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官場.洋場
抗疫初期我為了打發時間,讀完高陽的歷史小說「胡雪巖」三部曲,由於印象深刻,所以在這裡寫點感想。
1. 選擇這本書,個人狀態是抗疫期間的思潮起伏。我喜歡讀歷史書,有兩個時期的好書我一直會留意,其一是文革,其二是晚清,前者是人性扭曲的極致,後者是千年一遇大變局之前的掙扎與探索。抗疫期間我想讀胡雪巖的故事,當然不是偶然的,其實高陽這本書很明確地介紹一個人在亂世之中如何掙扎向上,如何尋找靠山,如何揚名立萬,然後又如何為一切的成功而付出代價。在亂世之中,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的,平民百姓固然受苦,但做大官的會動輒得咎,即使成為財閥,也隨時會行差踏錯身敗名裂。
2. 胡雪嚴在清末有財神的美譽,發達致富是靠官商勾結,公款私用,霸佔市場,然後不斷擴展,不停收買官員為其效力。當然他並不是壞人,他對人友善,能體恤下屬(但因此也種下禍根),出手闊綽,又很講信用,高陽寫他年輕時能言善辯,隨機應變,見識過人,為他第一個靠山王有齡出謀劃策,令他在官場上步步高陞。他又肯為朋友出力,也對貧苦老百姓相當關懷,書中寫他為淪陷於太平天國的揚州難民出錢出力,突顯他雖然是奸商,但也有急公好義的性格,所以才是值得書寫的人物。
3. 胡雪嚴以經營錢莊起家,又因為跟漕幫關係深厚而涉足水路運輸(買賣軍火),然後又有批發絲到外國(當時是重要的對外貿易),還有典當,藥行,他的生意並不是一間兩間的小企業,而是跨區跨省集團式開設多間分號的集團式經營,以今日的分類就屬於綜合企業了。書中詳述他如何借錢借力借勢,把不同類型的生意做大做強,這是整個系列最有實用價值的部分,尤其時看他如何攀關係,怎樣跟人談生意,用什麼手段應付競爭對手,高陽以這些情節充分反映中國商場特有的進退之道與特殊性質,這是現代管理學都不會涉及的範圍,但這些特質到現在仍然存在,胡雪嚴由無名小卒到變成大老闆的過程,正是各式中國式談判與商戰的典型案例。
4. 書中突出的經營觀念是三個地方:商場、官場、洋場。做生意要與客人打好關係,與對手劃出分際。當生意做大了,就要尋求官府的疪護,這不單是為了確保安全(這方面的事更多是交由幫會去效勞),拉攏官員是為了得到特權,得到了特別照顧,就可以橫行無忌,為所欲為。而為了突顯地位,胡雪巖也想到要巴結洋人,在官員面前包攬涉洋事務,在洋人面前聲稱可以直接向當權的大官提意見,然後兩面通吃。這個原理證諸目前,還是沒有太大改變,所以官商勾結之事每次被揭發都大同小異,而一些公司仍然會不遠千里跑去其他國家上市集資,往往也是方便掩飾與哄騙。但因為欠缺明確的制度,以這套方法即使把生意做到胡雪巖那麼大,一旦官場的靠山倒下了,就會有人想取而代之,在小說中,他的最大靠山是左宗棠,而跟他作對的商人是依附於李鴻章的盛宣懷。當時朝左、李兩人是朝中支柱,但多年來都有心病,最終形成權鬥,而且不是兩個人在對立,而是演變出兩幫人在對抗,在朝在野都明爭暗鬥,互相攻擊,讀到這裡,自然忍不住會搖頭嘆息,清朝發生過的事,其實並未過去,現在有很多人雖然口口聲聲熱愛中國文化,但從未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5. 小說的社會背景是太平天國之亂後,列強在華設租界,名為通商,實際是以巧取豪奪的方式謀求利益,清政府經歷多次兵災,輸多贏少,國庫空虛,但仍以天朝自居,有能力的大臣如左、李自視甚高,意氣用事,次一級的官員其實終日都在想方設法用特權自肥,而胡雪巖、盛宣懷之流的商人,表面上是支持國家發展,其實是用盡一切辦法謀取利益,而且經常會為了私利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高陽對於官員與商家之間各種行賄勒索勾當如數家珍,直到現在,這些情節都是很好的國情教育,看看從前,想想現在,不難發現有很多陋習依然未改。
6. 篇幅這麼長的小說,當然不會只談政經問題,高陽的小說都在報上連載,他又深明娛樂大眾的手法,所以胡雪巖除了是成功生意人,也是情場浪子,幾乎見一個愛一個,而且觀念十分開放,既肯接收寡婦,又會為了巴結官員而把自己的情人作為禮物。書中胡雪巖周旋於多位美女之間,其實比韋小寶更風流,甚至傾向下流。胡雪巖最終有十二房妻妾,而且在不同的辦公地點都另有情人,高陽不厭其煩地敘述他與情人們的關係,也許是為了增加小說的娛樂成分,也許是埋下他日後衰亡的伏筆,但其實他寫情的手法千篇一律,遠遠不如他談歷史、說掌故,或者描述商戰與政爭好看。我花了好幾個月才把小說讀完,最大的障礙是要克復很多段多此一舉的戀愛攻防。
7. 既為三部曲,第一部寫他發跡及結交黑白兩道的大人物,第二部寫他在揚州淪陷後深入虎穴為老百姓送糧,得到朝廷賞識,第三部寫他因為處理財務一時輕率大意,又被競爭對手陷害,最終兵敗如山倒,落得非常悲慘的下場。其實我最喜歡的是第二部,高陽寫太平軍攻打揚州令百姓陷於饑荒,場面之慘烈悽涼,令人動容。當然最後一部寫他龐大的生意很短時間內忽然倒下,也真是觸目驚心。
8. 我很少在這裡把自己的讀書感想寫得這麼長,但因為剛剛讀完小說印象深刻,所以多寫幾句,我不會為這件事而高興,卻會為一百年過去了而見不到很大的進步而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