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 给观众礼物而不是垃圾
IPFS
今日の
[1] 常河问道: 一个女人30岁前要经历哪些坎?|《闪光少女》斯斯 常河
模糊印象里,这一集是近些天听下来的多期播客里,嘉宾表达最连贯清晰、反应最迅速的一期,也带点生动活泼。
更值得用心去听、去了解的是,这一位用女性视角观察来做内容的创作者正在做的事,包括她的《闪光少女》纪录片项目、播客。
被击中的瞬间
1、采访像什么?
采访就像我跳上了你的破船,然后我也不知道我在哪,也不知道即将驶向哪里,也不知道这一路有什么样的风景。
我因为信任你,所以跳下来了。
2、把采访对象推出去还是拉回来?
@斯斯谈到之前的做的一个采访:明明是想把这个故事做出来、给更多的人力量,却导致了把采访对象推向网暴的方向。那个时候有侥幸心理,在犹豫把采访嘉宾推出去还是拉回来的一刹那,选择推出去。时隔一年后,今天想起来,还是觉得特别糟糕。
视频是一个权力,通过视频的剪辑、拼接可以讲出无数个故事;在视频播出的当时,可以选择保护她,应该预判到视频播出可能被辱骂网暴——自己是否为这件事情、为这个人做护航?
细想一下,不仅影像、文字也是权力、武器。
哪怕一些片子不爆,不想把它推出去就不要推出去,做的是闪光少女而不是争议少女。能跟我的嘉宾站在一起,别人都会觉得会有对抗性采访,但在我这里我选择拍档的瞬间,就是和TA站在一起、而不是对抗——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和其它的节目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3、礼物和垃圾?
@斯斯 提到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给那个20岁的、刚刚来到北京的自己做的。
因为极度知道20岁的自己是怎样、是像当前中国千千万万的20岁女孩一样。她做这些,是在拉自己一把的同时也把别人轻轻带起来了。说是朋友太浅了,朋友不会这么深切拉你一把,某种程度上一定是做了自己的救世主,也把别人给带起来了。在下雨的时候,给自己打了一把伞,也给别人打了一把伞。
每发一次内容,就会先问自己,这是礼物还是垃圾,就如赖声川在《赖声川的创意学》里写过的:
当我的学生要演出时,我经常问一个关键问题:“你们要给观众一个礼物,还是对着他们倒垃圾?”这就是动机。
剧场可以是一个奉献的地方,把自己的剧本当礼物献给观众。也可以是一个垃圾场,将自己心中的垃圾到处倒。
我也不讳言,曾经在剧场中度过这样的夜晚,台上的“垃圾”往我们身上猛倒,而演出者未必自觉。我们很容易创造垃圾,但献出礼物并不容易。如果资源有限,或许献出的礼物很简单,但诚恳地献出简单的礼物,对于接受者来讲远比复杂而华丽的垃圾有用。华丽的垃圾或许看来迷人,但终究是垃圾。对我来说,这世界的垃圾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创意人再增加世界的污染。
零碎金句
- 工作的方法,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方法是恒定的。做得烂真的有各种各样的烂,但做得好,它一定符合创作规律。
- 这已经到底了吗?没到底我先躺一会,到底了我也想再继续躺一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