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思慕余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藝術介入社會、資本介入藝術:兩部關於藝術行動的紀錄片

思慕余
·
·
如果說宋莊是皮,那藝術家就是餡兒——《玲瓏塔》
在台灣,可以用文創的名義剝名眾兩層皮——《仗藝之言》

當藝術有了價值,那就很容易分出高低,但是,誰又能決定創作的價值?兩岸導演不約而同地給出了相同的答案:「資本主義」。

《仗藝之言》

本片導演馬克‧連(Mark LIEN)回顧台灣兩起重要的藝術文化事件:華山文創園區的發展過程及台北寶藏巖藝術村的抗爭事件。兩個舊空間不同的利用方式,從微觀的藝術家、空間所在的社區到宏觀的文化政策,導演做了詳細的爬梳,也對藝術價值提出警訊。

關於寶藏巖村落的拆除抗爭,我較認同葉偉立直接在寶藏巖進行創作來作為訴求,從自己的專業出發,進而使社區形成對在地的認同,算是一種保守的抗爭。但也不可不否認,吳中煒的「社會運動即為行動藝術」概念會讓更多人看見。我也同意對於「社運即藝術」的批評:把行動藝術留在抗爭層面無法帶給在地居民認同。

相對於較為「野生」的寶藏巖,華山文創園區似乎符合大眾心中對於文化的某種特定形象。誰有本錢維持這種形象?誰有本錢進駐空間?這樣子的形象是否讓文化和創意被侷限在一個狹隘的範圍裡?導演沒有明說,是觀影後值得好好觀察的問題。

《玲瓏塔》

玲瓏塔譬喻中國宋莊裡的階級,臧紅花導演從宋莊看到中國的縮影,透過這部片記錄宋莊由盛而衰的過程。一個地區的興衰聽起來似乎是個很長的時間,但很難想像所謂宋莊精神的衰落不過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最初代表著宋莊藝術聚集地的那批人死的死、散的散,用的是什麼呢?資本主義。

宋莊的困境:在宋莊,誰定義了「好」的藝術作品?

答案是商人和警察。警察代表著國家,控制、審核藝術家的產出(無論是實體或是理念)。商人具體化了藝術,不需要多專業的藝術素養,只要擁有待價而沽的本事。創造了藝術品的價值居然不是藝術家本人,有點荒謬但卻又如此合理。臧紅花女士在映後座談果決地表示,「宋莊精神」無法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大城市生存,關於這點著實令人哀傷。

這兩部片很適合放在一起欣賞,它們都記錄著資本主義如何形塑著當代的藝術環境,也很默契地一起哀悼蘇活區,為這個已經變質的藝術原型獻上輓歌。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