈密度」的增加,「心量」的擴充使人免於心志喪亂。大局觀的不斷構建,論人論事,總能更中肯些。

做一個類推。以這次「宰魚」事件來說。努力促成這件事的人說,這是民主的勝利。從一個層面來說,這句話有其一定道理。畢竟從古至今,不管這次的方式是否兒戲或輕易,至少切切實實是選票的結果。

然而,從大局來看,這或許也可以是一方對一方的追殺。是假民主之名,行趕盡殺絕之實。

之所以這麼說,可以再放大這個大局。在當下疫情稍稍緩解,世界經濟都處在不景氣的時候。這時,寄望於經濟發展會有大的突破其實是不甚現實的。那麼,一個穩定的秩序或許才是最有利。

就像我最開始提到的那件往事所反映的道理一樣。此魚因為之前失信,道義上已然處於下風。同時,還有另一個勢力在虎視眈眈。那麼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政治智慧足夠,此魚沒有被罷免。那麼在因為之前失信並浪費了許多施政時間的情況下,大抵是會想要兢兢業業做出些政績來挽回的。在後疫情時代,能有一個想要破局的執政者,其實更是好事。而就算是最後能力不足,做不出什麼太大的改變。對於剩下的兩年任期和世界經濟前景來說,其實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而如今罷免已定,即使後來的補選能夠順利,其實也很難保證下一任能夠比此魚更有動力。

那我們再放大局面。無論對於何種制度,想要謂之勝利。引用國父的理論來說——「民族、民權、民生」,「民生」的勝利,才是真的勝利。而放在當下,就是防疫與經濟。換句話說,就是健康與生活。那以此為標準,這次的「宰魚」事件,充其量也只能說「這是民主」,而遠非什麼勝利。意識形態的高潮結束後,該沉淪的依舊在沉淪,該有的問題也依然在那裡、沒有人解決。

「民生」的勝利,才是真的勝利。(便當真好吃!讃!)

那我們再放大局面。如今兩land的實力對比,自然是不在一個量級的。相比較來說,mainland自然前景更好些。如今從疫情中恢復的最早,相比較其他地區,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但這也並不代表就可以忽視犯過的錯、出現的問題,以及未來必然的挑戰。真正有大局觀,就是能看到好的方面,也從來不會忽視不足的方面,而且甚至是更加重視不足的方面。就像前段時間總理提出的,還有近6億人月收入僅一千。有人說這是潑涼水,其中有故事。但其實,我們只需藉此明白,「厲害了,我的國」靠的不是花團錦簇、烈火烹油,而是靠大局觀下的每一份不懈的微觀努力。

同理,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心態,看別人的時候。就不該只盯著不好的地方,大肆嘲諷以圖獲得意識形態上的高潮。這樣做,和前述「民主的勝利」並沒有什麼不同。且更有甚者,不分青紅皂白,不知情況不同,只知「以力服人」、「成王敗寇」。便如「留島不留人」,除了顯得只知逞匹夫之勇外,也會令對方陣營中本來的溫和審慎之士也不得不屈服於因此而產生的對立情緒。

大局觀下,注重實力的提升確實是根本。但實力的內涵,也並非只有一種。真正的有實力,明大局,不應只止步於「壓人」,還當努力追求於「服人」才是。


最後的最後,能從一個「宰魚」事件瞎哈啦這麼多,也是真的憋了不少話了。總而言之,雖覺惋惜,但不出意料。只能說,前景雖不光明,但繼續「養浩然正氣而平心受命」就是。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查老好人傳下去的器重 薪火裡 生生不息的曙光 傳下去的敬重 史書裡 驚歎他有千裡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