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會是港產片復甦的起點嗎?(本篇含嚴重劇透,慎點)
昨天看完《無雙》以後,真正讓我感覺這部港產片,給人煥然一新的面貌。不再拘泥于類型和範式,不怕被說成是抄襲和致敬,它用自己的方式,為港產片在21世紀樹立了新的標準。
新千年的港片,已經不太適合賣本土、賣情懷了,以前那些靈機一動或神來之筆,挑剔的影評人就如懂美食的老饕一般,越來越不受落了。過往香港電影的“雙周一成”,也逐漸遠離的公眾的視野中心,這並非指他們不再演出,而是他們已經難以超越自己的巔峰作品。2002年的《無間道》之後,又過去了16年,無字輩電影才終於又撐起了香港電影業的一片天。
此次發哥重出江湖,又給人帶來什麼?其實作為80后,我也沒看過發哥年輕時的很多作品,都是只知其名,未見其實。《三聯生活周刊》在寫影評時提到,這是一部讓00后有機會認識發哥的影片。沒錯,我承認發哥一直演技在線,而此片多次向他的經典影片致敬,這些都是明者自明,但00后不會有的羈絆。比如我們會說,“畫家”只有僅有的一張相片,還是被拍到的背影,是在致敬發哥的經典影片《賭神》。比如影片的結尾,遊艇最後在香港水域打轉,也是致敬《賭神》中高進和陳金城的終極大對賭。
除了《賭神》之外,《英雄本色》是發哥的另一部代表作。而《無雙》也同樣致敬了這部影片。依然是偽鈔,依然是復仇,依然是雙槍。小馬哥的年代,發哥作為“小鮮肉”級演員,自然是要重視一些動作場面,刺激過癮的,而如今他年過花甲,自然是不適合出演大量的動作戲和簡單直觀的感官刺激場面了,但在他如今的年紀重新演繹了一遍相同的設定,卻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他那讓人捉摸不定的微笑,他做事陰狠決絕的眼神,都在不同的文戲場面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說他是做主角的,其實在整部戲中,他就是絕對的主角,而在戲中借角色之口說出,更平添了幾分霸氣。其實發哥的演技一直是受到認可的,他的戲路也很寬,簡單統計一下,竟涉及不少類型,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皇帝,《臥虎藏龍》的李慕白,《防彈武僧》中的無名僧人,《讓子彈飛》中的黃四郎,更不提《賭神2》《寒戰2》《澳門風雲3》等一眾影片中的貼牌出演了。但這些影片難以讓發哥發揮出他亦正亦邪的演出才華,多數只取其一面,而貼牌演出更是將他當成了熒幕上的一個活招牌、紙片人,他的形象根本無須很立體,而“畫家”則能讓他同時將自己的兩種風格融匯到一起,形成一種“幹著體面的骯髒勾當”的反差美。
郭富城和張靜初的演出更是令人驚艷。一部戲三位主角同時演技在線的情況不多見,所以這也是我覺得此片精彩程度超出預期的一點。提起郭富城,大家往往會稱讚他人很帥,唱歌很棒,但有人會覺得他是電影明星嗎?或者實力演技派?恐怕答案是否定的。但他飾演的李問,一直都很好地詮釋著被逼上絕路而膽怯地參與假鈔製作的藝術家。直到影片的結尾,謎底終於才揭曉,原來根本就沒有什麼李問,李問只是“畫家”用來脫罪的一個人格而已。郭富城演繹的情緒崩潰,膽怯,不願殺人等等,都十分逼真,讓人以為真的有這麼一個天真無邪的留學少年,被偽鈔集團所利用,與心愛的女友分開,走上不歸路。而片中發哥的戲份,原本就是這個“李問”所做的事情,作為將造假變成藝術發揮到極致的人,“畫家”愚弄了包括觀眾在內的所有人。而當他被順利保釋出來,準備逃亡菲律賓的時候,他就是畫家這個答案最終被拋到了觀眾面前,但你不會覺得突兀,只要你明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演戲,演一個演員,比所有演員都投入角色都要逼真的演員。周潤發在片中就是演他自己,演一千遍周潤發要演出一千個不同的發哥。而郭富城要做的卻是演周潤發,這難度不可謂不大,他演的李問,就仿佛失憶了的賭神高進,雖說是同一人,但人格方面卻完全不同。
張靜初是我不太了解的一位演員,然而戲中她的戲份卻著實很重。她既要演身為李問女友的那個假阮文,又要演整容后的臉已經換成阮文的秀清(也是假阮文),還要演那個其實完全是路人、未婚夫被害的藝術家真阮文。已過而立之年的她,演出的時間跨度亦非常大,要從留學生一直演到中年人妻的樣子,沒有跳戲,或者對幾個身份厚此薄彼,串聯起整個故事,講真也十分不易。都說在一個人身邊久了,就會有他的影子,如果張靜初飾演的角色與“畫家”之間的落差太大,也會讓整個故事顯得不太自然。當最後她演的秀清說出那句話的時候,我覺得一個演員就真的入戲非常深了。“我是阮文”,隨著一聲巨響,她用放煙花的方式為故事畫上了句號。整個營救和脫罪的方案都是“畫家”精心準備好的,孰料最後還是栽在了自己最親近的女人身上。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整部戲,有倒敘,有插敘,有快慢節奏的轉換,有一筆帶過但又勝過連篇累牘的時空變換。這些本身屬於港片拿手的方面,又逐漸被找回來了。如果說商業片有一個formula,那它就是有,很多時候導演的成敗不在於是否擺脫這種formula,而在於太想擺脫而用力過猛。其實港片就保持自己的風格也沒關係,自然有票房來背書。
不知最近遊艇行業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最近看的港片中都穿插了不少遊艇的鏡頭。而在《L風暴》這部戲中,遊艇的安排實在是有些刻意,將最後的幕後主腦之一的抓捕過程放在遊艇上也並沒有什麼特別令人驚喜之處。《無雙》對於遊艇的處理還是比較自然的,符合現在中產階層對遊艇party的一種期待。
劇中的音樂也是值得稱道的,繼《被遺忘的時光》之後,片中又呈現出對音樂運用爐火純青的部分,便是J·S·巴赫的名曲《G弦上的詠歎調》(作品編號:4 Orchestral Suites BWV 1066-9: Air ('Air on the G string') from Suite No. 3 in D)。作為《無雙》這部電影的英文名,Project Gutenberg讓我們明白這是一個和印刷有關的故事,因為Gutenberg正是金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他的姓氏首字母G,又正好和巴赫這首曲的別名《G弦上的詠歎調》的G脗合,不知是無心插柳的巧合呢,還是導演有意安放的彩蛋?這樣一首曲子,不帶任何喜悅的成分,但是又美到讓人停止呼吸,作為偽鈔工廠的背景音樂再合適不過了,而且當時李問的身份並沒有被揭開,他還是那個將模仿當作藝術的藝術家,只是他從事的藝術創作是被法律明確禁止的。他都曾自嘲過:我是不是像一個化工專家多於像一個藝術家?當音樂停下的時候,最終一版的偽鈔也製作完成,喻示著他無法回頭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