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特市,成為午後咖啡館般的存在(附帶貌似溫柔的Barista)
猶豫著要不要寫這篇社區文呢...終於趕在倒數時刻生了出來。
標題來自之前市民給我的留言,說讀我的文像在咖啡館一樣舒服,雖然不知道那到底是種什麼感覺,但我確定那是我希望、喜歡的樣子。
我為何來到馬特市
最早起心動念要註冊馬特市是...2019年的9月,甚至都已經要按下註冊鍵了,結果...。
在此之前的之前,社群媒體還不興盛的時候,我是在部落格和批兔寫字,當然那時候的字還很年輕,也不成篇,但至今仍懷念那樣單純並且不被立即回應綁架的時光。
社群媒體出現之後,隨著人潮流動的方向字的位置也移動了,雖然社群講究的是精簡輕薄,但我反而慢慢開始寫長的、有組織的文。當然社群並不適合這麼做,而且隨之帶來的高密度互動、觀看與被觀看的壓力(或內在對此的覺察和反動)讓我很不舒服,漸漸又寫得少了。一直到考上研究所前,我的社群發文就一直停在《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的幾頁摘錄。
但經常疲憊時回望過去書寫的內容,竟然被以前的字溫暖到、從自己寫的字得到力量。加上一直以來都有願意、喜歡看我寫字的朋友,所以找一個可以好好寫字的地方一直是擺在心裡的期待。
2019年9月,想著是時候了,更早前就研究過各大平台也喜歡Matters,但要註冊的那一刻我又擔心起自己會不會沒能夠穩定地寫,想著啊等之後生活上軌道再開始吧,結果一等就是一年半。
但我還是來了。
寫字的目的:以文字觸碰、走進你的心
在我的新人打卡裡有兩句話:但願我們都能夠,在別人和自己相同的故事中找到自己,在別人和自己不同的故事中看見世界。分別來自兩本書(我印象中之前有寫過,但懶得回頭翻了)。
在別人和自己相同的故事中找到自己
源於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是村上採訪1995年奧姆真理教以沙林毒氣攻擊東京地下鐵事件中的受害者,將內容彙整成書。其後村上也採訪了數位奧姆真理教徒,寫成《約束的場所》。
為什麼要採訪受害者與加害者?因為他們不應該只是新聞背景的一小格一小格字幕,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家人、有工作,比起很大的事件本身,去關注底下微小的人群的樣貌,是村上更關心的,這也是主流媒體、大眾時常忽略的盲點,尤其在科技發達的年代,我們甚至忘記帳號背後代表的都是一個個真實的人。
讀《地下鐵事件》和《約束的場所》時,可以明確看見那些與我們如此相似的人生歷程和生活樣貌,平凡的早餐、懷孕的妻子、受傷後工作的不便...,啊我也想要這樣去看見、理解別人的人生,去抓住那個我們共通但隱微的情感和日常,光是能被好好看見,就是很大的安慰吧。
在別人和自己不同的故事中看見世界
來自《親愛的世界,你好嗎?》,是一個5歲小男孩突發奇想想寫信給全世界的人,沒想到活動獲得廣大迴響,真的世界各國的人都和他通信,信裡分享當地的日常、工作、飲食(很多有趣的食譜),看的時候真的會覺得世界好大好大,我們目光所及的範圍如此窄小...。記得書中有一個在南極基地測站的工作,好有意思,我一直想說如果早知道世界有這麼多有趣的工作就好了...。
因此,我的字並不是為了服務我自己,而是為了承接這個世界許多渺小的心靈。我希望能透過文字去觸碰、走進你心裡。即使我們並不認識,但可以在文字中得到理解和溫暖,可以被照見疼痛黑暗的角落,或許就能循著光走出森林。
溫柔、堅定(而微小)的我
剛來到馬特市的時候有許多可愛、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刻,譬如衝動地想幫這裡做點什麼...,後來漸漸收掉了那一面,回歸文字本身,當一個在角落亮著光的小小存在。
樹洞活動是我一直想做的,跟某個你/妳好好地說說話,說說人生、和那些小故事。回信的時候我是全然的給予,沒有任何虛偽、不真誠。希望收信者、以及剛剛好看到文的人,能從中感受到溫柔和堅定的承接。
至於微小,一部份的意義來自不自以為是、不因為被看見而覺得自己好像很不得了,要收起這樣虛幻的自我意識,我一直提醒自己。
另一部份則是不必要與不重要,像1Q84裡的蝴蝶,消逝時如同被空氣吸收不留痕跡。有一陣子我害怕被看見,除了怕不夠好之外也害怕關係的斷裂。
當然我知道有些人不因為任何原因,就是會來讀我的字,我很驚詫也很感謝。漸漸對於自己的存在也晃動起來,也許也可以試著去相信...。
我現在只有生日時會在社群行長文,摘錄今年的一小段:
長大後的關係是易碎的,如果不能長久留住,那不如都別多做什麼,像這樣的我關上了門。
也許是那堂課,也許是我自己的覺察,開始慢慢地把門推開,即使會失望、會受傷,也要把自己誠實的交給世界,才能遇見無法預知的美好。
我並不是一個只有溫柔的人,我也會想任性、想哇哇大哭、想不顧一切的抓著誰,但以前習慣把這樣的自己藏進角落,當然,很大部分是自我保護。但漸漸地我也問自己:保護自己除了不受傷之外,是不是也就失去了和未知相遇的機會?
當然我不會在馬特市把情緒放出來,那不是我來此的目的,但在其他地方/現實生活中的改變,必然會帶來文字的變化,因為我們的字和人永遠是一體兩面的。
也因為我是如此不完全的人,才能在熙來攘往的人群裡看見每一顆脆弱而柔軟的心吧?
在馬特市的書寫、閱讀及數據
Matty希望大家說說對數據的想法,應該是想知道數據報告對大家的幫助?
我經常把拍掌數換成人數(幾人給你拍手),然後就會發現嗯這裡真是個迷你的社區(笑)追蹤數也是,其實來來去去的人很多,追蹤高不代表看的人就多...,所以一切也不過浮雲,那連注意力爭奪都是假議題了。(但我承認還是不可能完全不在意,就看見這個在意,然後去調整自己的心態)
大家很常提的站外、站內瀏覽數,我是覺得和我想像中完全一樣呀,專業性、標題和關鍵字下的好的文站外瀏覽高,馬特市相關的文站內瀏覽高,僅此而已。
重點是,我們追求的是什麼?被站外看見嗎?然後呢?是我有提供給他需要的資訊就好,還是我希望他從這篇文讀到那篇文,慢慢留下來成為讀者?
要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數據才有意義和方向。
誠實的說,其實我並沒有一定要寫的理由...所以也就還沒有追求數據的必要。
我還能寫,要感謝許多一直以來願意來看我的字的人,像 @志工爺爺 和@歲月靜好小燕子 ,知道你們出現在許多人的排行榜上(我的也是),這樣用心、花時間閱讀大家的字,是非常非常珍貴的存在,相信也給了許多人力量,謝謝你們(請一定要保護眼睛!)。
我也知道有幾天才上來一次,但都會來找我,一篇一篇讀、一篇一篇留言的,很感動,嗯。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的贊助者...我真的從沒想過、期待過被贊助,完全不認為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發生了,於是不管再忙再累都要維持發文。謝謝你的存在,也希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讓你失望。
我寫一篇文,依照內容和長度不等,大約要1~4小時。讀文時也是一字一句從頭讀到尾,所以餘下可以互動、留言的時間、心力真的不多,但我知道自己是真誠而用心的。
像我這般無所求,或許會逐漸邊緣化(笑),但把版面讓給更值得、更需要的人,好像也很好。
來午後咖啡館坐坐吧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大坊珈琲店手記,很符合我理想中咖啡廳的模樣:
我當然希望一杯咖啡,能讓人放鬆身心,因此咖啡必須好喝才行。人們喝到好喝的飲品時會放鬆,喝到合胃口且特別美味的咖啡時,會忍不住長吁一口氣。而且我總認為,如果有人在他面前姿勢端正,一滴一滴認真沖咖啡的話,他一定會徹底感到放鬆。
對咖啡知識豐富的人,或似乎第一次來喝咖啡的人,我也希望他們能同等地坐下來。我希望他們盡量不要談論咖啡,強烈企盼這裡不要成為咖啡通聚集的店。不,應該說,其實我沒有關於咖啡的學養。
另一位女性,朋友在這裡打工,就來到店裡,說:「我不喜歡咖啡,請給我紅茶。」好坦白。下次來的時候還是說:「咖啡我不行,請給我紅茶。」對自己的感覺很誠實的人,讓人相處起來很自在。儘管如此,她依然來了,所以我很高興。人的感覺和喜好各有不同是理所當然的事。能夠坦白表明,我想我也可以對等的尊重。這種時候我好像會特別高興。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是賴明珠翻譯的,讀完我完全確定嗯我平時讀的村上是賴明珠的村上。真的好想知道用日文讀村上是什麼感覺...先列為某年某月的人生夢想...)
未來也會繼續在馬特市的街角亮著燈,為大家磨豆子煮咖啡,歡迎大家想放鬆、聽聽音樂、找人聊聊這樣那樣的事,或單純想聞咖啡香氣時,都可以來坐坐,這裡有一位貌似溫柔的Barista為您服務哦(笑)。