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衆對中國的國民感情暨好感度變遷的小記
日本內閣府每一年都會向日本國民作關於外交的輿論調查並予以公佈,本文簡要總結歷年調查結果中關於中國的部分,並輔以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作以簡要解說。
日本對中國的國民感情的變遷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975~1980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兩國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年實施的首次外交輿論調查中對中持有好感的日本國民比例為62.1%,而到了1980年這一比例高達78.6%,日本國民的對中好感度達到歷史最高點。
1975年首次輿論調查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這一極端混亂封閉的歷史時期,有關中國的調查也只是侷限於「請問你對中國的哪一方面最爲關心?」這樣的問題,同時也有高達40.8%受調查者表示對中國並無任何興趣,而對中國顯示出一定關心的回答中,最多的是關於中國一般國民的日常生活狀況,也從側面反映了那個特殊時代之下中國帶給日本民衆的神祕感,頗類似於今日一般民衆對北韓持有的好奇心。
1979年爆發了中越戰爭(中國方面稱「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年的輿論調查中針對日本民衆關於中越戰爭態度的問題裡也有「反正是共產國家之間的戰爭,就讓他們打下去,日本不應該介入」或是「日本應該藉由發揮自己在經濟上的影響力,透過加大對各共產國家的援助來改善各國經濟進而促進和平」等反映時代背景的問題及選項。
特別是在東西方冷戰正酣的這一時期,日本卻與中國攜手走入蜜月期,也令日本重新審視與蘇聯的關係,故連續數年的輿論調查中均有類似「日本與蘇聯關係的惡化是否與中日關係的改善有關?」的問題。
1981~1988
這段時期當中中國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並且日本的戰爭遺孤歸國事業及日本對中ODA援助事業的順利進行,都讓日本國民對中國一直都維持著非常正面的感情。
較之1970年代,這些年的輿論調查中幾乎沒有為中國量身訂做的問題,而同一時期則每一年的調查問卷均包含有大量關於日本對美貿易黑字及每日貿易摩擦的內容,側面可見日本國民的關心在此時期多集中於經濟發展及美日關係。
1989~2003
1989由於天安門事件的發生,日本對中國的國民感情急劇惡化,對中好感度也從1988年的68.5%驟降至51.6%。而後中國在暫時解決了內部政治問題,繼續着力於經濟改革並在外交方面韜光養晦,日本對中國持有好感的國民比例也一直穩定在50%左右。
2004~2009
2003年在日本福岡發生中國留學生入室搶劫殺害一家四人的「福岡滅門案」,2004年亞足聯亞洲盃中日之間從球場上蔓延到場外的兩國球迷之間的齟齬,直至2005年出於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在中國爆發的大規模反日遊行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中日關係降至冰點,日本國民對中國的好感度也隨之大幅跌落至2005年的32.4%並一直維持在35%上下直至2009年。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日本首次對中國開放個人觀光簽證,隨着民間接觸的增加及中國赴日遊客帶給日本的觀光收入,日本對中國民感情一度小幅昇溫,對中好感度從2008年的31.8%回昇至38.5%,也成為2004年以來的最高點。
2010至今
2010年中國的GDP超越日本,實現世紀逆轉,在同一年也發生了諸多圍繞釣魚臺的摩擦,日本國民對中好感度跌至18.1%,並一直延續此態勢至今。其中2012年中國又一次爆發全國性的反日遊行,2014、2015年釣魚臺衝突不斷昇級,致使這兩年日本對中國持有好感的國民比例連續兩年降至14.8%的歷史最低點。日本民衆對香港的雨傘革命及反送中運動等一系列香港公民抗命運動的普遍支持以及對中國方面種種應對的普遍反感也加劇了日本國民對中感情的持續惡化。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在中日關係總體不良的大環境之下,日本18~29歲的年輕一代由於受到抖音等來自中國的流行文化的影響,一直保持超過3成甚至接近4成的對中好感度,遠遠高於日本國民的平均水準。
腳註:
※本文所有數據來自日本內閣府官方網站發表的關於「外交的輿論調查」(外交に関する世論調査),所有數據均可由以下URL獲取。另由於日本內閣府並未對中國相關的數據進行單獨整理,如有需要請留言索取。
https://survey.gov-online.go.jp/index-gai.html
另外日本政府並單獨針對日本民衆對台灣好感度的官方問卷調查,可參考台北駐日代表處委託日本的一般社團法人中央調查社實施的「日本民眾對我國觀感民調結果」(台湾に対する意識調査)。此調查的報告書原文為日文,台北駐日代表處僅以中文發表了部分拔萃。
https://www.roc-taiwan.org/jp/post/22885.html
調查書日文全文可由以下URL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