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訪談:與阿亂Aluan的區塊鏈閒聊(下)
Work with AI
Aluan:我其實使用了非常多的 AI 工具,也會寫程式,嘗試各種新技術。我相信,作為一位當代藝術家,尤其是和過往的創作者有別,擁抱最新的工具是必然也是必要的,絕不能一味排斥。
過去幾年,我體會到一件重要的事:我曾經跟大家提過 葛如鈞 寶博士——雖然當立委後,跟民眾對話方式有一些不同,但在 2014 年,他曾赴「奇點大學」進修。我們倆是十多年的朋友,甚至從 2011 年就相識。他從奇點大學回來後,有一天找上我,告訴我:「阿亂,我覺得以太幣超屌,你一定要去買!比特幣也很棒,你趕快去做作品吧。」然而那時候我完全沒有照著他的建議去做。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有些人或許很早就看到了機會,但藝術家常常過於堅守自己的領域,以至於沒能及時跟進。我以前也是如此,只在自己熟悉的範圍裡打轉,這對我而言,後來成了一種束縛。如今,我努力改變這種思維,不再給自己過多限制,儘可能地拓展視野。
有時候,我可能看起來「沒有原則」,因為我幾乎什麼都願意吸收。像我在臉書上有位朋友 蕭上農 (Fox),他是一位時事觀察家,常追蹤各種新知與趨勢,而且很少發表個人評論,而是轉述並整理不同的觀點。我認為,對當代藝術家來說,保持這種開放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只專注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而要讓疆界不斷擴張。
不過,說實話,我觀察到台灣許多藝術家仍難以做到這點,這是我覺得最可惜之處。大家往往太侷限在自己的範疇裡,或許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我所面臨的那些痛苦和反思。但我相信,只有不斷開拓並接受新事物,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藝術創作與視野。
Arttseng:可是我覺得,如果大家都使用 AI,會不會造成風格越來越相似?
Aluan:其實我們可以嘗試很多工具和技術,但藝術家最終只能「留下真正想要的東西」。在創作過程中,你可能擁有各種素材與資源,看起來很豐富,然而最終呈現的成果,往往只能是某個「極具代表性」的核心。你不能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要——這樣反而會失去方向。
這其實和「品味」有關。如果你能堅持在某個範疇內深耕,就能展現你在這個領域的深度與理解。同時,在對外形象上也需要有個明確的界限。因為人們的認知其實相對有限,無法一下子接受過於多元、複雜的形象,他們傾向給事物貼上標籤。
所以,如果希望被理解並且被接受,你必須讓大家清楚知道你是「怎樣的藝術家」。這並不是放棄多元創作,而是為了在專業領域內打下足夠基礎,使觀眾能夠最快速地抓住你的特色與美學。
Digital art與日常生活
Arttseng:我覺得,如果要讓 NFT 更普及,就必須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
Aluan:其實 Rodeo 正在嘗試做的事,某種程度上就是把 NFT 與生活結合的過程。回想當初 比特幣 剛出現的時候,那些真正懂密碼學的人與早期支持者,一開始並沒有看到「爆炸性」的發展;而是經過十多年的演變,從 2010 年到 2025 年,才慢慢到達如今的規模。又或者像 Google 早在 2014 年的 DeepDream 計畫就已經出現類似 Sora、Midjourney 那樣的生成技術,但一直到 2023 年才真正引起廣泛關注。
我們 Akaswap 其實也是這樣的「早期信徒」。在 2021 年,我們就看到了這項技術的潛力,曾經以為會迎來立竿見影的爆發。然而事實證明,人類理解新技術的模式往往是以「十年」為週期來醞釀的。所以,儘管我們一直深信不疑,也需要修正對技術成長速度的預期。這些變革或許不會馬上到來,但最終一定會出現。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只有我一個人的想法。我一直很欣賞的先驅藝術家,例如 Casey Reas 和 Golan Levin,也都投入了 NFT 領域,他們與我一樣,對這個趨勢懷有堅定信仰。我年輕時就是讀著他們的著作與論述長大,或許我比他們更早在區塊鏈和 NFT 方面行動,但大家的信念其實很相近。
從這些例子中,我漸漸體會到,早期的支持者往往「過度樂觀」地預估了技術普及的速度。關於「NFT 會不會普及?數位資產會不會深入我們的日常?」我的答案是:它絕對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快。也許真的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讓大多數人真正接受與使用。
舉個例子,我現在 42(快 43)歲,想起 1999、2000 年時,我還是高中生或大學生,那時候如果想上網買國外商品,會覺得在網路上用信用卡刷卡很可能就是詐騙。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網路購物能成為主流,雖然技術早已就緒,但大眾需要時間來建立信任。
所以,我相信區塊鏈用於支付,或是 NFT 作為數位資產、身份認證等,用途都勢必會到來,但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去醞釀。
我最近也不再緊盯著幣價或市場漲跌。畢竟長遠看來,技術的普及度與應用場景才是核心,而不是短期的價格波動。
Yii:我有過一個關於國際貨幣轉帳的經驗:當時我在 VERSE 平台購買 NFT,直接從台灣銀行帳戶扣除美金。後來我想把販售得到的美金匯回台灣銀行帳戶,但一個月過去了都沒有成功。於是我跟 VERSE 溝通,最後就選擇透過加密貨幣 USDT,結果兩秒就到我加密貨幣的錢包裡了。
Aluan:其實,像烏克蘭和俄羅斯在爆發戰爭時,許多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也使用加密貨幣來進行交易或資金轉移。戰爭往往會加速區塊鏈的發展,難民(Refugees)也是同樣的道理。之前土耳其地震時,Akaswap 也曾透過加密貨幣管道進行捐款。
當政府功能一時停擺時,你會瞬間發現加密貨幣非常好用。只要帶著一個錢包,即使跑到國外,所有資產都不需要透過銀行或政府的繁瑣流程。尤其是戰爭爆發時,銀行往往就直接關閉了。
關於 Akaswap 的募資需求,我們其實也跟全台不少大公司接洽過。我相信他們也看好區塊鏈的潛力,但暫時不願意現在就投入。
Arttseng:這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了。
Aluan:是啊,必須要「氣長」一點才行。畢竟這是長期發展的領域,需要時間去醞釀與突破。
最近推薦的三件作品
Aluan:我個人比較偏向技術導向,所以特別欣賞在技術上不斷進步的藝術家。回頭看 Art Blocks 上那些最經典、最暢銷的作品,如今可能會覺得「嗯,這作品其實也沒有那麼厲害」。
我喜歡的藝術家必須持續前進,並展現他在生涯中的獨特魅力,最重要的是「一直在進步」。目前我欣賞的藝術家之一是 Nat (Nat Sarkissian),我覺得他一直持續在突破自己。
Arttseng:你是有看過他的程式碼?還是從什麼地方了解到?
Aluan:對,我看過他的 Code,也理解他作品的複雜度與難度,確定他一直在進步。而且重點是,全世界許多藝術家都在進步,但 Nat 的成長幅度非常顯眼。
我第二個想推薦的是 Golan Levin。他在 2023 年初有一件細胞主題的作品,Golan Levin 基本上就是天才,他幾乎沒有在賣 NFT;那件作品也不算真正的 NFT,只是放在類似 NFT 的環境裡。但市場對他的作品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為他就像「領先時代三十年」的人,暫時沒有人看懂再正常不過。如果你相信他的價值,可以買下來,別太在意未來漲跌。或許有一天他就會像常玉一樣被重新認識。
Golan Levin 在 MIT Media Lab 的時候,是 John Maeda 最得力、最受矚目的學生。如果你去看他在 TED 上的演講,就會感受到他那種驚人的魅力。他的藝術實力真的非常強,所以他也是我最喜歡的藝術家之一。


另外,其實有很多人我都想推薦,但如果要講一個目前價格還沒那麼高的,我會選 波蘭 的 Mrkswcz,他也一直在進步。
Arttseng:他是不是有一個新作品是關於山脈與道路的?
Aluan:他最新的作品似乎是做立體雕塑的,他經常在推特上分享。我認為他的實力極度扎實。舉個例子,就像在 1860、1870 年的時候,印象派剛冒頭,沙龍上可能有人畫出了類似的作品,就先紅了,但真正能讓印象派大放異彩的那些人,可能要再經過十年才會出現,並受到前期的影響。
我覺得我剛才提到的這些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可能比一些在 Art Blocks 上賣得很好的藝術家強上好幾倍。只是他們還不受市場青睞,是因為他們並不是以「市場導向」在創作,也比較不擅於宣傳,但反而很多藝術家都很買單。如果你想投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他們的「二級市場」。因為有時候,一級市場我們都搶不到,但藝術家本身如果也在收別的藝術家的作品,那通常就代表這些作品真的不錯。所以可以去觀察哪些作者彼此之間會互相收藏。
Arttseng:那 ciphrd 呢?他怎麼沒在你的清單裡?
Aluan:喔,我也很喜歡 ciphrd。不過我剛才講的「喜歡」其實可以列出很多人。ciphrd 在最巔峰的時候做過一件作品叫 Ethereal Microcosm (EM),超級強大,幾乎是全球生成藝術領域最頂尖的一批創作之一。能達到那種等級的人,全世界也沒幾個。
他近來比較少發表新作品,可能是因為忙於經營 fxhash,也就沒辦法兼顧創作了。


寫生旅行
Aluan:以前教過我的一些大老師,常常會用「去越南畫畫」這件事來調侃我。
他們說:「你一定是財富自由了,我們當教授的只有暑假才有時間外出,而且通常會選擇美國或其他重要國家走訪。沒人會跑到那麼『無聊』的地方去寫生。你會去,肯定因為你財務狀況很好啊!」——已經有超過三位老師這樣開玩笑地跟我說。
但其實,正是這段到越南寫生的經驗,讓我放慢了步調,也因此在 Equinox(春分) 這件作品中,更加注重細節和質感,甚至有點回到繪畫般的精緻度。只是讓我有些感慨的是,春分 其實做得非常用心、非常精彩,卻沒有被太多人看到,這點讓我有點懊惱,但也只能繼續努力..
(下篇結束)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