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旅行片段
一、沙巴篇
去沙巴的游客,大多数是冲着大海而去的,对于神山京那巴鲁,往往不屑一顾。我在看攻略时,也有这样的想法,一座4000多米的山,有什么看头?但当我真正面对它时,仍不免被震撼,这座婆罗州岛乃至东南亚最高的山峰,在云雾缭绕下,若隐若现,挺拔的山体,傲然耸立。在靠近赤道的地方能见到如此高峰,我想,除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外,再也找不到第二座了。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它亦无愧于“神山”的称号。庆幸的是,京那巴鲁山被列为马来西亚的国家公园,受到很好保护,连每天登顶的人数都有限制。来沙巴,一定要到神山看看,体验炎热中的那一抹淸凉。
你以为神山京那巴鲁只是远远眺望?错了!这里保留了完整的垂直气候林带,还有活跃的地质运动,据说每年都在长高。京那巴鲁山周围生物资源丰富,有5000~6000种植物,326种鸟类和超过100种哺乳动物,2000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在神山的另一边,有个地方叫波令温泉,有流淌不尽的硫磺热水与无边无际的热带雨林。这里巨树参天,绿荫浓密,有的树朩需十数人才能围抱。森林索道是其亮点之一,在巨树之间倘佯,仿佛与森林之神对话。
波令温泉则是日据时期由日本人留下的遗产,这里是典型的硫磺泉,温泉口硫磺味浓郁,人不能近。由于硫磺泉对治疗皮肤病及消除疲劳有奇效,当年被日军发现后,将其建成疗养院,专供日军疗养。七十余年过去了,温泉内部设施竟没有大的修整,还在正常使用,令人啧啧称奇。
神山京那巴鲁,不仅让人敬畏,还带来无穷的实惠,如果我是当地人,也会对它俯首膜拜的。
当我告诉你,神山京那巴鲁也有牧场时,你是不是大跌眼镜?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是位于京那巴鲁半山的奶牛养殖场,是整个沙巴州唯一的牛奶供应地。
大凡低纬度地区的高山,都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由低到高,随着海拔变化,气候从热带到温带演变,亦带来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变化。试想一下,刚在山脚的热带雨林穿梭,不一会又在高山牧场吹着清爽的凉风,那是多么棒的体验!
在高山牧场远望神山,是另外一种感受,山的这一面更陡峭,云雾缭绕中偶露峥嵘,更增神秘感。
无论热带雨林、温泉还是高山牧场,都是神山京那巴鲁给当地人的馈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紧密的,不能一味地索取与破坏,当某一天碧水蓝天都成为奢望时,最先毁灭的,也许就是人类自身。
车在京那巴鲁山间穿行,我发现沿路都有书写马来文、英文及中文的天主教堂路标,而且密度颇高,目测了一下,基本覆盖沿路大部分乡村,这在东南亚国家比较罕有。可见,京那巴鲁不但居住着本地神灵,连来自西方的耶稣也在此安家落户了。
数百年前,这里还是蛮荒之地,而来自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们,居然能在此布道并传承下来,实在不容易,非有虔诚的信仰、博大的爱心、坚忍的毅力而不能为!庆幸的是,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让天主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以及来自中国的道教在这片山野丛林中共存,也让京那巴鲁成为名符其实的神山。
宗教的力量是强大的,那天在上山途中,司机说了句:“人类几千年以来的战争,无非就是宗教与种族之争”,的确如此,如果能像这里一样,让众神共存,兴许就没那么多纷扰了吧?
二、槟城篇
飞机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飞行,横跨南中国海,从沙巴来到了位于马来半岛西部的槟城。这几年来,我的春节假期均在东南亚渡过,如果说在东马的沙巴,我只是对众多华人感兴趣外,那么来到槟城,感觉就是到了中土的“飞地”---从下飞机乘坐的士伊始,到住宿、逛街、购物、饮食、问询,只要一说中文,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与在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实在大异其趣!在这里,分明又回到了中土,哪来陌生感与违和感?
我们在Airbnb订的民宿,是逾百年的老骑楼(当地称排屋),由一对华人夫妇经营,虽然只有六间屋,但能在这百年老宅感受华人气息,即便有其它方面的不足,也无所谓了!
作为正宗老广,即便在广州的上下九路,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整齐划一的骑楼!一时间,我有个错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余年前的广州、佛山,本土已消逝的东西,在海外竟然寻觅得见,怎不让人感慨万分?
来槟城,升旗山是个非去不可的地方,它的地位相当于香港的太平山,植被覆盖率极高,主要靠缆车往来,站在山顶可一览槟城全貌,更可远眺马六甲海峡。我们登山的这天,是极好的天气,阳光明媚、风清云淡。在山上,特意选了华人经营的电瓶车,让司机顺便跟我们讲槟城的典故,让我们了解更多一些。在槟城,我几次听到了对“槟威第二跨海大桥”的啧啧称赞,原来这座长达26公里的跨海大桥是中国公司承建的,与韩国公司承建的第一跨海大桥相比,技术难度高、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着实让当地华人大长脸面!从升旗山上望去,槟威第二跨海大桥如巨龙般,蜿蜒前行,消失在远方的云雾中......数日后当我坐着大巴行驶在桥上时,也不禁为中国建造所折服。
走过升旗山,对这座城市有了整体认识后,在接下来的行走中你会发现更多精彩!
还是来说说槟城吧,它英文名为乔治城(George Town),马来文名为Penang,但我们更乐于称之为槟城。简单地说,这里是福建人与广东人开创的海外领地,在这里,粤闽的各式方言畅通无阻,我甚至在一个饮食档口听到汕头话的叫卖声,至于闽南话、福州话、粤东的客家话,更是流转于大街小巷中。穿行在古朴的骑楼中,如果不是热带地区炽热的阳光,你一定不相信自己身处马来西亚。时值农历新年期间,整个槟城处于喧闹中,舞狮、对联、张灯结彩、戏台,处处洋溢新春的喜悦,这里,活脱脱就是纯粹的华人世界,它对中华文化的完整保留,在东南亚诸国中,也是不多见的。
在槟城,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乔治城内整齐划一的骑楼,每一间长度、深度基本一致,原来不理解当地人为何称之为“排屋”,一见之下,的确名符其实,它反映出当年华侨社会居者有其屋,相对平等、平均的观念(纯属个人推测,不知正确与否)。其次,在骑楼群闲逛,发现很多排屋的第一排都是打通了,连在一起做饮食生意。即场地是公共的,几个档口同时推销不同食物,客户点餐后,要支付不同档口的餐费,你不论坐在哪,都不会有人说你坐错了位置。直觉告诉我,这正是我们久违的“邻里相望、守望相助”!谁说我们只会内斗呢?在槟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在默默地传承、坚守着,中华文明之光依旧熠熠生輝,真心为他们感到自豪与骄傲!
我对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奋斗史不甚了解,但在槟城所见,可以断定,这里乃至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一定经过艰苦的抗争,才取得今日之地位,这里一定也有如李光耀般可歌可泣的华人英雄,才让华人血脉延续,昂首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2008年,槟城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是对海外华人百年奋斗的最好褒奖!
槟城有很多标签,美食天堂是其中之一,也是其宣传册上津津乐道的。的确,在狭小的乔治城(即槟城)内,可品尝到融合了马来、中国及印度的美食,实在让人大快朵颐。在槟城的三天,我们重点尝试了具有我大中华特色的美食,如炭烧火锅、广式茶点等。由于槟城华族多来自福建与广东,所以这两个地方的特色美食非常多,融入马来因素后,别具风味。
小女最喜欢的,居然是当地的“经济饭”,其类似于我们这里的快餐,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添加菜肴,既美味又实惠,回想大马十日,最能管饱的,竟然就是“经济饭”!
由于时间与肚量的关系,我们只是浅尝辄止,更多的槟城好味道,隐藏在骑楼下、小巷里,散发的香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下次再来时,要好好驻足,尽享槟城美景美食。
若说槟城是艺术之城,莫说你不信,我也不信,但甫抵槟城,我立马就信了。因为不论你从何种渠道进入槟城,总会收到至少三种的免费地图,其中一个标识槟城街头艺术的地图,让你在寻找铁塑漫画与壁画的同时,认识与了解槟城的前世与今生。
寻找铁塑与壁画是件充满乐趣的事,漫步街头,无意间,转角就能遇到它。乔治城共有52幅铁塑,始创于2009年,它们以漫画手法以及简短的文字,道出了乔治市街道的历史文化及趣闻轶事。在老槟城的街道寻找铁塑漫画,是价真货实的文化之旅。
而多彩多姿的壁画,则为斑驳的街道增添的光彩。乔治市的街头艺术画历史产不长,2012年槟城艺术节期间,来自立陶宛的青年艺术家恩纳斯.勒维奇绘制了一系列壁画,竟然风靡一时,名扬海内外。此后,其它艺术家的壁画陆续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槟城的艺术风潮,它与铁塑漫画一样,改变与提升了槟城唐人街的形象。
如今,在乔治市街头寻找铁塑与壁画,已成为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必备项目,在街头,在转角处,我们时常听到惊呼声与赞叹声,艺术让这座数百年的古城焕发了新姿,如同这热带阳光一样,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追求现代而导致“千城一面”,现代化建筑下是掩饰不住的单调与乏味,也让城市失去了鲜明特色与活力。我想,槟城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它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没有所谓的特色建筑,但它有色彩、有活力,我想,这也许是艺术之光所焕发的城市魅力,这,是任何水泥钢筋建筑所不可替代的!
在离槟城标志性建筑--光大大厦不远的一条街上,有一家“亚洲相机博物馆”,它不是政府办的,而是由槟城4个摄影爱好者发起,倾其所有,收集了超过百余台、时间跨度长达百余年的各式相机及图片。它们还将槟城最老的照相馆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完整地还原了槟城百年摄影史,让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我们仿佛坐上时光穿梭机,在历史的光影中漫步。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槟城敢称为文化之城了,因为它有着一群执着追求的人们,这正是它的底蕴呀!
这家名为“萧湘影室”的相馆,曾是槟城的老字号影楼,留下了半个槟城人的影像记忆。当影楼老板(图中的老太太)两夫妇去世后,其子女不愿再接手。相机博物馆的几个股东听说后,与其商量,将影室的主要物件都买了下来,搬到了“相机博物馆”,虽然是微缩型的,但足以展现其风采。他们记录与延续 了槟城历史,做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三、吉隆坡篇
离开槟城,经过五个小时的大巴行程,在几乎横贯整个马来半岛后,我们到达了吉隆坡。兜兜转转中,找到了预订的民宿。甫入其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你无法想象,在吉隆坡这个超级大都市的次中心,居然有一片热带雨林存在。民宿的整个院落,都被大树所环绕,马来元素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依次展开,数幢民宿,就掩隐在浓绿中,将酷热隔开。
据客栈主人介绍,他们是当地的马来族居民,这里也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虽然地处城市次中心,但仍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领地。这家客栈是她女儿与女婿所开,将多余的房子改建成客栈。她女儿喜爱旅游,也喜欢从世界各地收集一些古旧物品,摆在家里院子的各个角落,供游客欣赏。
我们居住的这间客房最具特色,因为它有个半开放式的浴室。它将一棵大树围起来,改造成浴室,两边有通风窗,顶部是半透明的,既不影响大树的生长,又可在淋浴时欣赏天空美景。住在这样的地方,真的不想离去了!
世界各地民宿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享受,让旅行变得无比精采,您还不开始尝试吗?
在吉隆坡,我们的行程时间比较短,大部分景点都是匆匆路过。不过,对于那里的清真寺,还是想说一说: 对伊斯兰教,总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关于它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如基地组织、ISIS、法国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包括近期的巴黎恐怖袭击等。但在参观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这座可容纳15000人同时做礼拜、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时,却意外见到伊斯兰教鮮活的一面:它不仅允许女性进入,而且还允许小孩子在内打闹,图中的两位小女孩,先是在一旁听信众祷告,也许是觉得无趣,便跑到大厅的另一旁玩耍打闹,在场的阿訇也不制止。见到我举起相机,小姑娘还特别兴奋,对着镜头作了个胜利的手势,然后奔跑过去与同伴拥抱......
我也到过土耳其这个传统的伊斯兰国家,虽然它是中东地区伊斯兰教世俗化的典范,但在那里的清真寺,上述行为是不可思议且不被允许的。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更加宽松与自由。也许,这正是伊斯兰教的本质,因极端份子的袭扰而不为世人所认识吧?
在吉隆坡,我没怎么操心,因为那是小女的“主场”。下图中右边的女孩是她在instagram上认识的马来西亚朋友,这位叫张素颖的华人女孩,和她妈妈一道,将我们在吉隆坡的三天行程,安排得妥妥当当,让我们游遍吉隆坡,临别时赠 与不少当地特产。更难得的是,通过与她们的交往,我了解了华人在大马的生活状况,对比了中马教育的异同,对这个国家、对同宗同源的华人同胞有了更直观的认 识......
这算不算是网络时代下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呢?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的每个地方都是小女的主场,让95后的青春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