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寿衣”时装大赏,但鼻祖在这!
每年的戛纳红毯是都是明星“打擂台”,又由于官方开放售票,哪怕没有作品也可以去走,所以经常有网红来凑热闹。
今年更是网红的“寿衣”时装行为大赏!
说到寿衣时装,李娃克早玩过了。且拍了部电影《当代寿衣时装》,还在长城办了秀!可比戛纳红毯有意思多了。
李娃克
观影链接
当代寿衣时装行为
33分钟
剧情简介
李娃克于公元1998年6月带着绝望的后现代主义激情远涉北京,让模特穿上他设计的“寿衣时装”穿行于长城、故宫、天坛、王府井等场所,在人群中虚拟了一场场“活死人”的寿衣时装行为演习。然后,将演习过程的录像混入平克弗洛伊德的《弥墙》片段并剪辑成MTV的样式,将其投射到北京剧院的宽荧幕上,寿衣时装模特儿则从“场”外移入“场”内,在银幕前自由地行走,间或向“邮箱”内投递着象征选票的“天堂通宝”。此时,革命歌曲、恩雅的乐曲、葬礼进行曲交替出现,音乐、影像行为和道具的波普式拼接组合成一种荒诞的自悼诗般的殉葬祭仪。
导演阐述
群体无意识、乌合之众、羊群效应,在权力意志下吞噬着鲜活的个体生命,使其丧失掉创造力和可能性。海德格尔对此发出“向死而在”的呼声,意即立于死地而后生,试图激活溺毙于群盲汪洋中的个体生命。不难理解:我将中国特色的“寿衣”改造成工农兵学商样式的时装并付诸于行为艺术,让寿衣时装模特穿行于北京的王府井、天坛、故宫、长城、天安门之间以广而宣之。当代寿衣时装行为第一次将西方的生命哲学与中国特色的寿衣相融合,使其升华为“有意味的时装”,专供不甘于乌合的生存者们择款独行。
有策展人认为,他的作品从佛家解释即再鲜活的生命终归一死。从世俗上讲就是再美的皮囊都是行尸走肉。
他设计的寿衣,魅影遍及798、今日美术馆、上上美术馆和CCPARK艺术公园,还让真人模特穿着去过长城和天安门,膈应了无数不知情的无辜游客。
中央美院教授邹跃进曾经在“评李娃克的《当代寿衣时装行为展》”中发出过以下诘问:
在20世纪艺术史中,李娃克的寿衣艺术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前所未有的现场表演,它给人们的感受和疑问是:
我们难道真的进入了一个人神共舞、终神狂欢、生死和解的时代?
——摘自《公路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