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去处
马上要搬家,初次尝试处理日文书,二手书网站估价400多日元,运费却收500日元,一分不剩。其中大头还来自两本教辅,让人多少有些哭笑不得。看来全球纸质书市场都大差不差,我在心里想。剩下一部分日文和台版书要邮寄回国,邮费让人肉疼。
阅读,然后“摆脱”,从我手中流转的书,不算上电子书和只读不买的,大概也有百本了。从前些年开始变得愿意留下一两本在家,它们渐渐累积,占据了书柜的一角。从前看到分享,说长时间存放时要横放而不要竖放,这样对书脊的拉扯才能减到最小,不易损伤。还谈如今买书如何避开轻型纸、怎样的塑封和包装最能减缓书页变黄云云,一旦开始存书,自己也不禁关心起这些技巧来。
但从有意识起,与其说书的存放,我更在意书的搬运和流通。想来大概是从小开始就不曾在一个地方常住,每隔三两年就要腾挪,让我觉得什么也留不下,索性也就不留。卖给收破烂的、在网上赠予、用多抓鱼,我试过很多办法。从还会买几本畅销书,到买旧书,再到连旧书也不买,除开我真心要留的,书架上也总会剩下一两本没有去处的书。这些书多半是专业性过强的社科书目、冷门的图册花样,单独累成一摞,堆在书柜的一角,等待我用一两块钱的价格在多抓鱼抛售。其实我也知道,如果我多去找找,应当有更多渠道把书交给会看的人,或是卖出一个好价钱。
我觉得我是喜欢书的。旅行时我会逛书店,没事做我会逛书店,放松时我喜欢看看囤积的书,连处理书也让我觉得清爽。它们井然有序,好像是把混乱的世界整理拆分、梳理归纳,最后化成一张张纸页,而我可以随意在其中游走,写写划划,保存一点点午后的宁静、一点点秋日和春华。但我其实什么也留不下。
我很羡慕有大书房的人。满满的书架配上一张长桌,也许还有一把旧沙发。不管是清晨还是深夜,我都可以随意落座,我的书也能如此。如果有这样一个大书房,我就不用担心书的去处。只要分门别类,书房总有位置收容它们,横着竖着都随我喜欢。但也许等我真的有了这样的书房,我会更加挑挑拣拣,只留下位置给阿赫玛托娃、格丽克和乌格雷西奇,只留下位置给充满诗意的文学。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