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亂世裡的說書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活在當下,重新認識及時行樂

亂世裡的說書人
·
·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錢福‧明日歌》

不知不覺在同個地方上班也要在這個月滿五年,每年可以請特休的天數也來到15天。不過,如果回顧這段職場經歷,好像除了剛開始的幾個月,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COVID-19大流行度過。

五年時間是什麼概念?小學生再多讀一年就能升國中;國中生已經考完高中升學考,即將要為大學升學考做準備;升上大學的高中生,大學生涯已經度過一半;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可能開始服兵役(義務役)或已經步入職場。

如果回顧一生,可能會覺得不同時期的學生階段多少有些特別回憶。像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幹傻事、積極地參加各種比賽、犯了中二病看世界的方式跟他人不同、發展或投入自己的興趣、跟自己心儀的對象甜蜜的互動,或者欣賞遊玩各種動漫(ACG)週邊。除了「課業壓力、偶而的關係衝突和想滿足物慾」,身為學生的世界觀確實相對的有侷限性與單純性。

但是步入成年,除非啃老不然即便是躺平內捲也要想辦法養活自己。一般來說,活在相對和平的已開發國家,大部分的人要面對的並非生存問題而是生活問題。前者是身處資源匱乏的環境,即便和他人競爭/弱肉強食也不見得能撐到隔天;後者則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與機緣,多少可以人定勝天改變命運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這時所謂的「大人」也是有所差異。例如,有的人每天周而復始的過著自嘲為社畜的生活,平常光是要面對職場內的妖魔鬼怪要如何安身立命保住飯碗都是問題;有的人因為有妻小成為家庭的支柱,人生考慮的事物不再完全屬於自己;有的人意識到身為公民的義務,開始會關注公共政策期盼能改善既有的社會環境;有的人因為開始投資理財,看世界的方式不再只局限於自己的國家或自己的生活。

不過,相信很多安於現況的成年人會意識到,自己這五年嚴格來說除了對雇主賣命貢獻成果、積累稍微多一點的資產、年紀變大、健康偶而會出點問題外,好似人生的目標只剩下安分地度過到退休。更精確地說,如果一個人在學生時期是為家人的期望而活;選擇專長是為勞動市場的需求而活;步入職場的付出是為公司而活;賺取財富是為養活妻小而活,那麼這樣的人的一生意義到底是什麼?

假設一位30幾歲的人在外打拼或和妻小在外共組小家庭,逢年過節才去看父母。一年可能見五次,考量父母這時候的年齡接近50至60歲,那麼這輩子跟父母相處的次數可能不到200次。如果一個人的平均壽命是80幾歲,每五年換一台頂規手機大概能換10台;每兩年換一雙鞋子大概能換25雙;每八年換一台頂規電腦沒故障的情況大概換個8台。這裡想表達的是很多人會說,等有錢有閒的時候再盡孝、等有錢有閒的時候再享受,但是人生真的沒想像中的漫長,對30幾歲的人來講已經過完將近快40%

許多關係或機緣錯過了就沒機會再得到,浪費的人生也不可能重新活過一遍。個人認為,「及時行樂」、「安於現況」、「蹉跎光陰」是不同的。以蹉跎光陰來說,智慧型手機與面板的誕生,造成許多人幾乎一整天都在盯著螢幕看,兒童創作力與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紀卻都在跟這些電子產品度過;如果是老人家的話,人生可能只剩最後幾年,最後的歸宿卻是選擇與這些電子產品度過也略顯可悲;至於安於現狀的話,其實就是總有一天會遇到前述提到的對人生意義迷惘的問題;最後及時行樂,個人認為,適當地享受放鬆是對自己最起碼的尊重。現代社會很多人喜歡說自己很忙或裝忙,但是我更喜歡說「自己很閒」,這代表「我有更多留白的空間」與「可以自由掌控人生的時間」,也更能游刃有餘的投入些時間與反思,看待這個世界與周遭的社會現況是如何運作。然而人生在世該為自己的人生賦予什麼樣的意義與價值,才能夠在抵達終點時不留下遺憾?這或許是每個人都需要花時間思考的問題。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