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李易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中國禁止進口的台灣鳳梨,後來怎麼了?

李易安
·
·
和誰做生意,決定了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Bloomberg 上週刊登了一篇報導,指出自從中國於今年二月禁止進口台灣鳳梨之後,日本便對台灣伸出援手,因而取代了中國,成為台灣鳳梨的主要外銷市場。

該篇報導指出,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台灣在 2020 年出口的所有鳳梨之中,有 91.2% 的份額銷往中國;到了 2021 年,這個數字只剩下 3.1%。

相較之下,日本市場的份額,則從 2020 年的 5.4%,竄升到了70.6%。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同樣出現陡升的,還有香港市場,從 2.2% 升至 23.7%──不知道增加的部分,是真的全都賣給了香港的消費者,還是只是過了水、再轉銷給中國內地的。

然而這篇報導,只提到了各個出口市場的「比例分佈」,並沒有給出確切的銷量,於是我自己跑去了農委會的網站查詢、簡單做了這個表格,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

兩個年份的數據,皆為該年一月至六月的總和。

(1)單從外銷「重量」來看,今年一至六月,台灣鳳梨在前三大外銷市場的總額(26,219公噸),其實比 2020 年一至六月(41,018公噸)少了很多。換言之,雖然日本今年確實和台灣買了很多鳳梨(比去年多買了七倍!),但增加的部分,依然無法彌補台灣鳳梨在中國市場的損失。

(2)如果從外銷「價值」(就是賣了多少錢)來看,也有類似的現象:今年一至六月,台灣鳳梨銷往前三大市場的總價值,也比去年同期少了三成,所以中國禁止進口台灣鳳梨,依然是有殺傷力的。

(3)然而如果從外銷「單價」(就是「總價值」除以「總重量」)來看,我們卻能發現,台灣鳳梨賣去日本的單價,在這三個市場裡一直都是最高的──即使今年受到中國禁止進口的拖累,日本市場的平均單價,也依然高出其他市場一點點。

如果再把這三個市場的數據總合平均來看,今年鳳梨的「外銷單價」,反而還比去年高一些。

綜合這幾項數據來看,雖然日本的出手搭救,確實讓台灣鳳梨外銷少了很多壓力,但從銷量來看,中國的禁令依然是有殺傷力的。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日本市場的外銷價格較好,因此整體來說,台灣今年的外銷「單價」,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反而還有些微成長。(不過去年的美元-台幣匯率,和今年有不小差距,因此如果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那麼今年外銷鳳梨的平均單價如果換算成台幣,其實跟去年是差不多的。)

值得提醒的是,鳳梨以往在日本市場的單價之所以較高(在貿易數據之中,「價值」指的就是賣出的單價,不包含物流、檢疫成本),也有可能是因為,台灣銷往日本的鳳梨,品質本來就比銷往中國的還要好,而這也再次反映了一件事:貿易夥伴真的應該要慎選,因為我們跟誰做生意,就會盡力迎合對方的要求。

去年端傳媒針對「ECFA十週年」的報導裡,也曾經提醒過這件事情:

所有的貿易協定、和貿易行為,都會影響經濟體內部的資源配置。如果我們只和一個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那麼國內的生產資源,便會盡力去迎合這個市場:如果這個市場要求的是高品質的商品,我們便會努力生產高品質的物品;反之亦然。

就此而言,由於中國大陸對台灣產品的需求,大部分是品質沒那麼高的產品,而許多兩岸貿易,實際上也都是在大陸的台商所採購的半成品或零組件,因此,如果我們只簽了 ECFA,卻沒有儘速和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便可能會拖累台灣的產業轉型,也不利於產業鏈終端的發展。

回過頭來看,今年台灣鳳梨的外銷表現,大概也是再次反映了台灣身為「不正常國家」、難以和各國簽訂貿易協定,卻又同時作為小型經濟體的宿命。

總之,歡迎大家偶爾回顧一下,《端傳媒》針對台灣農漁業和貿易協定,所做過的一系列報導──我們不但一路都在緊跟這題,做的也比 Bloomberg 認真很多,而且總是能給出更寬闊的事件脈絡和歷史縱深(進入促銷模式)

〈產地直擊:ECFA十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成功了嗎?〉:https://reurl.cc/LbO17x

〈南海爭議後九年,台灣鳳梨由市場寵兒成為「兩岸水果戰爭」前線〉:https://reurl.cc/KAW6pm

〈記者手記:一場風暴之後,我們該怎麼看台灣鳳梨(與其他)?〉:https://reurl.cc/qgRDZ3

〈台灣對美國豬牛新制上路:疫後新局之下,WTO的尾聲敘事〉:https://reurl.cc/O0NbV3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