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urplerub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書摘】經濟學家的騙局? 全球貿易的優點與取捨

Purpleruby
·
·
我們是否能想像,當我們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一件外套,在世界有第三個國家做這些外套的勞工,或許每個月領著比一件外套還要低的低薪生活,而我們所付出給商家外套的每一筆錢的獲利,最後可能是進了先進國家白領階級的口袋之中,又或者其實影響了自己國家公民產業勞工就業率,當然,我們消費時哪會想那麼多。

貿易的取捨:邁向更好的全球化, 我們如何重塑世界經濟新秩序?

我們是否能想像,當我們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一件外套,在世界有第三個國家做這些外套的勞工,或許每個月領著比一件外套還要低的低薪生活,而我們所付出給商家外套的每一筆錢的獲利,最後可能是進了先進國家白領階級的口袋之中,又或者其實影響了自己國家公民產業勞工就業率,當然,我們消費時哪會想那麼多。

就像在進出口貿易實務中,中華民國政府其實是禁止不少大陸製產品進口,例如「螺絲」,其中一原因當然就是為了保障本國的螺絲製造產業,畢竟台灣也是全球主要螺絲的供應國家之一。這個政策對我們的影響又是什麼?

《貿易的取捨》作者丹尼‧羅德里克是一位哈佛大學國際政經學教授,他在哈佛大學中對學生做的一項實驗調查,假設Nicholas與John各自經營一家互相競爭的公司,而John因為努力工作及投資、開發更好產品讓自己財富增加300美元,但導致Nicholas公司倒閉損失200美元,在這情況調查下,除了Nicholas,大多數學生是支持這種變化。後來羅德里克提到跟國際貿易相關的假設,假設John淘汰Nichola的公司是靠將生產外包給勞工權益未得有效保障的中國、印尼等,支持這種情況的人相對減少。

我們不可避免的是貿易、技術創新會使部分國家經濟、產業因無法跟上時代腳步而被淘汰,但我們通常也不會阻止技術進步這件事,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如害怕蠟燭工人失業而禁止電燈泡發明是很蠢的一件事,進而大家發現我們其實更在意的是程序公正這件事。但我們要從全球還是國家來看待與治理?

全球貿易政策應轉為輕型全球治理模式

羅德里克主張,我們應用輕型全球治理模式以尊重國內政策優先的方式。像是中國及印度因為重視國家主權,不願為了國際規則犧牲自己政策自主權。我們全球應尊重各國多樣性及對政策自主空間,哪類型應全球層面協調、哪類留給各國自行決定。

  • 全球體制:世界貿易組織
  • 輕型體制:關稅與貿易協定

貿易協定就像在全球治理中,利益集團追求全球議程的一種形式。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在認為因應全球化要有國際觀,全球化就須由全球治理,但適用全球性的問題可能是氣候變遷、疾病大流行等。其他像是「貿易」政策,如果各個國家可以清除貿易障礙,讓自己的國家經濟繁榮,而開放經濟是因為符合自己國家的利益而分開放對其他國家有利。因為經濟代價會由自己的國家承受,不是從其他國家獲取利益,其實都是仰賴各個國家國內經濟效益動機。

維持各國制度舒適多樣化下,爭取最大程度全球化

各國無權將自己國家的制度強加於另外一個國家,在透明度、廣泛代表性、問責、國內程序使用科學經濟證據上,制定全球規定,讓全球治理在增加而非限制國內決策下,產生有限的貢獻。

未來的經濟成長取決於新技術投資及取得的能力,而落後國家的成長潛力就在於如何縮窄技術與先進技術的差距。而政府將新技術利益與公眾分享,創新發明倚賴公部門支援,讓人民賺到錢又可縮短工作時間、靠紅利補充收入。

馬克思提到—技術進步使人可以「早上打獵、下午捕魚、傍晚養牛、晚餐之後批判世事。」的夢想可能有望實現。羅德里克提醒我們,眼前全球化雖然陷入困境,但世界經濟不是只有一種可能。

有些經濟學家利用「模型」簡單框架來分析世界,讓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因果鏈、了預測背後的假設,但因為過度相信他們喜歡的模型,造成會對於模型有力的證據支持進而貶低那些對模型不利新證據而造成「驗證偏誤」,如果能夠「依情況」從一個解釋框架轉移到另一個,才比較能為我們指出正確方向。

認真對待「思想」有助我們解答社會和政治生活裡的許多難題

要知道我們是誰、我們想實現什麼,因為自身利益看法都會受到思想影響。而思想如何進入如何進入政治經濟學的思考方式就是:偏好、限制、選擇變量。

偏好:取決於我們是誰、應追求什麼目標

  • 我是誰、我追求什麼:「自我」
  • 如何評估不同社會狀態及是否促進自身利益:如何定義自己(社會階級、族群)

限制:取決於有關世界如何運作

  • 行事方式基於對周遭因果關係的特定假設
  • 世界觀決定他們對自己他人行動後果的看法
  • 行動者認為自己知道世界如何運作:淡化不一致的證據、將正確模型達成共識

選擇變量:取決於有關我們可以使用什麼工具


國家公民與全球意識

也許永遠不會有一個世界政府管理一個全球政治社群,但我們每一個人越是有全球意識,向政府表達對全球問題的關切,越不需要所謂的全球治理。許多國家試圖利用貿易協定「改善」其他國家勞動、環境、社會標準的決策,但通常無效。

許多先進國家的非政府組織發起許多運動聲援第三世界國家的勞動、環境等問題,而這些也讓跨國企業清楚看到公民運動效力,迫使他們提高透明度、改變他們處理勞動問題的態度與方式。也許是你我對於生活、貿易對於自身利益意識越全球化,國家政策、跨國企業才更有全球責任感的意識。

《貿易的取捨:邁向更好的全球化,我們如何重塑世界經濟新秩序?》衛城出版

原文連結 紫色露比。供應鏈管理筆記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