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稿——「世界清潔日」隨想曲
作者:劉智翼
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週六,是「世界清潔日(World Cleanup Day)」。這個活動據說起源於愛沙尼亞——2008年5月3日,一個叫「Let's do it, Estonia!(愛沙尼亞,行動起來!)」的組織聚集了5萬名義工 (佔該國4%的人口),在5小時內清理收集了1萬噸廢物,只花費50萬歐元(在一般情況下,政府清理這些廢棄物需要三年時間以及超過2250萬歐元的財政預算)。
隨著垃圾問題越來越引起世人重視,這樣的活動也向世界各地擴展。去年180個國家都有人組織相關活動,參加者達到2120萬。
2018年9月15日,「世界清潔日」第一次在中國落地。當天共有10萬人參與垃圾清撿行動,清理垃圾總量超過754噸,其中煙頭數量280863個,可回收利用的塑膠瓶80384個。全國8大區樞紐、31個省、132個地市近700個團隊組織發起了在地行動。
這樣的活動有意義——既清理了垃圾,又喚醒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但也更需要警惕,不能抱著買「贖罪券」的心態參與這樣的一日活動: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一天之後,在剩下的364天放手製造垃圾、浪費資源、沉浸於消費主義的「美麗新世界」。
其次要反思,這種全民出動撿垃圾的運動真的是最佳的解決方法麼?畢竟根源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垃圾?一方面,人類未必真的需要這麼多的產品(每件產品都會附帶有廢料、包裝、用後垃圾等);另一方面,真的有需要的人未必買得起,分配嚴重不平等(富家公子小姐玩膩後當成垃圾丟棄的玩具可能是貧民兒童的寶貝)。如果不能解決有序生產和分配的問題,放任利潤的規則去支配,這樣的環保行動終究只是杯水車薪,人類終將會被自己產生的垃圾淹沒。
再者,如果民間的自發組織如此有效,那是不是證明吃掉大量稅金的政府的無能?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那些每天都過「世界清潔日」的工人——清潔工、垃圾回收工、保潔員等。如果清潔地球是一件值得推廣、帶有榮耀的事情,為什麼他們卻待遇低下、毫無尊嚴?想想西安「以克論淨」制度下備受剝削的工友,想想遭開除後獨自死在出租屋的餘有德,「世界清潔日」也需要銘記他們的苦難。
聯合國去年有一份題為《清潔工人的健康、安全與尊嚴》的報告,在詳細考察印度、孟加拉、南非、烏干達和玻利維亞等9個發展中國家清潔工人的工作環境後得出這樣的結論:清潔工人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對於維護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然而他們卻常常是社會中最邊緣化、最貧窮,最受歧視和污名最嚴重的群體之一。
哎!人類已經能夠把探測器送到火星,已經可以造出那些每秒計算億億次(對,你沒有看錯,一億的一億倍)的超級計算器,已經可以年產幾億台功能多不勝數的智慧手機,為什麼卻還有人要做這樣的苦工?難道科技的進步只是為了少數人的享樂和極少數人的窮奢極欲麼?如果真的那麼喜歡「以克論淨」,為什麼不造掃地機器人去做,難道比造火星探測器要難麼?
但制度性的改變何嘗容易,所需要的犧牲遠大於在9月的一個週六花上五個小時上街撿垃圾。我不敢妄言自己願意做出這種犧牲,更沒資格勸說他人去做犧牲,所以,是悲觀的。
但寫一寫,或許能收到些鼓勵和建議,來自那些更樂觀、更勇敢的人。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