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学习、喜欢读书等于断自己财路”——反鸡汤文
这几天狂看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才发现反鸡汤文如此流行。而且读起来竟意外过瘾。
反鸡汤文也有套路,已形成了独特的市场文化 。去微信搜索“世界是巨大的草台班子”(据说出自罗翔),保守估计有上百篇文章,内容都大差不差。有的公众号甚至直接原封不动把别人高赞文章的标题搬过来,里面放自己的东西。
现将此类文章的内容总结如下:
1. 平等不如歧视
此类文章把人分成不同阶层。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看问题和处事方式不同,可分为“弱者心态”和“强者心态”,结果是贫穷和富裕自然分层。诸如教育、婚姻、工作乃至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实则是上层人(强者)为收割底层人(弱者)而设计的骗局。“奶头乐”必然存在。差异和歧视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必须承认这一点,然后不惜一切摆脱底层生活。要毫无愧疚地断掉拖累自己的人际关系。
2. 读书不如搞钱(道德不如无耻)
读书和发财是对立的。想通过读书跨越阶层,走向富裕,可能性趋近于零。穷人中有很多“高认知的穷人”。
中国的知识往往和伦理绑定在一起,读书就是至大学,成材、成君子。但道德是上层人的设计,底层人最容易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概念。最厉害的营销就是收割大众的道德情感,比如支持国货,某某出轨,再比如“反转”的看点在于道德优劣势的转换。在金钱面前什么东西都是可以玩弄的、是手段,而赚钱本身就有意义,就可以带来快乐(见宫崎骏、迈克尔杰克逊、马斯克)。
脑袋里装的知识和信仰太多,行动就会受限。不管是自由平等博爱,还是忠诚孝顺三从四德,都是“穷讲究”。在物质富裕之前,不要过度讲求精神的富裕。
另外,读书-打工的道路错以为财富是稳定积累的。其实财富是靠风险换来的,今天一夜暴富,明天一贫如洗,这才是赚钱的常态。由于赚钱本身就有意义,所以不冒险去创业,不仅是错失发财的机会,也是放弃人生一大乐趣。
3. 精神内耗不如消耗别人
精神内耗本质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共情”和“揣摩别人的用意”是弱势文化里的概念,本质上是让你处于一个易被“拿捏”的状态,被迫摆出低人一等的姿态,因此要摒弃共情:消息没必要秒回;永远不要向别人解释或证明自己(解释或证明自己就是接受审问);不需要合群,可以接受不被所有人理解;不要尝试说服和改变他人;与人争辩会使自己逐渐变弱;对最亲的人也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
做事总考虑他人的感受,甚至无私地同情他人、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实际上也是对他人的伤害,因为这扼杀了他人自我发展的可能。
另外,“无私”、“孝顺”等概念也属于有毒的弱势文化。这些概念背后的含义是劝你把他人放在自己之前。强势文化要求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对别人的好,是在满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顺便做的,是为自己谋利的副产品。
4. 谈人情不如谈利益
人情远不如金钱可靠。用人情维系的关系远不如用金钱维系的牢固。富人的情人一定比穷人多。但在关系中,人总喜欢用人情来包装自己的利益需求。凡是喜欢说“为你好”,引起你同情、愧疚和感激的人,本质上是想控制你。相反,你如果无条件地为他人着想,也是在有意无意散发想要控制他人的信息。他人一旦嗅到这种弱者气息,就会远离你。
要学会发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他人对自己的好一定建立在自己能使他人获利的基础上。要为他人创造价值,而不是以人情为由侵犯他人的利益,例如借钱。
以上大概就是反鸡汤文所宣扬的价值了。这类文章金句频出,跟作者比起来,我总结的还远不完美。以下是一些摘录:
1. 越贫穷的家庭,越喜欢强调“孝道”。
2. 把你搞抑郁是父母的使命。
3. 如果你发财了,那简直太糟糕了。大家都穷得好好的,都是好哥们,其乐融融,干嘛你非得先富起来,你非得发财啊?
4. 为什么底层穷人千方百计也遇不到贵人?因为贵人在千方百计躲着底层穷人。
5. 利用自己的脾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达不到目的,就不用再发了(情绪是演出来的,不要入戏太深)。
6. 所有人都希望你变得愚蠢,都在把你感性的那一面钩出来。
7. 热爱学习、喜欢读书,等于断自己财路。
8. 所谓的“礼义廉耻”,也不是指人有道德,而是指怎样利用道德来绑架其他人。
9. 如果强行给穷人分配优质资源,破坏了社会的平衡性,最后整个社会就会陷入瘫痪。
10. 月薪三千骂美国,月薪三万游美国,月薪三十万移美国。
11. 这个算法(滴滴和外卖跑腿)说到本质,就是让很多人维持在一个稳定且低收入的状态,你无法突破算法,就只能被算法定义。
12. 实际上,我只要看到这些(赞扬消防战士英勇牺牲的)话语,我就知道这群消防战士又要倒霉了。
13. 人在闲的时候计较的那些东西,在足够忙的时候都不存在,可人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洗脑,认为那些事情都“很有必要”。
14. 压力不会成为你的动力,只会成为你的病历。(罗翔)
也许因为我比较贱,读完有种被骂爽了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反鸡汤文的功效。看惯了那些高大上的东西,猛然意识到自己的狼狈,这感觉,真有黑色幽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