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C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新中国特色的五四青年节

CC
·


3号晚上的某个时段,朋友圈接连几条都是B站的一段演讲,往往还都配上或骄傲或欣喜的文字与表情。于是我尝试点开《后浪》的视频,听到来自何冰的第一句独白,看到他的凝视,便吓得我赶紧关掉了窗口。

那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强迫而造成的尴尬,无法直视。

这种感觉有时会在看视频博主们根据数据去设计的那些动作、念白的时候出现过,但那种力量尚且微弱,而且由于没有上价值,顶多算是商场中招揽生意时用来吸引人的口号。但这个视频中款款深情让你不得不来认真听的感觉让我感觉到分外难受。那种难受犹如看到号称追求多元与自由的中国新一代都用一样的道具和滤镜去拍野餐照片一样——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该如何去形容B站借五四做的这一波广告?

是公共讨论的缺乏让大家将自己对社会的期待无处寄托而过高的去期待一个商业产品?还是如今的大陆商家只需要不高的投入即可搅动大众情绪和舆论?

大学的时候在话剧社,我改编过一个编剧的剧本。那个剧本讲到了中日战争,但编剧最后因为各种原因退出,我接手后将原本充满人性复杂和灰暗的本子改的满是冲突和热血,多年后我知道了这种改编风格叫做“正能量”。记得谢幕的时候,大概是一个纪念日,我的几句煽动性的爱国致辞赢得满堂喝彩。那时我有多享受那种一呼百应的叫好与掌声,多么满足于那种“正能量”充满剧场的感觉,此刻我就有多尴尬,尴尬到犹如看到何冰的双眼。

如果不是后来的人生选择,我想我也是可以写出那种文稿的人吧,在现在的中国那大概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是的,可惜一切都成为了生意。一百年前的问题我们不但没有讨论清楚,甚至都不知道题面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五四青年节?大概也是中国特色吧,如今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那么特色。但想来,这本就是中国历史,讲中国特色又不够贴切。那似乎只能称之为“新中国特色的五四青年节”了。

“一个缺乏真诚的社会,是没有价值的。一切要么是利益,要么是权力。”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