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蛇記– 人心不迷,只是多面而蜿蜒
迷蛇記– 人心不迷,只是多面而蜿蜒
By 莎拉。派瑞 Sarah Perr
.
(本文會有小小小雷,但絕不礙閱讀樂趣與順暢)
..
*蛇頭
這本書有一種倒吃甘蔗感。
我習慣讀書前儘量不要讀本文之外的文章或是封底文案,所以一直把跟女主會有“互動”的角色搞錯了 。
可以簡單說成就是搞錯男一,但這樣說 ,又其實很辜負作者想說的,就是這世界不是一體兩面而以,而是有多個可能、更複雜的,所以誰說跟女主在一起的才是男一呢?
.
故事由一位維多利亞時期新喪夫的女士,柯拉身上開始,描述一位被當時社會規矩下形塑,必須表現成大家想要看見的樣貌的女子。
隨著丈夫的去世(父權約束的解除),她才真正開始為自己而活,掙脫了別人的眼光,也脫離了單向的、以愛為藉口的暴力傷害。
.
她開始穿著她想穿的衣服(再也不用被可怕的馬甲、澎澎裙所拘束)
去她想去的地方(哪怕去完每一次都會弄的全身髒亂狼狽)
做她想做的研究(埋首生物學與考古學,蒐集化石等)
用完全屬於自己的方式與眼光,去探索世界,去活自己的日子。
(維多利亞時期也正是開始慢慢有女性意識的時代)
.
就在她身體自由(還有經濟獨立)的同時,心靈也自由了。
作者藉由這樣一雙再也不被定位的眼光,去描出一卷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浮世繪。
有在信仰與理性間擺盪的牧師,有在狂妄與膽怯間掙扎的天才醫生。
還有因為被奪去所愛、再也不願面對上帝的居民
(但他卻相信傳說中的怪物,因為那更真切、更影響生活。
就像痛楚一樣,實際能感受到的才是真實)
以及許許多多在當時生活著的普通人,他們的日常、掙扎、慾望與追求。
..
*蛇心
很直觀來說,這故事在講述一個人類還在神性與理性間掙扎的時代。
嘗試理解科學與不可知的力量是否真的相抗,亦或那本是一條殊途同歸的道路,這一切其實都只是蛻變融合前的陣痛 。
(但看來我們現在仍還在那段長長的陣痛期?)
.
但其實我感覺這故事更多在探討,每個人都有慾望這件事。
不管那慾望是有關好奇、勝負、夢想,亦或情慾、情感,只要是人就有慾望。
有人可以依循自己的慾望前行,毫無畏懼、毫不在意。
有人卻不行,道德與其他種種考量囚困了他的慾望。
.
書名的迷蛇記(THE ESSEX SERPENT)就已經隱隱點出,蛇在許多傳說中都代表慾望的鼓動(那在你我血液中禁不起挑逗的原始渴望)。
在面對慾望時,有人可以一往無顧。
但更多的如你我般的普通人,大多是糾結矛盾、難以極端的。
(所以痛苦)
例如故事中的牧師,他不自覺地癡愛女主,哪怕他已經有一位美好的妻子、許多可愛的孩子。
他也無法克制地對傳說中的蛇怪感到害怕,哪怕他理應無畏的相信、服侍上帝,那位全能全知的神。
.
人是複雜的,有時怯儒,有時勇敢的生物。
沒有一種情感是純粹的,所有都混雜了各式各樣的評估與考量,所以才有人可以同時多情又涼薄,真實卻欺騙。
.
我相信牧師真心愛他的妻子,但同時我也相信他被這位可以跟他並駕齊驅,雄辯一切、批判神學與科學的女子所不自覺吸引。
女主雖然渴望掙脫她的丈夫,但因為家族、因為社會眼光、因為生存,因為種種的原因與顧忌,她選擇放下她熱愛的事情,扮演一個屬於那個時代的完美妻子。
.
這本書最後面有一個有趣的“附錄”,裡面是一些讀書會可以討論的題目,有一題是這樣的,
「許多角色之間的關係是不對等的,例如珂拉與瑪莎、史賓塞與路克。你認為,將某人視為達成某個目的的手段,就必然會妨礙你愛他們嗎?」(p388.)
這正是我想說的,沒有一個非黑即白的人,沒有一個可以光明到沒有黑暗面的人,因為若是如此光亮,他/她的身旁又怎可能不落一絲陰影。
.
例如故事中牧師的妻子,一位比牧師還要堅定相信神的存在的女子,讀到最後,我都開始想她到底是因爲嫁給了深愛的牧師,所以相信神
(因為那是她深愛的人的一生志願、他的信仰)
還是因為相信神,所以嫁給了牧師?
也許一切本沒有原委、沒有結果,每一顆人心都是一隻頭尾相銜,纏繞多樣慾望而活的蛇。
..
*蛇身
不要把這本書看作懸疑小說,它更像是當時社會的諸多人物的縮影,有貴族、醫生、遊民、牧師、鄉村居民,以及一位曾經再典型不過的當代妻子。
講述的就只是當時的社會狀況,每一位“人“的故事。
.
我特別喜歡裡面有一支線,在講當時英國住房問題。
女主的僕人也是她的好友,瑪莎,是一位為了當時低下階級的人的住屋問題奔走的人。
她自己正是來自那個階級,所以她知道生活的困難。
所以她利用貴族少爺(史賓塞)的影響力(名聲與金錢),利用對方喜歡她這點,引導他推動住房改革。
.
她沒有佔他便宜,所有他因為愛而做的事情都是自願的,好處也不直接落在她身上。
但只因為是對大眾正確的作為,瑪莎利用他人感情做的這些事情,就可以說是完全無辜、無心機、符合她心中所謂的正義嗎?
.
或許當時的生活困苦,真的會讓人不顧一切想要達到目的。
書中的時代(1890年左右),也是Jack London寫<深淵居民>的年代(1901,02年左右)。
是倫敦地區、當時英國都市生活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口可以說是宛如活在地獄都不為過的年代
「四周高聳的公寓遮去了光線,低低懸掛在他們頭頂的晾洗衣物永遠都洗不乾淨…..原本曾是宏偉豪宅的房屋被吝嗇地分隔成許多間小公寓,以跟平均工資相比高得離譜的租金出租。房間被分租然後再分租,因此人們早已忘了家庭的組成定義是什麼,一群陌生人為了杯盤和幾平方呎的空間爭吵不休。」(P255.)
當時奔向大都市的外來人口,為的只是追求一頓溫飽,以及那個所有人共同想望可以完成夢想的地方。
但哪怕到現在,“都市夢“對許多離鄉背井的人來說,依然“都是夢”。
「薪水奴隸的功能不包括思考 ……你認為他們有時間思考、謀劃、發動革命嗎?這就是最重大的罪行:根本不需要給任何人套上鎖鏈,因為他們自己的心智就足以成為手銬腳鐐。」(p282.)
有時為了生活已經很難,談什麼理想。
有時候為了生存,也許那些相對形而上的東西,更容易被放棄。
..
*蛇棲之地
雖然說人心多面,但如前面討論的,哪一面都是真實的。
鑽石的多面切割可以折射出不同的色彩,但不代表有任何一道光是假的,所有的光都是真實的。
.
我很喜歡故事中一位癡迷愛戀女主的天才醫生,路克。
他渴望嘗試當時可以說是驚世駭俗的手術(剖心、剖肺) ,他也成功了。
他的好友史賓塞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相信他、支持他(不論金錢或心理)。
但天才總是有點孤僻的,他從未好好跟這位朋友相處
(至少在我看來,這段友情有那麼點不對等。
不過…人暖自知,他們開心就好 ㄎ)
路克的眼中卻只有女主與一個個病痛的人體。
.
但在最後,他受重傷至使再也無法拿起手術刀,還在同一時間收到女主的拒絕信,當理想與愛情同時被剝奪時,對於一位這樣驕傲的天才,他如何忍受。
他只能想到了結自己。
但當他走到樹林中,準備要自盡時,想到的不是曾經成功的手術,不是一直深愛追求的那個女人,更不是自己的名聲與未來,
是史賓塞。
他突然發現,摯友多年的付出早就像一棵在心中盤根錯節的大樹,他無法忽視,無法辜負。
「多麼丟臉啊,令他遲疑著不把脖子伸進套索的理由,既不是還有希望爭取事業上的榮耀,也不是能夠獲得珂拉。西波恩,而只是區區一個朋友。」(p329.)
這是我覺得全書最感動我的一段。
如果說我們所有的慾望都像是蛇行於地一般,有時是這個點、有時是那個點在地上施施而行,所有接地的當下的那個面都是真實的。
那麼人生總也會遇到一份情感/慾望,不是蛇身/不屬於你自己,是他人。
是那塊承接著你、托著你不墜落,可以前行的那塊地。
對於路克來說,愛情的、志業的、名聲的慾望都在自己身上,反覆的顯現、反覆的落在這條前行的人生路。
但唯有史賓塞,才是那片讓他得以真實存在的大地。
這份情感是他未曾評估、沒有巧用心機就得到的。
這樣說很凡爾賽,但也因此很珍貴。
..
*蛇尾
故事所在的維多利亞時期是個相對來說,正蓬勃發展、快速轉動著的時代。
(深淵居民、德古拉是這時代
科學怪人、福爾摩斯也是這個時代)
我挺喜歡作者把人/人生描繪的更多元、飽滿,一個人一生所願,或說做決定時的原因,往往不單單只是感情、慾望或是事業。
這世界也不是理性或感性、信仰與科學、城市跟鄉村、傳統和創新這樣二元的,而是同時存在、相互牽引的。
.
不是非黑即白的一翻兩瞪眼。
就像蛇可以代表貪婪和邪惡,也可能是救贖與醫治。
可以是象徵等待化龍的一尾小獸,也可能是一位危險的美人。
可以是大人錯覺看到的一頂帽子,也可能是小王子想說的那頭吞象的生物。
可以是傳說中的,同時也是現實中的。
*
迷蛇記講了一幅維多利亞時期的眾生相。
這些人都不完美,情感中可能參雜著現實的考量,
想愛、想追求的過程中還交錯著這些、那些的害怕與擔憂。
(但在那樣的時代,怎能不考量?
<知否>裡明蘭說的,單純的情感是奢侈品,她一個小小庶女玩不起)
但正是這些不完美,讓一切看起來如此殘酷,如此酸楚,但也如此真實。
IG #readingatthenight
#一句話說書
======喜歡的段落======
P67. 要讓人心確實轉朝永恆,很少有東西能比得上恐懼。
P275. 她長大後自然會放棄希望,每個人遲早都會如此。
P284. 別要求我走進一種讓我受到約束、你卻置身事外的制度。還有別種生活方式 — 除了國家認可的類型之外,還有別種結合方式……讓我們純粹被情感束縛在一起,因為有共同的目標而相守。
P297. 不能老是逃避會傷害妳的東西。我們都希望這麼做,但我們不能:要活著就是得傷痕累累……沒有人天生就該孤獨。
P371. 她明白光陰是會遞嬗的,也了解曾經必要的事物可能不再派得上用場……作為一個女人,若是唯一的野心就是被愛,未免太可憐了。她有更好的事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