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河南造钻石|WSJ中文版
河南工厂生产的人造钻石毛胚,改写了戴比尔斯几百年来缔造的钻石神话。在这篇报道中,我试图厘清这个全球产业链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河南工厂、印度中间商、美国公司在其中的位置。
放到十年前,谁都不会想到河南和钻石之间会产生什么关系。中原大地一马平川,历经农耕文明的历史辉煌,地下尘封着皇陵和青铜器,地上则种着小麦和玉米。但现在,河南人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了钻石,并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为了全球“人造钻石”的生产中心。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所(简称三磨所)的厂房位于河南省伊川县,这里最有名的是“仿古青铜器”。外表平平无奇的厂房里,三磨所创设了自己的“地壳系统”。技术工人把钻石“种子”,放入约两米高的机器,在中间小小的腔体中,通入甲烷和氢气,电离后,碳元素重新组合,一到两周,一颗“钻石”就生长出来了。
“整个过程,碳元素就像灰尘一样,一层层沉积。”刘洋洋说。刘洋洋是三磨所培育钻石品牌 DEINO 黛诺的负责人,人造钻石在河南刚起步那几年,他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几乎亲眼目睹了整个中原大地人造钻石崛起的奇迹。
今天,人们一般把“人造钻石”称为培育钻石。相对于天然钻石,业内将培育钻石类比为“试管婴儿”,或“冰箱里的冰”。
刘洋洋介绍说,两周左右的培育,碳元素经过沉淀,腔体里的“种子”就生长为一个长条形的立方晶体。
“通常一炉能培育出十颗左右的钻石毛胚。然后经过筛检,再根据颜色和净度,标记为 A 料、B 料和 C 料。”刘洋洋说。刚出炉的培育钻石毛胚,和刚从南非或者巴西等地的火山岩管附近挖掘出来的钻石毛胚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三磨所可以说是河南培育钻石的“黄埔军校”。从 1963 年三磨所参与制造出第一颗工业人造钻石开始,钻石这种世界最坚硬的物质,顺着人的流动,在中原大地上遍地生长,并结出了硕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长葛市的一家名叫“黄河旋风”的乡镇企业迅猛崛起,成为最早一批上市的人造钻石企业。很快,临近的南阳市成立了中南钻石,这家有兵工背景的企业,目前已发展为中国培育钻石的龙头企业。此外,在河南南方腹地的柘城县,力量钻石是当地第一家上市公司。
时间回到近十年,依托其技术的发展,河南的这批人造钻石企业研发出了珠宝级别的培育钻石,人造的石头迅速在国际钻石市场上攻城掠池,展现出生猛的规模效应。
其中,2021 年 9 月力量钻石的上市,成为了河南乃至中国人造钻石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力量钻石被称为“培育钻石第一股”,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而力量钻石所在地商丘柘城县,也因此拥有了更高知名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磨所的一位工程师回到柘城县,带回了人造钻石的技术。三十年间,这个处于中原腹地,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县城,年产金刚石单晶已达 30 亿克拉,金刚石微粉 60 亿克拉,金刚石专利总量也突破 6 万件,合计年产 400 万克拉钻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钻石之都”。
河南人在厂房里“种”出的培育钻石,不仅与火山岩管里的天然钻石抗衡,而且颠覆了钻石巨头戴比尔斯于 1948 年制造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市场神话,在国际珠宝市场上,河南出产的培育钻石仅仅是同品质天然钻石价格的三分之一。
国金证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培育钻石产能 826 万克拉,占全球钻石产量 40%-50%。其中 80% 的产能,来自河南的工业金刚石企业。
01 从工业到钻石
河南的省会郑州,万达坊的二楼有一家中南钻石的门店。在柜台前驻足,店员介绍说它们是中国兵器。每颗钻石看上去都差不多,闪得耀眼,有些在外围加了一排碎钻,有更大更闪的视觉假象。但在中南的一系列产品中,还有“手榴弹”“子弹头”样子的钻石,谓之“情系军工”。
钻石和兵器的关系可能真的有些牵强,但钻石离工业的距离确实不远。人造金刚石和珠宝级别的钻石合成原理一样,差别在于鉴定的环节。在国际通用的 4C(克拉、颜色、透明度、切工)的鉴定标准中,颜色和净度达标了,工业金刚石就成为了可以佩戴的钻石。
孙兆达是三磨所总经理助理,也是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的秘书长,他总是穿着印着“国机精工”(三磨所所在的集团名)的浅蓝色工作服。孙兆达在 2008 年进入人造金刚石行业,那时候他见一些金刚石老板,有人手上戴着大颗粒的黄钻,“很漂亮,是他们公司自己做的。”这是河南培育钻石的初代版本。
世界第一颗人造金刚石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 1955 年合成的。孙兆达说,那时候,人类想用碳合成金刚石做高功能性材料,结果合成了金刚石。后来,小颗粒的人造金刚石作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品,开始被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三磨所在中国的人造金刚石行业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穿过郑州高新区梧桐街 47 号,就是 121 号,这个不寻常的路牌与三磨所在上世纪 60 年代的“121 工程”有关。
孙兆达讲述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的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想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需要金刚石磨料作为加工工具的原材料。”三磨所的工程师王光祖带着团队来到北京,用时三年,终于在 1963 年成功得到了一把亮晶晶的“沙子”。1966 年,三磨所负责工艺制造,参与了国内第一台六面顶压机的生产,六面顶压机是生产金刚石最重要的机器。现在,这台功勋顶压机就放在国际精工大厦前的空地上,像个雕塑。
人造金刚石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它充当了工业最前端的“牙齿”,负责打磨、切割、抛光,广泛用于机械加工。在三磨所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台黄绿色的六面顶压机,展柜里还有砂轮、磨料、光学材料、导热材料,这些是工业最微小的组成部分,制造业的最前端。
孙兆达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河南涌现的金刚石企业,或多或少都和三磨所有所渊源。黄河旋风前身是一家乡镇企业,90 年代初,黄河旋风邀请三磨所成立联营厂,三磨所出人出技术。1998 年,河南的黄河旋风成了全国第一家上市的金刚石企业。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和现在被称为“钻石之都”的柘城县有关。上世纪 80 年代,在三磨所担任工程师的冯金章,回柘城办了第一家金刚石加工企业。后来员工学了技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金刚石产业在柘城县开枝散叶。这其中就包括现在的力量钻石。
孙兆达说,上世纪大多是这样的家庭作坊形式,河南各地涌现了许多金刚石企业。做了一段时间,有些有头脑的人,就到郑州寻找商机。金刚石意味着生产力,生产力就意味着赚钱。而那金刚石的产量不高,“也就十亿克拉,相当于二百吨,现在几辆大货车就拉完了。所以大伙都抢着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狂飙”的年代,孙兆达听过很多传说。“河南的金刚石老板拿一小袋金刚石,坐火车全中国转一圈,能背回来一袋子钱。”甚至催生出金刚石回收的生意,“那时候有很多湖南人在河南,专门买切削的废料泥浆,把里面的金刚石筛出再卖。”
到了 2000 年以后,孙兆达认为,房地产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金刚石企业的发展,建筑材料、家具、地板、瓷砖、造房子和装修的一切都需要金刚石,现在,河南是全球人造金刚石产业的中心,“十多年时间,全国人造金刚石的产量从 10 亿克拉增长到 150 亿克拉以上。”
中南钻石、郑州华晶、黄河旋风、力量钻石,一些公司在早期积累了原始资本——这也是现在河南几家能够做培育钻石毛胚的企业,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时代造人,现在的大老板大多数是 70 后和 80 后,从学徒开始做,赶上国企改制下海经商,做贸易、做经销,都是从苦行僧过来的。”孙兆达说,“河南的老板一代、二代都做金刚石生意,比较坚持。”
02 培育钻石来袭
至于国内的第一颗珠宝级别的白钻是谁造出来,孙兆达很谨慎,认为自己说的话代表不了整个行业,“行业里说法较多,没有一个定论。”
孙兆达解释,培育钻石技术的突破与高校的科研实验室有关。吉林大学有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从 2000 年代初就在邹广田院士团队的带领下研发大颗粒人造金刚石单晶,用于科研。后来,有些从实验室的研究专家和毕业的学生,加入了金刚石企业做技术转化,也就是在生产珠宝级别的钻石的方向上继续突破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2013 年前后,中南钻石、力量钻石都已经开始白钻的研发。据红星资本局报道,2014 年,华晶率先使用高温高压法(HTHP)量产培育钻石,生产出珠宝级别的白钻。2015 年底,华晶定增资 45.88 亿元,他们计划在 4 年内,建成年产 700 万克拉宝石级钻石的项目。同样是 2015 年,黄河旋风发布重大合同公告,与深圳市一家珠宝公司签订了金额 2.73 亿的购销合同。
孙兆达认为,2016 年开始,各家龙头企业将很大的精力放到了培育钻石的量产上。也是那时候,三磨所开始研发自己的培育钻石,不过和河南的另外几家主要做高温高压的企业不同,它采用的是 MPCVD 法。孙兆达解释,他们计划未来十年用 MPCVD 法制作金刚石的功能性材料。当我们提出要参观工厂的时候,三磨所表示了拒绝。孙兆达说,各家之间的技术是严格保密的。
2016 年开始,河南培育钻石工厂迅速崛起,新的钻石产业链将河南和印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听闻河南造出钻石后,印度商人最先到来。“那时候郑州的五星级宾馆,住满了印度商人。”孙兆达回忆。
印度苏拉特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钻石切磨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得益于人工的便宜(以前甚至起用童工),苏拉特以大量的家庭作坊起步,以打磨小颗粒钻石(0.03 克拉以下)为主,在量上打败了老牌的钻石切割中心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成为了新兴的全球钻石切磨中心。
现在,大约 90% 以上钻石毛胚都要先进入印度切割。钻石毛胚在那里经过切磨加工,才能变成我们脑海中的模样——一个宽而圆的基底,在八个面的结构中,圆底渐变成一个尖。普通的圆形裸钻有58个切面,棱角分明,璀璨耀眼,可以完美地折射光线。
一克拉培育钻石的毛胚大概在几百块,印度商人在河南买入后,在本国切磨加工成裸钻,再流向全球。朱光宇是自媒体《钻石观察》的创始人,他之前做天然钻石的生意,从 2018 年开始关注培育钻石行业,给钻石行业内的人士提供商业咨询服务。他认为,早期的培育钻石市场带着些许灰色。有些印度商人买入培育钻石的毛胚,切割打磨后,把培育钻石混到天然钻石里卖,赚取高额的利润。重灾区是流通的散货,比如钟表上作为时刻的碎钻,很少有人会去深究钻石的真假。
普通人的肉眼根本无法分辨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差别。需要鉴定专家在精密仪器下,深究钻石的生长纹理,才能做出判断。2015 年 9 月份,NGTC(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配镶钻石首饰的检测中,有超过 10% 的合成钻石用以假乱真的方式混入天然钻石中。2017 年,GIA 发现市面上有人在人造钻石上仿刻一枚 2015 年认证的 GIA 编号、冒充天然的钻石。
尤其是在美国,当时市场上一些来路不明的钻石引起了戴比尔斯的注意。像天然钻石这样被几家巨头割据的行业,戴比尔斯可以轻易地追溯市场上的钻石。非虚构著作《欲望之石》考察了戴比尔斯公司的崛起,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他们可以决定市场上有多少钻石,通过向市场上释放多少库存实现。在最为巅峰时期,戴比尔斯一度控制了全球 90% 钻石矿脉,大家用“很有礼貌的黑道”来比喻戴比尔斯。
03 Diamond Foundry与戴比尔斯的拉锯战
培育钻石对天然钻石的威胁不言而喻。在美国,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之间,陷入了一场剧烈的拉锯战。
一家名叫 Diamond Foundry 的公司在 2015 年研制出了培育钻石。这是一家具有硅谷基因的公司,CEO 马丁·罗斯柴森(Martin Roscheisen)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是一个创业者。2013 年,马丁的超薄太阳能板生意败给了中国的低价竞争,下一个项目,他将目光投向了实验室培育钻石。
李杨是 Diamond Foundry 中国区的总经理,在 2018 年加入该公司,一个人搭建了中国团队,将 Diamond Foundry 旗下的培育钻石品牌芮爱(VRAI)带到了中国。加入这家公司之前,他根本没有听说过培育钻石,但是其中的“高科技属性”吸引了他,他想做一个开拓者。
2015 年底,Diamond Foundry 正式发布,后面跟着一串瞩目的投资人,其中包括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2006 年,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血钻》上映,将安哥拉的血钻明晃晃地送到了美国观众面前——代表浪漫爱情的钻石,同时也是导致安哥拉内战不停歇的罪魁祸首。
一旦人们开始发问天然钻石来自哪里,其正当性马上就会陷入危机。《欲望之石》的作者汤姆·佐尔纳去了中非、安哥拉、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等地追溯钻石的踪迹。用他的话说,美国新娘手上的钻戒,可能出自一名遭到屠杀的刚果矿工下肠道,可能来源于安哥拉内战,再经过印度童工的手。
Diamond Foundry 生产的培育钻石不一样。观感上来说,实验室环境确实比在地球上凿个洞来得好。莱昂纳多在一封公开信里强调实验室培育钻石的道德性:“通过可持续地铸造钻石,在没有破坏性采矿的情况下,减少钻石行业的人力和环境损失。”
得益于莱昂纳多,名人开始佩戴起培育钻石,好莱坞女明星爱戴,嘻哈歌手也爱戴。这曾经是戴比尔斯在上个世纪的营销手法,在好莱坞电影中,浪漫的求婚要掏出钻石,特工间谍要争抢钻石。在大众媒体的攻势下,钻石被赋予“珍贵”、“稀缺”、“浪漫”的含义。
现在,时代的风向变了。毕竟附着在一颗石头上的故事,要看人怎么说。
不过,李扬说,“道德”也好,“环保”也好,“名人”也好,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反映到消费市场上,其实没激起多大的水花。那时候培育钻石还叫“人工钻石”或者“合成钻石”。
2015 年,戴比尔斯联合 ALROSA 等一共七家钻石矿业公司,成立钻石生产商协会(Diamond Producers Association,简称 DPA),上一年,七家巨头的原石销售额超过行业的 80%。戴比尔斯还将自己的广告语改成了“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强调“真”,甚至花费 4000 万美元研发“人造钻石鉴定器”,以免消费者买到“假钻石”。
“像是 JCK 的珠宝展,我们那个时候是参加不了的,相当于把我们屏蔽在正规的珠宝圈之外。”李扬说。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 2018 年,现在,大家把 2018 年称为培育钻石元年。原因在于 2018 年 7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改变了持续 62 年的“钻石定义”,删去了“天然”一词,将培育钻石纳入钻石品类。美国宝石研究院(GIA)、国际宝石学院(IGI)等鉴定机构迅速做出动作,推出培育钻石鉴定服务,标准还是 4C。相当于,培育钻石得到了来自于官方的认可。
同年 10 月,戴比尔斯迅速作出反应,一改往常打压的态度,发布了培育钻石品牌 Lightbox。售价 800 美金一克拉,而 Diamond Foundry 的售价是 3000 美金一克拉。
戴比尔斯击穿了培育钻石的底价。
朱光宇认为,这是戴比尔斯的“阳谋”。“把培育钻石价格从天然钻的 70% 多一下压到 30%,目的是要拉开天然钻石跟培育钻石之间的档次。
朱光宇说,其实戴比尔斯早就做出了培育钻石。戴比尔斯有家子公司元素六(Element Six),和河南的企业差不多,做人造金刚石,自然也能做培育钻石。
“戴比尔斯本质是矿业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于卖天然钻石毛胚,之前不做培育钻石,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天然钻石的利益。现在做培育钻石,也是为了拉开差距,保护好自己的天然钻石利益,这是核心。”朱光宇理了理戴比尔斯这么做可能的思路。
戴比尔斯的动作是一个巨大的信号弹,朱光宇说,零售商不再忌惮戴比尔斯,开始接纳培育钻石品类。培育钻石在零售的渠道铺开。根据贝恩咨询报告,从 2015 年到现在,培育钻石的份额在钻石品类的渗透从 1% 上升到 5%。
照理说,巨大的价格差距可能会让 Diamond Foundry 直接陷入危机,从此一蹶不振。但李杨说,Diamond Foundry 反而因祸得福,“多亏戴比尔斯,美国消费者才广泛地了解到培育钻石是什么。
“Lightbox 最开始定位时尚,只有项链之类的珠宝饰品,没有婚戒,也不出具证书。”李杨认为消费者还是认可 GIA、IGI 开具的钻石鉴定证书。“有些消费者通过 Lightbox 了解到了培育钻石,但他进一步想买婚戒,于是就转向了 Diamond Foundry。”至于价格,李杨说 Diamond Foundry 扛住了压力,反而在 3000 美金一克拉的基础上往上升了升。
“反正那之后 Diamond Foundry 的销售额迎来了指数级别的增长。”李杨总结。
04 卖一颗赚一颗
风越过大洋,通过产业的链条,很快从美国刮到了中国。合规后的培育钻石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毛胚需求。刘洋洋说,各家产能有限,那时候“卖一颗赚一颗”。而且根本不愁卖、供不应求。
一台六面顶压机,可以生产工业金刚石,也可以造价格更加高昂的培育钻石。孙兆达说,“2016 年开始,大家把一部分工业产能挪到了培育钻石上。”据腾讯棱镜的报道,柘城力量钻石的一位负责人透露,2016 年力量钻石把一半的产能转到生产培育钻石上。
刘洋洋出生于 1991 年,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小时候他家就开钻石切磨加工厂。2018 年,厂里开始接到了加工培育钻石的订单,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培育钻石”。刚开始他对培育钻石无感,觉得培育钻石“人造”,消费者很难买单。后来,他目睹有人靠着做培育钻石生意发了财,他对培育钻石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能赚钱。”
孙兆达认为,培育钻石的火热从 2020 年下半年到 2022 年上半年达到了高峰,“培育钻石占了工业的产能,导致工业金刚石也供不应求,两边都奇货可居。”“价格非常好,而且培育钻石是卖方市场,现金交易,先拿钱再给货。大家也不挑货,A等、B等和C等的产品都被拿走。”
2021 年 9 月,力量钻石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培育钻石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十一倍。“培育钻石”和新能源车一样,成为被看好的“概念股”。很快,中兵红箭(中南钻石)、国际精工、黄河旋风等上游企业也一并被划入赛道。刘洋洋觉得,现在,至少炒股的人都听说过培育钻石了。
得益于力量钻石,柘城县拥有了更高知名度。这个人口刚过百万的平原县城,辣椒是它一直以来的主要产业。2019 年,柘城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现在,几乎一夜之间,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钻石之都”。2022 年,力量钻石宣布在原有 200 台压机的基础上,购置 1500 台六面顶压机用于未来三年培育钻石生产。翻看力量钻石的 2022 年财报,培育钻石实现了营收 3.89 亿元,成了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也成了这个小县城的明星企业。
河南生产的培育钻石毛胚,大部分都先去了印度切割成裸钻,镶嵌后进入了美国的珠宝柜台。国际钻石生态链由此发生了变化,河南毫无争议地晋身为全球钻石新的生产中心。
现在,每隔一两个月,刘洋洋的团队就要带着培育钻石毛胚、裸钻、钻戒成品,去全国各大珠宝展销会,搭起台子,对接全球的客户和供应商。2019 年开始,培育钻石有了自己的品类展区。源头企业就是几家熟面孔,但有越来越多本来做天然钻石生意的人,转型做起了培育钻石,别无其他,“因为利润高。”
刘洋洋说,深圳水贝的钻石批发商中,很多人都从天然钻石转型做了培育钻石。“对多数批发商来说,为了对客户负责,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只能二选一。”
05 中国的戴比尔斯
除了这几家上游生产企业外,廖永忠是个大家会提及的名字,他以前做天然钻石生意,2016 年创办的河南晶拓国际钻石有限公司,落地柘城县,是培育钻石行业最大的贸易商。廖永忠采取的是包销模式,也就是买断毛胚生产企业大部分的份额,以此来和印度中间商议价。2016 年 10 月,他和中南签订了购销合同,金额为 1.7 亿元。“相当于那时候中南的货基本没有往外流通,生产出来就全包。”
刘洋洋解释,中游的印度中间商相当于咽喉,对于培育钻石毛胚的收购价,他们手上有很大的议价权。三磨所里也经常会出现印度商人的身影,跟在销售后头软磨硬泡。
“而且印度商人很团结,很会压价。”说起印度,河南当地几位从业者都带着些许无奈,“A 过来跟你谈一个价格走了,回去就告诉 B ,过来直接拿着 A 谈到的底价跟你谈,再谈一个新的底价,然后再告诉 C。”一旦降了价,再升回去就不可能了。
孙兆达和廖永忠相熟,他认为,从 2018 年开始,廖永忠统一了初期较为混乱的局面,大家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时光。他说,廖总相当于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作用,“有序地向市场释放库存,价格就能稳定。”
朱光宇认为,中国的钻石毛坯在短时间内能够出口,占到一个全球比较大的份额,刨去美国市场的需求,从操作层面来说,像廖永忠这样的大包销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相当于搭建了一个很大的桥梁,让货能走一条高速公路出去。如果没有他的话,可能就有很多小的桥梁。”
刘洋洋很敬佩廖永忠,“廖总那时候有很大的野心,相当于一家民营企业想掌握全球培育钻石的定价权。”
和戴比尔斯等巨头对天然钻石的控制差不多。
但是这个模式最终没有建立,其中有很多晦暗不明的部分,有互相之间的提防和不信任,有混乱、有热钱、有投机。我们联系上廖永忠时,他拒绝了采访,表示“已逐步淡出培育钻石行业”。
培育钻石的巨大财富效应,吸引了更多河南人的加入,当然也吸引了更多投机者和热钱的进入。现在打开社交媒体,搜索培育钻石,除了几家大品牌,还有很多工厂,放几张六面顶压机的工厂图,家家都号称自己是河南源头工厂或者工厂拿货。实际上,拥有批量生产力的上游企业只有不到十家。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投机者,刘洋洋认为,现在河南有一些小厂商将培育钻石毛胚以低价卖给印度中间商,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不过问起有哪些小厂商时,他表示不方便说。
刘洋洋说,“现在市场挺乱的。甚至有设备生产商宣传,买机器送技术。”设备还是挺贵的,一台就要一百多万,刘洋洋一个朋友的厂里买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把技术琢磨透。
中国超硬材料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生产培育钻石的六面顶压机约有 3000 台。三磨所还有一个重要业务是生产六面顶压机,“今年的订单已经排满了。”刘洋洋说。
孙兆达则认为,培育钻石的第一波热潮已经过去。受疫情影响,2022 年的下半年到现在,火热的行业被泼了一大盆冷水。疫情放开之后,印度人凭借打磨加工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带着他们国家的支持力度重新回到河南,开始疯狂低价采购,企业为了清库存,也低价卖出毛胚,钻石毛胚的价格持续往下掉。
“工业品的价格下滑是必然。”孙兆达作为超硬材料分会的秘书长,一开始有建立一套行业自律机制的愿望。他牵头举行了好几次价格协商的会议,号召大家有序扩产、稳定价格。
“没什么效果,也不怪大家。价格是市场行为,很难做到强制。”孙兆达认为产业链不齐是价格下滑最本质的原因,“中游的切磨没有,下游的市场也没有,那就只能看印度人和美国人的脸色。”
家里开钻石切磨厂的刘洋洋说,切磨这一块,国内目前在互相挖技术工人。“切磨行业工人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刘洋洋打了个比方,街上有十个人参与招工,经过统一培训后,只有七个人能留下来。再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沉淀,其中能有三个人掌握高级切磨工艺就不错了。
刘洋洋认为,印度的切磨优势除了人工成本低,还有设备齐全,“每颗毛胚内部瑕疵的位置和类型都不一样,我们会把毛胚分成 A 等、B 等和 C 等,A 料的瑕疵最少。但一些印度人不喜欢买 A 料,他们喜欢买 B 料和 C 料,因为他们有精力把料破开,切磨成几颗小钻石,实现利用率最大化。”这要放在国内,算一下人工账和设备账,怎么都划不来。
现在三磨所合作的国内切磨工厂主要在西安和广州。“要是我们现在在国内成立自己的切磨厂,也得从其他工厂挖人,还是掉到同一个漩涡里。”
大家都想囊括培育钻石的全产业链,主要处在切磨中游的印度也在争夺上游生产端的份额。从 2022 年开始,印度从国家层面支持培育钻石行业,给予关税优惠、用电补贴等一些列措施。“一年的时间里,从几乎是零的份额,上升到了 10%。”孙兆达觉得对国内来说,这样的形势要引起警惕。
孙兆达觉得印度生产的低价毛胚,也扰乱了国内市场,“它的产品良莠不齐,价格很低,在疯狂蚕食市场。”刘洋洋要乐观些,“印度 IGI 出具的证书,在国内复检会出现掉级。一颗裸钻在国内鉴定结果是 F 色,在印度可以估成 D 色。”他认为印度出产的钻石不太受市场认可,在国内流通不起来。
06 大家都在等
朱光宇做《钻石观察》前,做了十几年天然钻石的贸易生意,他觉得,之前中国在天然钻石市场上的位置,“说得不好听些,就是接盘侠。”他接着解释:“因为中国没有什么钻石的上游资源,只有十万克拉。量少,品质也差。所以开采都在外边,切割打磨都在印度。然后我们再把成品钻进口到国内来进行零售。”
而现在,河南成了全球钻石市场的新中心。朱光宇认为,是美国消费市场的崛起,直接拉动了对上游中国培育钻石毛胚的需求。现在,美国新娘手上的培育钻石戒指,有一半的可能性来自河南的几家龙头企业。
“全球的培育钻石看中国,中国的培育钻石看河南。”刘洋洋对培育钻石的发展信心十足。所有消费品都会认同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来源于人口基数的底气,钻石也是如此。既然美国消费全球 80% 以上的培育钻石,那中国能不能消耗更多?
2020 年 9 月,Diamond Foundry 旗下品牌芮爱在上海开启全球首家线下旗舰店。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专卖培育钻石的门店。
河南的金刚石企业也不满足只生产培育钻石毛胚。相比陷入被印度中间商扼住咽喉的困境,他们将更长远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零售市场。从生产到零售,品牌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
2021 年,刘洋洋到三磨所筹备新品牌。刘洋洋觉得,河南的培育钻石在生产端已经打下了半壁江山,但培育钻石品牌在中国的市场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至今也没有一个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他因此觉得现在是创立品牌的好时机。三磨所旗下的 DEINO 黛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在三磨所的三楼,他们造了一间明黄色调的展厅,最里边的玻璃小间,放着很多打光设备。刘洋洋介绍说,这里主要是为了拍摄短视频和直播卖货的时候用。柜台里陈列有椭圆、水滴、方形的钻戒,刘洋洋展示了几颗戒指,介绍这是莫奈的“睡莲”,那是梵高的“星空”。
三月初,刘洋洋请了郑州当地的一个带货主播来直播卖钻石,第一天她先是带大家参观了大厦前的功勋六面顶压机,介绍了一下三磨所和培育钻石的渊源,做个预热。第二天晚上直播,卖了 80 多万,都是大克拉钻戒和吊坠,单价万元以上。
与钻石的零售市场相比,现在培育钻石依然在资本市场里最为火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牵动股价的起伏。公开资料显示,2021 年 10 月,周大福短暂上线培育钻石品牌 CAMA,又迅速撤下。2022 年 8 月,力量钻石宣布和潮宏基达成合作。可以看出,做天然钻石的品牌都紧盯着培育钻石这块巨大的蛋糕,但这又会影响自身在天然钻石领域稳固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在等待有人能够率先出场。
市场教育的成本巨大且缓慢,刘洋洋期待像周大福、周生生等这样的传统珠宝商出场,把培育钻石的市场做起来。市场大了,谁都有机会乘上这股风。
撰文:Shifan
摄影:高苗子
找到我:
@小红书:Shifannn(会放一些个人文字)
@邮箱:729568646@qq.co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