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青春養成記
也許生為一個男性,看待這部作品所表現的世界是很表面的。但我還是覺得這非常值得每對母女進場或透過串流觀看,尤其是華裔。
回頭看總覺得這是部很可惜的作品。前一部迪士尼的《魔法滿屋》表現平平,後來對手夢工廠又出了一部《變身少女露比》,三部作品主軸都聚焦在少女成長的自我探索上,但《青春養成記》受制於疫情、皮克斯前作《路卡的夏天》表現普通以及公司發行策略而直上串流,此外後續皮克斯被寄予厚望的《巴斯光年》又算是慘遭滑鐵盧,連帶地讓《青春養成記》的討論度更低。不然要是再算上同期日本的《龍與雀斑公主》,這些涉及少女成長的作品中,我可能最喜歡的還是《青春養成記》。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在進一步討論任何成長議題、家庭關係、自我認同之前,一定要先提的是:「紅貓熊實在太可愛了!」那毛茸茸的模樣,現實中就已經相當討喜,透過動畫的描繪又讓可愛程度更上層樓,即使巨大化的憤怒型態也是萌到讓人心花朵朵開,的確整體動畫風格偏向Q版角色,很容易給人一種這是「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的印象,但看到紅貓熊的模樣,有誰能不像劇中人物一樣個個被融化而露出閃亮大眼睛呢?
那個時候的作品(說來好像很久,但也不過就幾年前的事)總是常以女性成長為主題,母女之間的紛爭,少女眼中世界的轉變,以及人人都會遇到的情竇初開,還有似乎抽離不了的追星時刻。這些元素在大多數所謂YA向的作品都看得到,但這部作品讓人更有感觸的是-它是從華裔的角度出發。
也許第一眼看到片中的廟宇、祖母、媽媽臉上以眼妝稍微強調的丹鳳眼,又會給人一種屬於華人的刻板印象感,但暫且放下是不是「片面的刻板印象」這個討論點吧,畢竟我們也很難定義如何是刻板印象,而由華裔主導是否就能不流於刻板印象,甚至華裔能不能代表亞洲華人都還有討論空間。可是當看到媽媽擔心美美而躲在校園樹後的身影、抑或是禁止美美去看演唱會的理由與過程、直接不顧小孩感受帶著小孩去別人店裡興師問罪的模樣、甚至劇中不時出現的「我小孩很乖,都被你們帶壞」、還有「人前呵咾,人後數落」的經典場面,也許我沒辦法分辨出東西方文化對於這類事情處理方式的細微差異,但這些片段實在令我充滿了既視感,至少導演的確捉到一些「華人」的精髓。
微妙的是英文片名《Turning Red》-轉變成紅色,以及明擺在劇中媽媽一開始以為小孩是面臨初次月經的降臨,卻一時忘了原來小孩是正處於與自己一樣的變身時期,以及小孩對於成為紅貓熊的恐慌,也許女性在剛發現自己的初經時,也曾經歷過這麼慌亂的時期吧。甚至如果降低一個階層,可能也有不少母親在發現女兒突然的情緒不穩定與恐慌時,一時忘了女兒也正面臨那個自己過去曾遭遇過的轉變。這倒是又讓我想起我最討厭許多「長輩」曾說過的一句話:「我也曾經年輕過。」如果你們曾經年輕過,曾經經歷過,曾經衝撞過,那為什麼又能這麼一派輕鬆的忽略這些年輕人的感受,只認為那是他們不成熟。
此外紅貓熊的意涵除了隱喻女性的身體變化,如何抑制變身更是這部片的神來一筆-尤其當主角是華裔女性的時候。情緒不穩定就會變身,所以妳要時時刻刻保持心態平靜,舉止端莊、笑莫露齒、對異性存有幻想是禁忌,甚至還要舉行特定儀式來封印自己的情緒、封印真實的自己,成為老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那個標準的賢淑樣貌。當片中美美第一次進入封印世界,即將穿過鏡面將紅貓熊型態隔離時,我甚至差點流下眼淚,又一個屈就於傳統而即將埋葬真實自我的人啊。
當然要傳遞自身價值的動畫不會真讓美美這麼做,但與其對應而更令人疼惜的是媽媽,當媽媽因過度憤怒而解開了封印時,所顯現的巨大紅貓熊-即使是這麼巨大、剪影看起來像怪物,充滿壓迫感的超巨型態,但正面出現時仍舊這麼可愛,充滿了反差萌-更進一步想像或許紅貓熊的體型大小反映了壓抑程度也說不定?相對祖母的傳統與嚴肅-媽媽正襟危坐接起祖母電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條家族壓抑鍊-或許還住在亞洲老家;而美美誕生於加拿大那個相當不一樣的左派世界;媽媽可能對應了那個改變的世代:不安於傳統,想要有所突破,卻仍舊有部分自我受制於從小生長的框架中,身處其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或許更甚以往,從而在片中以數倍於其他紅貓熊的體型呈現。順帶一提,末段婆媽戰隊摔首飾變身衝上前的畫面真是-絕景。
有個頗令人玩味的小支線,這部片本身就是以女性視角為主的成長電影,所以男性角色相對影薄還算正常,但爸爸在片中角色的淡薄感反而更有趣,這映襯了在華人世界談到家庭教育時,好像「父親」的角色就是這麼的毫無存在感,只是母親管教時的應聲蟲,進一步凸顯華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印象。當然這一點在片尾也被翻轉了,在美美要和朋友出去遊玩時,爸爸就會幫忙代班,很微小的轉變,但這些微小的轉變聚集起來自然會成為時代與觀念推移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