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蘇洛夫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歷經宇迦輪迴 印度國產航母可有搞頭

蘇洛夫
·
·

原文發表於2021/9/11《多維新聞

南亞區域大國印度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在2021年的8月4日進行首航,展開為期兩年的海試作業,這樣的消息對於欲推展「印太戰略」,以共同封堵中國大陸的美國來說,自然是喜聞樂見,而自認與印度抱持「相同自由民主價值」的台灣,或許也對印度發展自家航母的計劃暗自竊喜,期望在「武統」發生時,印度能夠在大陸西南方拖中國後腿。維克蘭特號的首航,經歷了不少顛簸,也創下了不少「紀錄」,它的首航、實裝,以及後續計劃,究竟意味著什麼?

2015年正在科欽造船廠建造中的維克蘭特號。(Wikimapia)


「花錢一時爽,事後火葬場」 印度的航母艦隊成軍史

維克蘭特號雖說是印度的首艘自製航母,但印度使用航母的經驗卻頗為豐富,因為這艘已經是印度的第四艘航母了,此前印度曾對外採購三艘航母。

第一艘是1957年,印度從殖民母國英國手中買下二戰時期的「威嚴級」(Majestic class)輕型航母中的「赫丘利斯號」(Hercules),1961年完工服役後改名為初代的「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此建在1997年退役,而其名號由剛下水試航的首艘印度國產航母襲用。

英國赫丘力斯號輕型航母交付印度海軍後,改裝為維克蘭特號。(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第二艘也同樣是購自英國,1944年開始建造的「半人馬級」(Centaur class)航母中的「競技神號」(HMS Hermes),該鑑於1959年完工服役,並曾在1982年參加對阿根廷的福克蘭戰爭,直到1984年退役,在1986年以2,50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印度,更名為「維拉特號」(INS Viraat),該艦於2017年退役。

2002年時的維拉特號。(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第三艘為印度目前唯一現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INS Vikramaditya),原本為蘇聯時期的「基輔級」(Kiev class)航母的四號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Admiral Flota Sovetskogo Soyuza Gorshkov),原名「巴庫號」(Baku)的該艦在1982年下水,1987年服役,1990年改名,1994年發生鍋爐爆炸起火後擱置,後來在2004年送給了印度。儘管名曰「送」,但是俄羅斯還是很有生意頭腦的向印度收了改裝費和艦載機費用,改裝費用為29億美元,艦載的Mig-29K戰鬥機則收費50億美元。俄羅斯則藉由收取的這筆費用在國內重開Mig-29K的生產線,並計劃替換自家唯一一艘航艦「庫茲涅佐夫元帥號」(Admiral Kuznetsov)的Su-33艦載機。

印度現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被俄羅斯敲了一大筆竹槓的印度著實對此感到不爽,決心將自家花費30年研發的「光輝戰鬥機」(HAL Tejas)艦載化,並在2020年1月在 維克拉瑪蒂亞號上完成起降測試。艦載化後的光輝戰鬥機尺寸改大,起飛重量從13噸增至17噸,不過無論與中國的殲15、俄羅斯的Su-33和Mig-29K相比等重型戰鬥機相比,均小了一截,雷達功率、續航力和載彈量均有所不足,同時也不具備匿蹤功能,在交戰時相遇的下場應當是不難想像。

印度自研的「光輝輕型戰鬥機」。(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經歷了「30年磨一劍」自研光輝戰鬥機的經驗後,印度還是不得不向現實妥協,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購買裝備,面對印度這樣出手闊綽大手筆,逆向仿製能力也「令人安心」的優秀買家,軍火輸出大國自是對其眉開眼笑。只是軍備如此「國際化」,可能會讓印度的後勤系統陷入火葬場,它能不能在西南方真正拖解放軍的後腿,台灣當局可能要慎之又慎。

「創紀錄」超20年磨一劍 首艘國產航母宇迦輪迴

儘管自研能力仍需努力,但是作為南亞區域唯一的大國,而隔著喜馬拉雅山,原本在航空母艦數量落後於己的鄰國中國,竟然都已經在2019年讓自產的「山東號」服役了,並且再加上從烏克蘭購得「瓦良格號」(Varyag)改建的「遼寧號」後,無論是技術或數量對印度實現了彎道超車,著實讓印度震驚不小。

2017年時下水的山東號。(鼎盛軍事)

印度傾全國之力,全力打造自製航母維克蘭特號,該艦艦長262公尺,艦寬62公尺,配備4具美國通用公司(General Motors)的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甲板採用常規動力滑躍起飛,滿載排水量約4萬噸,噸位約略與中國的075兩棲攻擊艦相仿。

2021年8月進行海試的維克蘭特號。(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這艘航母噸位並不大,但是締造了超長建造時間的世界紀錄。以其他主要大國的航母建造經驗來說,一艘全新級別的航空母艦首艦建造時間通常較長。美國「福特級」(Gerald R. Ford-class)航母的「福特號」(Gerald R. Ford CVN-78)從開建到服役耗時約7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Queen Elizabeth-class)首艦,也就是近來才剛在南海海域游弋的「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為8年;中國的「遼寧號」和「山東號」分別是7年和6年;法國的「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R91)因為是首次採用核動力技術,建造時間長達12年。

維克蘭特號2013年8月下水情況,當時連艦橋都尚未安置。(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通常航母鋪設龍骨後,3年至5年下水,然後經過舾裝、海試後再列裝服役,印度的「製程」顯然是自外於體系,維克蘭特號於1999年開始設計工作,2009年安置龍骨,期間經歷了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三度「下水」、「返工」,最終在今年才正式進行海試,正式服役時間也一再推遲,從原先的預計的2014年推遲至2018年,之後又延至最近預計2022年,而這將近22年期間所花費用估計超過29億美元。正常情況下,從海試到交付,一年應當是有可能的,但依照印度當前的情況,2022年大限的參考意義可能是更大的,維克蘭特號可能要陷入與中國的「003號航母」進行下水比賽的地步。

印度也規劃了「同級別」的二號艦,命名為「維沙爾號」(INS Vishal),該艦在設計上,噸位直接提升到6萬5千噸,接近遼寧號,並且將直接採用核動力發動機,甲板採用電磁彈射,完全刷新了首艦維克蘭特號的設計,已經可以單獨成新的級了,不過印度海軍仍將該艦劃作維克蘭特級,並且預計2025年服役。如此「野心勃勃」的計劃,或許可以讓人觀察,究竟這個二號艦會拖延到何時服役?電磁彈射如何在滑躍式甲板上彈射?不過這一切都還只停留在圖紙上而已。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