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學生時期的經歷
近十年左右,就在進入社會也滿了十年的一個里程碑,決定讓自己有個完全不同的生活轉換,不要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也想自我挑戰一個人的寂寞並享受之。
訓練中心的緣份
當時為了申請幾所目標學校,下決心要先考 IELTS。由於人在成都,當然就只能就近找合適的訓練中心。印象中去了三個地方,第一個是私人家教類型,在一所師範學校附近的民宅裡。進去後在簡陋的書桌上丟給我一本試題,限時要我完成。在一番轟炸煎熬後,勉強完成了好長一段的試卷。然後還跟我做了基本的口語對談。了解一下未來怎麼上課安排與費用後,離開。感覺類似是大學老師在外面自己做的副業,也沒有好壞,只覺得似乎跟我想要的與「磁場」就是有點哪裡合不上,所以放棄了。第二間有點連鎖性質,但走到附近就沒有上去的感覺,直接被忽略。後來回家又研究了一番,最後在家附近寫字樓找了一家訓練中心,至少在不知道品質的情況下,離家不遠可以方便利用下班之餘去衝刺一番。
當時一班有十名左右的學生,我應該是全教室裡,或是全中心裡最「高齡」的長者了。學生們一半都是真正在學中的學生。更妙的是還有兩三位是主修「外語」的學生。那為什麼還要花錢到外面補習?第一次上課半小時後就搞懂了,原來主修外語的同學應該在學校根本都是在玩樂吧!不用考量聽說讀寫,連基本的單字量都相當驚人的不足。也有兩三位是年輕女生剛進社會不久,可能準備出國去或是遊學,或是......就體驗生活。(是的,這就是成都的閒散生活最佳寫照,生活的「舒適」真的比汲汲營營要想辦法發財致富重要太多了~)
給自己的動力
歷經兩三個月的訓練,其實說實在的是有一群人系統化的指導你入門準備這一門考試。在四科的測驗中均有各自的準備技巧與訣竅,如果沒有被事先訓練過,的確第一次直接面臨會是處於慌亂狀態,尤其時間會嚴重的不足。而真正的「硬底子」則是迴避不掉要自己努力。當時每天上下班車上我都放著一本字彙,只要一停紅燈一定就拿起來重溫。手機裡也裝了輔助重複強化記憶的單字練習 app,離開校園十多載,真是最認真的時刻了。
後來考試報名,因為考試週期剛好與返台時間能配合,所以在成都、台北各自報考了一場。第一場在成都,久違了的在校園裡進行一天四科的考試。就像當年大學聯考一般的感受。考完後,感覺還算盡到自己的努力發揮,最後出來的成績也超過最希望申請的學校。第二場在台北的考試就完全是自我挑戰似的再去一次,不過成績反而沒有第一場好,差了 0.5 分。
拿到成績,努力的準備各種申請材料,翌年初就準備負笈前往太平洋對岸,進行人生中的另外一個不一樣的篇章了。
感受
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其實是年輕人的幸福與不幸。幸福的是現在衣食無缺、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年輕人用著家裡付的學費,在大學用力「混」四年,而家長還是努力要再幫他們規劃到海外喝喝洋墨水,鍍個金,屆時再回到國內看怎麼安排。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最佳的警惕。自己每次下班疲憊的回到家,餓著肚子胡亂吃點三明治就繼續跑去訓練中心上課,看著大家用應付的心態上課。都覺得不可思議。連帶的其實上課的老師們,也都是年紀輕輕,對待這份職業的心態也是得過且過。有幾位認真的,但也有上課就是明顯在等著下課的,不斷用笑話、閒聊混過時間,提早下課。反正,提早下課學生也開心,他也樂得早點回家玩樂去了......
另外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與習慣。過去自己求學過程也一樣覺得茫然與對主修的乏味感受,所以大學只用最低標準pass,很多閒餘時間要不就是鑽進了電腦硬體、軟體的世界,要不就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但此番自己有動力去做的事情,就是自我鞭策的去天天背單字、週週練習考題,還定期練習寫作文給指導老師挑錯。要說對真實應用有什麼實質幫助,其實更多的是把基礎扎根的更為紮實,奠定後來在海外的腦袋空白找不到合適單字的時間減少的困擾。
出社會後,難得的一段體驗,後續再另文寫寫在太平洋另一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