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之際 ▇ 「看過之後,就回不去了?」你不知道的非視覺藝術創作

林靈姝
·
·
IPFS
對視覺的渴望與揣想,使得視障創作者們同樣執著於「可以被看見」的程度。但,「畫得像」就是美嗎?他們該如何突破自己的心防呢?

前情提要:去年做了 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 的募資案 夢想視務所 ,案子後期客戶窗口詢問我有沒有興趣協助她們每年一次的會訊編輯,我想試試無妨便接下來,另外還採寫了兩篇稿子,紀錄協會去年在視障多元職能培訓的成果。

打從心裡敬佩這些視障夥伴的努力,他們真的從無明之處,一點一滴建立屬於自己的光明。寫他們的故事,激勵的是我自己。

上一篇是關於視障音樂家們的故事。這一篇則是關於視障藝術創作者。他們的成果展在2022年11月中開始,可惜展期不長,只到今年1月第一週就結束了。

▇ 訪之際 ▇ 採訪寫作是介於遠近之際的巴別塔實驗,永恆需要更新。
編按:「非視覺藝術創作課程」是由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邀請從事藝術教育的專業老師,帶領一群熱愛藝術的視覺障礙創作者,經歷彼此陪伴與學習的奇異旅程,完成許多別具意義的作品。

可喜的是,這段旅程中所交織的摸索與美好,在2022/11/8~2023/1/6之間,於台北士林 WOW BRAVO & FUNKY RAP 展出,讓更多人有機會可以看見並感受,他們豐沛的內在能量。

展覽名為「視非棲息地」,內容結合創作者們的生命歷程及所學,期待將明盲共融的藝術平權帶到觀者眼前。

為了更完整紀錄與呈現視障創作者所經歷的自我追求,我們邀請了這堂非典型藝術教育的關鍵人物:顏維萱老師,來聊聊從授課到共同創作,從藝術教育課程到與學員們的交心陪伴。在她的視野中,有哪些深刻的即景?
畫展宣傳海報/取自台北市視障家長協會粉絲專頁
台北市視障家長協會粉絲專頁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滾動式的教學經驗,從籌備到開始上課,每一次的內容和細節都在調整,而所謂『教視障者與教明眼人』最大的不同,其實就是......根本沒有這麼不同!」

維萱老師開朗的在鏡頭那端笑了,娓娓道來她的陪伴與觀察。

「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視障就是全盲,什麼都看不到。所以準備了很多異材質的教材,但後來才發覺,原來學員們的視障情況和障別程度不同,每一個人適用的學習和創作方式也都不一樣。」

維萱老師不只是鍾情教育,自己也是一位持續不綴的創作者,因此明白,在創作的過程裡,每一個人都難以避免心中的各種糾結,因為創作就是不斷向自己的內在挖掘,用創作來坦誠的面對自己,認識自己。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創作,起點都是對自我的凝視或反思,關乎個人的出發點。

維萱老師分享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現象:「無論是明眼人或視障者,都會執著於想要『畫得很像』,擔心自己畫的『不像』,或畫的『不好看』。」

這是我在現場看到最喜歡的作品/林靈姝攝

視覺是最霸道的感官,即便剩一點點也硬是要用

藝術教育的目的是「解構」,期待突破視覺所看到的限制,走出框架,進而形成自己和世界的對話,並宣之於創作中。

但不可否認的,視覺是人類感知世界最重要的通道,即便視障者在這條通道上受阻,卻無法抵擋倚賴微弱視覺的企圖。維萱老師總是提醒著學員們:不要執著於視覺上的精緻,而是要先相信,「我是可以創作的。」

無法創作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可能是在心理上不相信自己能夠「看見更多」。

畢竟視覺是這麼霸道的器官,「一旦看過了,就回不去了」。當我們透過視覺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反而為創作帶來限制。原本以為視覺受限的視障者在這方面可能會少一些挑戰,卻恰恰相反。

對視覺的渴望與揣想,使得創作者們同樣執著於「可以被看見」的程度,這一點,又如何透過課程裡的練習來突破?

場佈的藝術家們/取自台北市視障家長協會粉絲專頁
這片牆我看了超久。上下對照你就會發現為什麼了。/林靈姝攝

藝術教育的三個核心:Art as tool, Art as art, Art as therapy

課程並不全是埋頭創作。在開始實作前,老師會帶領學員分享日常生活,一是放鬆心情,二是比較無痛的進入教學主題。

有一次,主題是談自己的眼睛。每一位學員都要用擬人化的方法描述雙眼。有位學員談到不喜歡自己的某一隻眼,覺得它空洞。那隻眼睛的視覺是漸變模糊,剛好跟課程主題要教的"漸層"有意義上的接近。

分享中,每個人都試著說明自己,這也是課程希望能夠達成的目的:挖掘對自我的認識,透過創作,更客觀的去看待自己要面對的問題,並且從創作中建立重要的自我認同。

視野不同,就是創作中最需要被理解的事

所以,畫展是視障創作者的一張成績單嗎?他們的創作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我只想讓更多參與的人知道,一切都是因為視野不同而已。」維萱老師以史上最多人畫過的水果—蘋果,來說明什麼是視野不同的真義。

「不管是不是學藝術的人,又尤其是學藝術的人,一定畫過蘋果,每個人畫出的蘋果都不一樣。這表示人人皆可畫,但人人都不同。我想把畫蘋果變成一個『奉納』的設計,你可以畫一顆蘋果給我們,也可以在展覽現場小額捐款後帶走一顆蘋果。我甚至希望歐巴馬也能畫來一顆蘋果......」

你會不會好奇,現場能看到誰畫的蘋果呢?

許許多多的蘋果們/取自台北市視障家長協會粉絲專頁

突顯視障者本質的創作:看見他們的創作歷程

視覺的狀態讓視障創作者手中所呈現的風情更原始、純粹,也可以說是更粗糙。因為經歷的不夠,風格更像初探的孩子。在展覽中,將呈現能夠看見他們創作軌跡的作品,這些創作,深深結合了視障創作者們的生命過程。

如同每個人的心智,如同你,都是獨一無二的。

PAVI 幸福的微光 2022 會訊 No .13

●參展藝術家 :
王靖勳、李凱琳、苗兮、張允鐘
陳美雲、黃靖茹、劉昀怡、盧君聿

●策展人:

顏維萱 Vicky Wei-Hsuan Yen
出生於台北台灣。工作與居住於台北。著重於從事藝術、海洋、教育相關工作。內容包括動畫教案與專文撰寫、插畫、視覺設計、展覽、藝術教學、自由潛水比賽與教學。

顏維萱老師/取自台北市視障家長協會粉絲專頁

因為本名很特別,就不再取暱稱了,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闖盪元宇宙囉。我是靈姝,喜歡閱讀世界,喜歡人,喜歡寫文案,喜歡文字能帶來的力量,更喜歡你喜歡我的文字。

❥如果你喜歡,就幫我拍拍手吧。↙↙↙↙
❥IG:
情書之道 | 個人:自介網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靈姝多元工作者|文案。行銷。企劃。寫作| 喜歡閱讀世界,喜歡人,喜歡文字推進的力量, 最喜歡你喜歡我的文字。 More about me:https://sites.google.com/view/lingshu1019/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 心對話 ▇ 大雪,喊向遠方的問候

▇ 心對話 ▇ 小雪,只是按下暫停鍵

▇ 影紛聲 ▇ 《影后》中的真實與張力,是否也讓你心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