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rive My Car》淺談「儀式感」
我記得有次我們買了一塊蛋糕,準備給我爸一個生日驚喜。看到蛋糕後我爸的臉顯得不悅,後來蛋糕他碰也沒碰過 ,慶生的環節就在尷尬的氛圍內結束。
我爸真的有夠討厭人家幫他慶生。
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一個討厭節日儀式感的家庭。我小時用珍貴的貼紙製作了母親節卡片給我媽,我媽對我「浪費貼紙」此行為嘮叨了數小時(笑)。以前小時候父母也會為我慶生,後來過了12歲以後我媽就告訴我,生日蛋糕、慶祝儀式無法再表達生日的真實意義,希望已長大的我可不須再透過這些儀式實踐生日真正的意義。我也內化了這種思想,認為生日慶祝不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認為慶祝生日是和我的部分自我有衝突的。
和我的家庭完全相反的是我某一親戚A的一家。從窺探他們的朋友圈就會發現他們不會錯過每一個成員的生日,不錯過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週年紀念日……每個節日都會伴有美食與蛋糕。
A家的父親最近住院了。背後因長臥在床長了瘡 再加上只能進食流質食物——需要一筆不小的開銷。A家人說他們難以負擔這筆費用而延緩了送院一事。
A家的朋友圈最新放上了一張慶祝母親節的圖片。我想,或許是圖片內美食與喜樂疊加的氛圍與母親目睹的病苦成了很大的反差,母親就在昨晚晚飯時問道:「怎麼這裡說沒錢買流質食物,這時又可以買蛋糕慶祝?」
父親巧妙地回答道:「日子不能因為病倒的人而不用過」
我想從父親的回覆延續對於「儀式感」的討論
我則說道:「我想儀式感是維持關係之形式的關鍵」
我們或許不慶祝生日、不吃蛋糕
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場遊戲、一個週日的出走、一個兜風
我想把這個概念刻畫到很好的是《Drive My Car》這部電影
.
主角家福與妻子在喪女後,靠著性愛時的劇本創造、靠著在車上與妻子的錄影帶背誦臺詞來維持關係;司機渡里美咲與對她施暴的母親,靠著女兒作為母親的駕駛、靠著母親另一人格的呈現來維持這段親子關係。
我想這是因為對於主角家福而言,深刻地與妻子談論女兒的逝世,必須冒著打破原本的夫妻關係之風險、必須展開艱難的對話,再經歷一次痛苦。對於司機渡里美咲而言,與母親討論消失的父親,必須冒著再失去另一個重要的人之風險、或許再也不會見到另一人格——Sachi,那個本該是她母親的「母親」。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充滿等待修復的裂痕。但是修復工作漫長且痛苦,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去做艱難的決定、去展開艱難的對話。修復之痛苦讓我們只好先假裝看不見裂痕,先通過儀式感維持著這段關係,讓我們可以繼續活著。
但是儀式感不就是只能提供形式上的維持,提供我們一個喘息的空間。
最終 我們依舊要去做艱難的溝通、要走入最內在的黑暗、看過最血淋淋的傷疤,傷痕才有結疤的可能,關係才能依舊深刻。
或許我們不用等待到關係結束才來後悔,
但或許死亡會比勇氣先到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