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ohannesFactotum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后浪”注定荒谬,我们需要文字

JohannesFactotum
·

—— 论媒介呈现与公共讨论

昨日五四纪念日,我下午看了B站的“后浪”视频后只觉得恶心。时局复杂,关于青年人生活境况的话题自然火热。朋友圈不断有好友转发关于这条宣传片的文章,不少还附上了自己的评论。但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推送的鲁迅先生文摘。推送里关于五四精神、关于青年的字句依然和我们的生活高度相关。我突然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严肃讨论包括对刻奇事件的声讨依然需要用文字对话来进行。“后浪”造成的“恶心”和其使用的媒介(配乐朗诵视频)以及它所呈现的形象(内容+形式)有直接关系。

我就不花时间来讨论为什么这个视频的精神内涵是难以接受的,已经有很多文章把这个话题阐述得很清楚了。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格。语言、文字、互联网、视频制作,这些都是人类的技术。但一旦技术参与人类生活,这些技术就被丰盈为媒介,我们的文化和私人生活都是这些媒介的语境。我们在这次公众讨论中看到了两种媒介,对应着两种语境和两种隐含意义。我更想说明在这次事件中,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意识到网络视频宣传的荒谬,为什么我们要努力重新建构起严肃的文字讨论空间。用字句去声讨一个商业网站为国家宣传而制作的视频,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考虑到先有“后浪”,再有讨论的浪花,首先从这条视频的媒介和语境说起吧。这条视频由众多“青春”形象的面孔堆叠而成,加以何冰的朗诵和激昂配乐,被放到B站平台上。视频里的年轻人,用着电子消费品,享受着旅行,有着和“年轻”挂钩的爱好。你在B站的视频里找不到“中国青年“,只能找到中国青年的“典型”、对中国青年的想象、对中国青年的图像呈现。与此同时,何冰的“爹式朗诵”不可辩驳地在告诉你:体制与前辈对你有期待,你要感恩国家给的一切。精心安排的背景音乐、适时放大的强调字幕,在指示你:你该被感动了,你该有热血的冲动了,你该买B站会员了!

这些隐喻并不一定能从视频内容读取,但它们就和这条视频一起被传递了出去。我们已经习惯了互联网,习惯了自动播放的视频列表。于是乎,我们只关注“后浪”所呈现了什么,而忽视了这条内容的语境和原始技术已经决定了它的虚伪。从亚文化小站做起的B站,宗旨就是娱乐,视频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在这里消费娱乐。与此同时,它和共青团关系亲密,服务于政治议程(agenda)。可以说B站的野心集合了奥威尔和赫胥黎对人类文化终点的两种想象(国家宣传机器和娱乐制造机)。这样而来的视频,这样一条娱乐宣传(entertainment-propaganda)宣称自己关怀青年人,能不令人恶心吗?

“后浪”是一个引子,其诱发的讨论却完全以文字进行。这就是两种媒介(网络视频广告和朴素文字讨论)的不同作用。进行文字讨论需要完全不一样的语境,哪怕是阅读朋友圈里的推送和评论。要想参与文字讨论,你需要静下来,耐心看完。面对不同的声音,你需要不断参考不同的文章,甚至回到原视频。这整个过程构成一种对话,你要用智力去理解论据论点才能加入这场对话。从语言讨论的本质上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分享的鲁迅先生的文摘依旧高度相关。因为文字作为象征性极强的媒介,需要我们去解读,需要语境。在“后浪”相关的语境中,这些文字也就开放了新的解读可能。

但你看弹幕横飞的视频什么都用不着。观看“后浪”广告需要你专注吗?B站最乐见就是希望你能同时打开手机、平板、电脑看视频,在同一时间看尽可能多的内容。你只需要接受,你只需要被娱乐,你只需要一点点廉价的感动。所以,这条视频注定成为严肃文字讨论中的一个笑柄。

但关于媒介的讨论还没结束,你可能意识到除了“视频”和“文字”之外,还有一种媒介没有被涉及。互联网,这个诡异的人类发明。我记得“后浪”视频有很大部分都在赞颂现代科技(互联网)作为汇集人类知识,打破文化壁垒的救世主地位。这条视频和相关的讨论都被互联网承载着。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已经发现,人与人的割裂依旧存在甚至被互联网经济放大了。视频图像的泛滥和我们对它们的依赖使得现代人正逐渐失去注意力和进行文字讨论的能力。

我对视频内容及形式的批评看似比较古早,但这篇文章绝对不是单纯对“回归文字”的鼓吹。我们已经离不开新的媒介了,但我们依旧可以有新的语境,哪怕就目前是比较悲观的。我今天再点开“后浪”时,依旧有七千多人和我同时观看,我不知道讨论这条视频的文章又会有多少人阅读,多少人参与。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该放弃文字与书写作为严肃讨论媒介的可能,也不代表我们不能用网络和视频让这些恶心的宣传显得滑稽。

在B站逐渐出现了一些饭制视频,同样的音频内容,却被换上了与原视频截然相反以至于讽刺的内容。不过有很多视频看着更加真实,不再是1.3亿人的理想呈现,更是13亿人都能联系的景象。要对B站的娱乐议程进行反驳,也需要积极利用新出现的形式,所以我才觉得这些视频极为珍贵。

不过就像严肃讨论一样,这些视频会不会被消失,我也不清楚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