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
Podcast 萬用收聽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1pfh11t00r30h2dh8ei0vvd/platforms
單集上架日期:2022-04-08
YouTube 收聽:
寫在前面:聲音內容和單集敘述(Shownotes)以外的故事
Podcast 本身已經有聲音內容、單集文字敘述和補充連結了
既然要發更新文,就來試著寫點不在 Podcast 上承載的東西
目前還沒想清楚這些文章的共同主軸
也許是製作幕後、也許是發想內容的典故、也許是無關的生活瑣事
就姑且當作每次單集更新時的小彩蛋吧!
溝通與共識:每次合作案最費神的部分
對我來說,使用 mail 做為合作案溝通工具是最優先選擇
可以使用星號、分類標籤,結合行事曆和待辦提醒
最大程度地避免安排超過身體狀態能負荷的時程
也能提醒自己在清醒時儘快完成工作內容
只是台灣使用 LINE 通訊實在太普遍
很多窗口為了方便彼此即時回應
會透過介紹人或在信件中直接索取我的 LINE ID
以此當作文字訊息和檔案傳送來回的主要管道
就這次活動有兩位講者的狀況來說
便多次出現訊息認知落差
必須反覆向承辦人和另一位講者確認活動進行方式和內容走向
比起準備內容,這些溝通訊息往來、達成共識的過程更加費神
後疫情時代的演講型態
許多實體活動在這兩年漸漸轉型成線上會議形式
就我個人觀察,無論講者或聽者,開視訊鏡頭的狀況越來越少
常見的呈現形式就是大家在線上會議室一起觀看投影片內容、聆聽講者說明
得知這是一場實體出席的線上講座(講者到場、聽者在線上會議室) 後
第一時間我就跟承辦人說,我不會做投影片
這裡的「不會」,不只是我沒有打算做
自從生病後,我已經沒有能力做出邏輯結構清楚、排版簡潔吸睛的投影片了
我不會做,探究到底,其實是我給自己十分嚴苛的評價:「我做不到」
我告訴自己:
嘿!我可是個 Podcaster,只用聲音傳達我想講的內容
這是我已經做了兩年多的事,
到時還多了顆鏡頭在拍,讓肢體語言隨著聲音自然呈現吧!
現場總是有機的
極度緊張、焦慮和壓力山大的狀態下
活動前一晚完全無法入睡
列好大綱、按下錄音鍵、維持住呼吸節奏
一樣是 one take 完成這集 podcast
預計演講的內容約 40 分鐘,剛剛好的長度
排程發佈後正好天亮
吃完簡單的早餐
出門搭車前往會場
一切交給現場的夥伴和當下感受的自己
因為只有我和聽到這集 Podcast 的聽友知道預講的內容
而我知道,到時候講的不會完全一樣
就讓它以有機的形式,成為這場活動的獨家記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