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座右銘|永遠保持妳的尊嚴,真誠地對待自己
十年前,在寫了部落格七年後我出版了一本書,分享會上,一個年輕女孩告訴我,國中二年級時,她把她在我第一次失戀、萬念俱灰時寫下的一句自我安慰之辭「向前走,最美好的自己永遠在前方」,抄在週記本上,當作她的座右銘,然後她邊讀我的旅程,邊長大,最後她寫道:「我們真的都在前方找到最美的自己」。
那是第一次意識到啊!原來座右銘是這樣作用的。
而在那之前,座右銘之於厭世的自己,就是一個作文題目,最八股那種,無非就是要你預設對自己不切實際地想望,然後翻找出一道金句(至於作者說出該句話的時空背景可略),並絞盡腦汁保持正念,最後把自己為什麼成為現在的自己歸功於那幾個原與自己無涉的字。誒?人生哪有這麼簡單?
然當讀到閱讀筆耕問你的人生座右銘是什麼時,心中還是浮現了數個句子,數個在出走台灣那幾年反覆默念的句子,這才驚覺或許我不太在意什麼樣的字句能幫助我出人頭地,但漂浮在大千世界,還是得有些指引,否則人生難以為繼。或許這些句子算不上座右銘,沒辦法教你如何功成名就,但在我的生活裡被反覆驗正為可行,於是記下來分享。
永遠保持妳的尊嚴,真誠地對待自己
伊朗女插畫家Marjane Satrapi在14歲那年,隻身前往奧地利前,她的外婆這樣告訴她: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怪人。如果這些怪人傷害了妳,就對自己說:這是因為他們愚蠢。這樣妳就不會對他們的殘酷做出反抗了。因為沒有比仇恨和復仇的情緒更糟的東西了。永遠保持妳的尊嚴,真誠地對待自己。」
在隻身赴德那趟飛機上,讀《我在伊朗長大》時讀到這段話。永遠保持妳的尊嚴,真誠地對待自己,到了德國後,時時刻刻都在心裡默念這句話,起先是因為一起從黑森林小鎮搬到柏林同居的前男友外遇後又反覆回頭,而我不能理解怎麼有人如此輕視愛情?後來的後來,則是為了應對德國社會對外國人族繁不及備載的日常刁難和歧視,我的德語在倉皇失措到理直氣壯之間變得流利,可每次開口捍衛自己的權益之前,總會在心底默念這句話,才不至於被德國人的強詞奪理給氣到失去理智。
從德國到加拿大,這句話成了在異鄉生活的座標。原本自己在25歲之前覺得人生既沒有什麼算得上失去,也沒有什麼不可得的,逆來順受是必要,齜牙裂嘴面對生活中的難也是必要。但是,每次再讀這一句永遠保持妳的尊嚴,真誠地對待自己,就越發意識到過度隱匿/張揚情緒像極了做戲,逞口頭之快不算贏家,保持緘默易淪為輸家,秘訣在於當中分寸的拿捏,能丈量份寸的,唯有自己內心最真誠的姿態。
當然,保持尊嚴與否和真誠對自己之間並不一定正相關,還是有被突如其來的殘酷弄得不知所措的時候,屆時我會把這一整段話抄寫數十次,並默默地祈禱書中外婆的另外一句話為真:「不要擔心,世間自有公道。」
妳應該無愧於這個時代
至今自己社交媒體上的自我介紹還是這幾句:不掩飾出身中產階級,曾過得相當波西米亞,對人生無所堅持,唯一的期許是永遠不要愧對自己生存的時代和身份。最後一句話其實來自切格瓦拉在離開古巴前留給自己的女兒一封信的一句話:
「妳呢,現在的條件很優越,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裡,因此妳應該無愧於這個時代。」
真能活得無愧於這個時代嗎?我的意思是,當極權政府不擇手段摀住悠悠之口、財團買下沙灘而原生居民只能賣身求溫飽、軍人和警察肆無忌憚地把槍口對著自己的同胞、數以萬計的難民成了地中海魚群的腹中之物、女人和孩子們擠在搖搖欲墜的危樓裡縫製你我身上的衣服糊口、北極熊和企鵝的棲息地逐漸消融之際,而自己竟然正襟危坐的在書桌前敲打自己的座右銘。
我把這句話當成學術內外寫作的標竿,當成上街頭抗議時舉在心中的口號,然而人究竟該怎麼做到無愧於時代呢?我還在想答案。
萬物終有時
隨著年紀的不斷增加,再也無法假裝有什麼可以保持不變,青春不停、容顏會老,回憶斑駁了,而人情充滿未知的變數,活著到頭來是一趟失去,也不是悲觀,就是經歷世事之後才有的瞭然。
後來有一天,好友的媽媽過世,她在臉書上貼上一段經文: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我暗忖她不是信主,怎麼來一段像極了佛理?Google後發現這出自聖經〈傳道書〉: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是啊,萬物終有時。(而「xx有時」幾乎成了我最愛用的一個句型之一。)
既然開展有時,險阻亦有時;既然光明有時,黑暗亦有時,從此學會心平靜和、學會淡然處之、學會海闊天空、學會坐看雲起、學會就算人生是一趟失去,也能放手失去。
最後的最後,驚覺自己的人生需要緊緊抓著幾句話當成浮標好像是從柏林開始的,因此想點播這首雷光夏的黑暗之光。
誰來告訴我收藏要在哪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