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剧书|一月,开了个好头
电影
她说
She Said
一直以来,女权主义和#MeToo 运动都备受争议,太多所谓的正义披上标签,偷换概念以谋利。Dave Chappelle曾调侃#MeToo 运动的实际效果,一针见血地提出,如果站出来的不是名人,这个运动还能不能进行下去。当权力、金钱和资本拉扯着“女权”等容易让人丧失理智的词,保持警惕很有必要。
电影中大量的采访把观众放到了聆听者的位置,去接收语言的苍白和残酷。记者家庭生活的描述进一步拓宽了女性叙事的角度。无法忽略的煽情,而我甘愿买账。无论是否off the record,私人领域的情感要跨出到公众层面,需要的除了勇气,还有更多的考量。
“不勇敢也没关系”始终是女性间最温柔、最打动人的真情。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内战的痕迹无处不在,从对岸的炮火,报纸的内容到两个男人友情的决裂。看完电影不得不去了解爱尔兰内战,才晓得电影将历史拟人化,通过个体间的情感和关系去呈现和解读。
突如其来的割席用一方自行断指以表坚决,看似孩子般的赌气却以真血肉为代价,生理上的疼痛更给予观众直观的冲击。当手指和我们都困惑不解,或许也是战时普遍的情绪,谁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清醒却痛苦的年轻女人,代表了当时努力无果,勇敢追求新生活的人们。然而讽刺的是,她的困境与当今女性知识分子所处的境遇几近契合。历史如滚滚洪流,那些被倾覆的、没被倾覆的,都值得我们再去深究。
乐土
Joyland
特别喜欢。女孩无意识地嚷出“我们快出生的弟弟会把你打倒”,以为第四胎终于是男孩的女人绝望地躺在病床。开头这两幕足以令人窒息。
传统家庭成长的次子善良懦弱,与跨性别舞女的爱情使他情感喷张,在这个过程,他更得以独立地探索和了解自己。而另一方,妻子被迫放弃工作,怀孕更是进一步剥夺了她“被看见”,彻底丧失了她对自我的掌控。父权社会下的性压抑在汗水和光影中释放,电影的五光十色迸发出一种低廉却野生的美丽。
逃跑和死亡都摆脱不了宏观叙述凌驾人性的现实,“是我们一起杀死了她”的崩溃控诉将恶心、虚伪的沉默撕开。
阮玲玉
Center Stage
我印象中的张曼玉是一个心水清且硬净的女人。看到她的阮玲玉这么柔,一颦一笑,眉眼间都是情,很是惊艳。演员和导演的讨论既像上课又像采访,吸收、揣摩原型的性格和举动背后的原因,同时给出自己的见解,真挚和双向的投入无疑是一部好电影的基础。而语言、服装以及布景和光影的配合更将整体画面提升到更高的水准。
张达民、唐季珊和蔡楚生,不再是“渣男”的符号,他们在有限的镜头里与阮玲玉互动,尽可能地展现更多“人”的东西。费穆最后讲到阮玲玉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子。我也认为,戏里才是她的生活,前尘往事在各种角色间纠缠不休,她痛苦、雀跃,大放异彩。阮玲玉亲手将自己停留在25岁,是壮举,更是遗憾。
正义回廊
The Sparring Partner
港产片离不开金句,出现的频率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剖析案情期间,无论是罪犯、律师还是陪审团或记者,各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极具目的性地铺展了导演的想法,共同完成了一场精心的设计。
政治立场不言而喻,场景重设和交叠的意图可以理解,但反复跳回让我不禁怀疑其必要性。律师的唇枪舌战(也包括休战)渐露对香港民主制度的讽刺玩味。成功兼顾了探讨人性与批评制度,但一些用力过猛拖了后腿。
电视剧
9号秘事
Inside No.9
The Bones of St. Nicholas
雪夜、教堂、白蜡烛、圣诞球和鬼故事,很不错的圣诞礼物。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失魂舍伍德 第一季
Sherwood S1
没想到这么好。开篇利落地交代了历史背景,本就暗流涌动的社区,命案将人们不愿正视或竭力隐藏的过去揭开,伴随着旧日的恩怨,激起越来越高的浪花。
多视角地呈现了集体对个人所造成的痛苦且深远的影响,家庭、工会、社区间分裂,人的多面性更是在剥茧抽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谋杀动机令人唏嘘,再次与过去联系在一起,但也因此迫使人们去面对、去沟通,以拨开长期笼罩在小镇上空的阴霾。
驽马 第一、二季
Slow Horses S1-2
潦倒特工拯救国家。与itv和大部分BBC相似类型的剧集相比,《驽马》无疑是一部张扬的爽剧,嘴够刻薄,节奏够快。政治、权力沦为了slough house的点缀,人物也没有太多可以讨论的空间,毕竟完成任务才是重中之重。
书本
诅咒兔
作者:[韩] 郑宝拉
译者:田禾子
就像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书里是一个与现实无法完全分割的诡异世界,寓言般的因果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贯穿其间。
其中《月经》最触目惊心,《重逢》最令人心碎。
女性在社会中被强加的意识所禁锢、鞭笞,本就是受害者的自己却莫名且“理应”要承受二次甚至更多的伤害。从女人肚子中出生的经血,所溅之处就像一场红色风暴在咆哮后留下的痕迹,如此颠覆的生理景观更有一种将女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讽刺。到最后,我们好像什么都没有失去,又好像失去了所有。
在快速被切换的场景中承接了作者最后柔软的一击,隐藏在人类正常面孔下的酸涩苦楚就这样被轻易拎出。
鳗鱼的旅行
作者:[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译者:徐昕
讲的是鳗鱼,实际是人。作者与父亲的相处,鳗鱼与人的关系。在探索生命的过程,由个人的情感象征延伸至人类对未知的渴望,感性和客观叙述同时进行着。
饭桌上常见的鳗鱼,却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对此吃了一惊。而作为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参照物,鳗鱼自己没那么多顾虑,它在奋力游回马尾藻海时,同时也牵引着我们,去了解和思考人类的复杂性,审视自己在自然的定位,以及最重要的,保持谦卑。
请用文明来说服我
作者:龙应台
“国家是不值得爱的,如果它不容许人们不爱它。”
犀利的文字,不容置辩的语气,龙应台费心费力讲着浅显的道理。
“文明,本来就在考验我们面对野蛮的本事。”
从大陆出发讲台湾,让我想起梁文道的《在北京看见的香港》。作为一个大陆人,这本书对我意义很大。对于两岸关系的厘清,台湾民主的进程和挫折,以及大陆知识分子在抗争路上的种种,就像上了一堂收获满满的公民课,只不过关系你我,没有那么遥远。民主、自由的口号通过通俗的语言和故事就成为了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具体东西,最终落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