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好熱

流浪的人_WANDERER
·
·
IPFS
·
台東太陽最熱情

最近的氣溫越來越高,越來越難只靠著自然風維持一般的生活。溫度對於生活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太熱沒辦法專心,汗流個不停,鹽分跟汗水滯留在皮膚上,很難不在意多出來的東西,但嚴格來說應該也不算是多的,那些滯留在皮膚上的,其實也只是從身體分解出來,散落在其他地方,帶來的是某種程度了凌亂,過高的溫度打亂放在身體裡的東西,於是使人混亂。

混亂是可以無視的嗎?整齊的地方感覺舒服,去到旅館或是餐廳都喜歡乾淨整齊,google評論裡大宗的評論分類,不外乎就是食物好不好吃,服務友不友善,再來就是對於環境的感受,乾淨整齊肯定是加分的。只是有時候不曉得為什麼,在整齊的地方又覺得會有種莫名的壓力,可能擔心打翻杯子、害怕弄髒地毯、不知道擺放的裝飾品能不能摸、垃圾要丟在哪裡、回收品要不要先洗過,相對起來去到那些不喜歡打掃的朋友家、正在創作中的工作室、蓋房子的建地、又或是野外就沒有這些困擾。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5-37度,那正常的整齊跟混亂又該如何安排?如果說混亂是炎熱的一種象徵,那整齊是不是也代表著寒冷。冷的時候身體會不斷地燃燒身體有的脂肪、醣、蛋白質來換取熱能,帶來的不再是混亂,而是使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失去。越冷燃燒的越多、越快,有時候得到的熱能不夠,就得想辦法控制消耗,可能穿上外套或待在室內或是營火旁。天冷的時候特別容易感覺寂寞,不曉得是不是也是建立在不斷地的失去之下,所帶來的附加感受。

有時候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可以下水,水流過身體很爽,不管是海浪迎面擁抱自己,還是瀑布的醍醐灌頂,又或者僅僅只是浸泡在水裡頭,讓蓮蓬頭的水輕撫都是夏天限定的快樂,但這些前提都是建立在體溫在正常值的上限邊緣。水總是能快速又有效的整理一切的混亂,多出來的、黏住的,先用水沖就省事很多。難纏的用水來清潔似乎是一種習慣,像黏在飯鍋上的飯、馬桶裡的屎垢,又或者複雜的情緒。

去年失戀時,時常跑去活水湖或是加母子灣游泳,不管天氣是熱的還是冷的,總能在上岸以後得到舒緩。失戀的時候刪掉手機的照片、丟掉對方的東西,以爲家裡已經乾淨又整齊了,還是感到莫名的混亂,或許混亂的不僅僅只是那些看見的,只要還是混亂的,就是高溫,那就需要一點水,需要降溫,需要丟棄。

小時候很喜歡在天熱的時候,在家裡吹冷氣,然後把溫度調到最低,再讓身體緊緊的裹在被子裡,不曉得為什麼裹在被子裡的瞬間總能感受到幸福,當然在冬天的時候也能得到一樣程度的美好,只是夏天做這件事又會多了一層小樂趣,可能那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而是刻意創造出來的。

裹在被子裡感覺是一種獲得,人感覺是喜歡得到的物種,總是喜歡收到禮物、收到紅包、收到祝褔、收到讚美,收到很快樂,在缺少的情況下收到更快樂,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快樂,所以希望自己一直都是缺少的,這樣就能時常感受到快樂。但得到的越多,也就代表更容易的混亂,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整理這些得到的,溫度計上的溫度也隨著得到,而跟著升高,不曉得這十年停不下來的溫室效應是不是也是建立在人類想得到的太多。

隔壁桌的客人聊著最近的生活沒有冷氣根本活不下去,在室外看書寫這篇紀錄,熱到一直流汗,躲進有冷氣的咖啡廳裡繼續寫的此刻,不曉得活著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